分享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割据时期的西藏14

 陆一2 2019-09-30

   河西乱局之潘罗支的抉择

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凉州政权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权力交接。潘罗支成为了凉州政权的最高领导人,折逋氏家族退居次席。对于这次权力转移,《宋会要》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以西凉府六谷大首领潘罗支,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时西凉使来,且言六谷分左、右厢,左厢副使折逋游龙钵实参罗支事,朝廷方物绥怀,又以龙钵领宥州刺事,六族首领诸下箕等三人为怀化将军。”其中,要注意的是“时西凉使来……”说明,在宋朝接到来使上奏之前,凉州的权利交际已经完成。潘罗支已经成为了凉州六谷部——温末政权的首领,但折逋游龙钵还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折逋氏与崔氏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地位。这表明,潘罗支执掌六谷领导权后,对凉州温末势力是十分重视的。

我们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其实凉州政权准确的说应该算作一个联合政府。它是由生活在凉州周边的各个部落势力共同组成的,其中,势力最大的温末族裔和六谷部吐蕃族群。潘罗支显然是六谷部吐蕃部落的首领,而折逋氏则代表着温末族群,这种联合政权带有天生的不稳定基因,要依靠各个种族之间的力量平衡来维系政权的稳定。折逋氏执政晚期,在党项人的侵袭下,凉州政权极度困窘,否则也不会出现割据势力的首领亲自朝贡的事情,这种极不寻常的事件说明,凉州折逋氏政权的执政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危机。这种危机除了党项人的压迫外,肯定还有联合政权内部的压力。但折逋游龙钵并没有如愿的从北宋得到足够的支持,导致他入朝第二年就不得不将政权交给潘罗支。

所幸,这次权利交接是以和平的方式运行的,在折逋氏交出最高领导人位置后,从史籍记载可以看出,他的家族依旧保持了相应地位,这说明温末折逋氏依旧拥有一定的支持基础。

那么这位替代了折逋氏执政的潘罗支,又是何许人也?他又能够将凉州政权带向何方呢?

据说潘罗支是认为潘罗支是吐蕃望族之后,有学者认为“潘罗支”是吐蕃语的音译,为“潘州王”的意思。但这个推论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存疑,但不论如何,潘罗支家族起源于松潘地区基本是可以确定的。《皇宋十朝纲要》“(崇宁三年九月)甲辰,秦凤路招纳司言:阶州生羌纳土,潘、邦、叠三州,计二千五百里,大小首领一百二十人。”

这是“潘州”最早所见。《明史·土司传》载:“(松潘)宋时,吐蕃将潘罗支领之,名潘州。”《松潘县志》也记载:“唐广德初,松州以北皆陷于吐蕃,宋崇宁三年,秦凤招抚司言及阶州生番纳土,得邦、潘、叠三州。潘州盖属吐蕃首领潘罗支,故名。”

以上的资料至少可以明确三点,一、潘州是由潘罗支而得名潘罗支的势力已达到今四川松潘一带潘罗支为吐蕃的“将”或者吐蕃首领虽然无法确定潘罗支“潘州王”的身份,但他在松潘地区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我一直存在一个疑惑,潘罗支很有可能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他所在种族的族名,但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这方面的考证,所以这一点也就只能是个猜测了。

虽然不能确定潘罗支的详细身份,但他背后的势力是吐蕃六谷部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这也是他在凉州能够和平的接手权利的根本,当凉州面对党项不停的骚扰,凉州周边各部落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这时,拥有六谷部的支持,又是吐蕃望族后裔的潘罗支,自然比凉州土豪折逋氏更有号召力。而且,虽然吐蕃王朝早已是昨日黄花,但当年吐蕃强盛时的景象依旧被人怀念,这时拥有吐蕃望族背景的潘罗支,自然也就成了凉州周边吐蕃族裔的希望所在。

应该说潘罗支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从他之后的作为来看,他是一个颇有心计和韬略的吐蕃首领。上台之初,便很好的处理了与温末折逋氏的关系,并没有将折通游龙钵完全赶出政权领导集团之外,而是让他继续担任左厢押番副使。这种做法保持了联合政权的稳定,虽然之后,温末和六谷部之间依旧存有斗争和嫌隙,至少在潘罗支在世的时候,凉州政权能够基本保持一致对外。

潘罗支掌控凉州之后,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与北宋和党项的关系。对于潘罗支和六谷部的势力,北宋和党项其实早就心知肚明,在潘罗支掌控凉州之前,北宋边将李继和就曾奏请真宗授潘罗支以刺史,而北宋著名的边臣张齐贤,甚至主张封潘罗支为“六谷王”。虽然封王一事最终因为大臣反对未能如愿,但宋朝还是在得知潘罗支掌权后,马上任命其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所以,潘罗支能够顺利在凉州完成权利交际,未必没有北宋的暗中支持。

而党项部落的李继迁也曾暗地和潘罗支联络,希望通过招降潘罗支来获得凉州的控制权。面对北宋和党项同时的拉拢,摆在潘罗支面前的将是一道决定无数人命运的选择题。最终,潘罗支选择了依靠北宋抗击党项这条道路。

对于潘罗支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可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北宋虽然在西北表现不佳,但依旧代表着中原王统的正朔。正朔这种东西在那个时候,依然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多年以来,河西诸部一直向中原王朝朝贡,虽然五代时期,中原王朝老是换人做皇帝,但仍然可以看到河西诸部,依旧保持着这种朝贡关系。而党项不过是西北地区一个族群而已,虽然势力提升很快,但依旧很难获得同样是西部族群心理上的认同。新上台不久的潘罗支不可能逆潮流而动,去向党项称臣纳贡。再说了,以潘罗支的能力,他也未尝没有和李继迁掰掰手腕的想法。

