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人的一生,要走过许许多多的路,也要经过许许多多的门。我们不是在路上,就是在门里。门与路,是人生最精炼的概括。参透了门与路的关系,就明白了人生的奥义。”我真正步入太极拳这道门,有幸遇到三位太极拳老师和我的恩师——大连太极真人王新君先生,这篇文字组合是我与师父学拳的点滴轶事,与恩师相识,首先要感谢山海石翁先生,是他老人家介绍我认识了恩师。
因为工作压力大,身体免疫功能紊乱,虽无大碍,但是,过敏性疾病长期折磨我这个临床医务工作者,明知道是过度劳累,面对着苦苦追寻一生的医学事业,真有些依依不舍...但是,我懂得人生要留白,一丝净土,却趣味横生。然此空白并非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就像文学,不着一字,言有尽而意无穷,事业,也需要留白,高峰永远不是最高,还有更高,为了寻求健康之法,放弃金钱诱惑。在众多的健身项目中,我却痴迷上了太极拳。
这不仅是因为从小有一点腿上功夫,而是喜欢太极拳那舒展大方,文静儒雅的慢运动。家里老一辈有几位习拳长辈身体都很健康,而且都是高龄而无恙,于是乎,决定以太极拳做为自己的健身项目。
我无论做什么都十分认真,请教长辈练拳基本要领,开始拜读有关太极拳的书籍,论文,也开始练桩功,大约过了四五年光景,开始走基本套路,我先后为自己请了三位老师,尽管老师尽心尽力教拳,我也十分刻苦努力,总是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没有与老师形成共鸣,功夫长进的不理想。
拳,进入迷茫阶段,站桩时常常犯困,翻阅大量资料无果,一日与山海石翁先生聊拳,是他老人家推荐给我一位师父,大连本地人,{当时我尚未完全离开工作岗位,不宜外地求师},看到师父的视频后,眼前突然一亮,再看一遍,依然意犹未尽,次日,再看,真是越看越有味道,那种松柔飘逸感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从此,每天看师父视频,品味其中动作要领,觉得此人功夫属于上乘,可为我师也,于是苦苦追随,师父基本不收弟子,也不轻易教拳,就是一个人练功,我的软缠硬磨,可谓滴水穿石终于打动师父,决定让我过去看看。
我住大连市里,师父在大连普兰店市,起早乘车前往,来到师父练功场地,那是一片自己开拓的泥土地,周边是一排排松树,一袭黑衣的太极真人,{“太极真人'是我后来送给师父的名字}正在聚精会神的演练永年曲陌秘传扬班后太极拳,不仅劲路清晰,那神韵,那气派,可谓人拳合一,恰似行云流水,师父的架子很低,几乎是贴着地皮走,没有一点点起伏,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拳姿,让我目瞪口呆,在网上几乎看了所有的班侯拳视频,也看过师父的视频,但是,真人练拳与视频完全是两码事,我忘记解下行囊,就这么傻傻的看着......直到师父收势,我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前就喊“师父 ”......
师父很文静,很优雅,也很热情,一番交谈,我简述了学拳经历,师父看我练了一趟传统扬式85式,没有拒绝我,但是,给我的拳评价是太极操水平,师父是教师出身,表达问题很坦诚也很直白...... 我坦然接受,不是前三位老师教的不够尽心尽力,是我还没有理解太极拳真谛,虽然当时我已经练了2700多遍85式套路,也读了好多关于太极拳方面的书籍和论著论文,但是,没能够把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拳理与拳仍然处在游离状态......
师父为人低调沉稳,从不张扬,师父择徒标准主要看个人修为,品德,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从谈吐能读懂师父是个修为极高的真正太极人。师父治学很严谨,肯吃苦,有毅力,悟性好,敬重太极拳也是师父择弟子必备条件之一,我是个做人极为简单的书呆子型,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太极拳方面,我恰似“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根细成攒穴,腰柔惯鞠躬。文人多爱此,声气想相同。”也就是说理论不少,功夫很差的那一种,有幸被师父收留......后来师父却为教我习拳吃尽了苦头。
一个脑力劳动者,又酷爱读书品茶,观花赏月,谈古论今,惯看秋月春风的娇柔女子,何曾在烈日炎炎之下习拳?汗水滴滴落在地,我,有些动摇了,看到师父那聚精会神的讲拳理,做示范动作,十遍八遍,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全然不顾,就是认认真真帮我找劲路,而且总是把阴凉地方留给我,宁可自己在烈日下暴晒,从未见到这样的老师,也从未听说有这样的老师,一遍遍精雕细刻,让我十分感动,我的拳,开始进步了,真的进步了。原来的漂浮感慢慢变成了松沉,脚下也开始有根了,虽然离拳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的原则是,“争取超越自我,就是进步了”。
我是个未脱稚气极其单纯的人,不会的东西,从来不敢说会,不懂得东西,从来不敢说懂,我的最大优点是“听话”,师父教一,我不敢学二,师父很喜欢我这种简单性格,书呆子气在师父看来也是优点,师父说“眼高手低”的人很难成材.......每次我去师父那里修拳,师父都放弃下午休息时间,放弃午睡,他总是说“你来一趟不易,我少休息点没关系,后来,我就骗师父,说:“我累了,要回宾馆午睡,”师父也回家休息一会,我在走廊里练习一个中午,到场地一看,师父早早的来到场地等我了,我感动得眼含热泪不敢看师父.......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师父决定收我入室,我高兴的像三岁孩子,跪在地下磕头那一瞬间,觉得师父如同父兄般的亲切,有一种依托感,这种不带有商业行为的师徒关系好生亲切....... 我有两位师兄,都是修为极高的仁人志士,大师兄悟性极高,拳练得非常出色,师父送名字“静悟”,二师兄是书法绘画的老师,气质绝对有范儿,师父送名字“静轩”,我排序第三,喜欢读书品茶修心悟禅,师父送我名字叫“静禅”。
自从跟师父习拳,不仅拳艺如日中天,进步很快,做人也更加平和淡定,师父有多位老师和两位师父,他,常常惦记自己的老师与师父,从不曾忘记师恩,我敬重师父,不仅仅是因为师父教我拳艺,而是觉得师父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师父是个善良的人,师父是个大智慧的人,师父