其次,河西政权与中原政权的合作,互相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其基础是在双方互不干涉的前提下各取所需,五代、宋初的中原王朝是对河西有心无力,而河西政权则是对于割据局面心满意足。可如果潘罗支投降党项,党项可是对于河西走廊觊觎已久,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又如何能够保证凉州政权的独立性?基于以上的考虑,估计潘罗支不会做出其他的选择。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下定了决心的潘罗支致信宋朝边将李继和,表示愿与宋军联合东西夹击党项,并请求宋朝封赐。十月,宋朝授予潘罗支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官职,但对于他提出的联兵攻击党项的建议心存忌惮,估计是宋朝担心凉州做大,成了第二个李继迁,所以对于凉州提出的联兵要求含糊以对。

但几乎同时,宋朝却对河西诸部发出了一道耐人寻味的召谕。宋史《续资政通鉴长编》中有条记载:“(咸平四年十一月)甲午,诏西蕃诸族有能生擒李继迁者当授节度使,赐银、彩、茶六万。斩首来献者授观察使,赐物有差”。其实,当年八月李继迁已经率五万骑兵围攻宋朝北地重镇灵州(今甘肃灵武),并在九月连破定州、怀远镇,还攻陷了镇远军。面对党项的进攻,宋朝一方面对于凉州提出的联兵夹击党项的建议含糊其辞,两一方面却在河西诸部宣赏李继迁的人头。这一政策,完全表现出了中原王朝对于周边少数族裔政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戒备心态,和“以夷制夷”政治思想。宋朝希望不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李继迁问题,最好是你们这些西部夷狄自相残杀,杀个两败俱伤才好。可惜,宋朝这次是打错了算盘。据守灵州的宋军,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境况下,于咸平五年三月败亡,灵州被李继迁夺取,李继迁改灵州为西平府。

灵州被夺后,北宋西北边疆防御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党项人西可以直接攻击凉州,南可以攻击环、原、庆诸州,威胁长安,东可以沿黄河而下太原,北则背靠贺兰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北宋并不是不知道灵州的重要,从之后发生在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宋夏灵州之战就可以看出,北宋为复夺灵州,不惜挥兵三十万,分兵五路进击西夏党项。但却在党项尚未做大的时候,面对潘罗支屡次请求联合攻击的党项的要求不置可否。

咸平五年十月,党项遣使携官告印信前往凉州欲诱降潘罗支。潘罗支不从,杀其一使,执其一使,入送朝廷处置,从而受到宋朝下诏褒奖。十一月,潘罗支遣使向宋朝贡献马五千匹,这是河西诸部有史以来入贡马匹数量最多的一次,可见潘罗支为了能够得到宋朝的信任也是下了血本了。宋朝却只是兑给马值,并厚赏彩、茶等物加以安慰。

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党项再次遣使携铁箭前往凉州示好,又遭到了潘罗支的严词拒绝。面对党项不断的诱降攻势,潘罗支依旧没有动摇。二月,他派遣属部吴福至腊入贡宋朝。吴福至腊在勤见真宗时,提出凉州已经集结了六万兵马,希望能够和宋朝夹击党项收复灵州。但此时宋朝正在北方边境与辽国作战,没有余力支援凉州的军队,只是授予潘罗支朔方军节度灵州西面都巡检使、吴福圣腊安远将军等官职,并给予一部分刀枪铠甲等军械和粮草的支持。这次宋朝也算是动了点真格的,毕竟输出军械支援边境割据政权,在宋朝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但之后,潘罗支的入宋的使臣却横生意外。是年,潘罗支派遣晖通族蕃官成逋前往镇戎军,请求与宋朝边军联军讨伐党项。成逋却在镇戎军遭到了宋朝边臣的怀疑和拘捕,成逋见势不妙慌忙出逃,在逃亡途中不慎坠崖身亡。宋朝边臣找到了成逋的尸体,并没有将其交还凉州,而是袅首传至汴梁请功。虽然宋朝事后严惩了当事官员,并厚葬了成逋。但从这件事上依旧可以看出,宋朝朝野对于河西政权深深的不信任。

还是在咸平六年,河西吐蕃诸部不堪忍受党项的袭扰,派遣使臣入宋请求出兵,潘罗支也派使臣铎论一同入朝。宋朝这次可能是看到,河西诸部支持出兵的部落比较多,觉得民心可用。于是,在惯常的封官进爵之外,还和诸部约定了共同出兵的事项。但宋朝和河西诸部约定的会合地点却是在盐州乌、白池地,这两个地点在盐州(陕西靖边县、盐池县)附近,盐州位于灵州东部,环州正北。宋朝倒是方便了,从环州(陕西环县)直接出兵北上便可到达盐州,而凉州的联盟部队却要穿越已经被党项控制的灵州属地,绕道东面去进攻灵州。估计潘罗支和周边吐蕃部落酋长看到这个计划就泄气了,这明显是想借凉州军队和党项人死磕,等到两边拼的差不多了,宋朝军队再来捡便宜。这种明显没有诚意的联军协议,估计其价值和废纸也没啥区别,想要依计执行更是梦话,除非潘罗支脑袋里有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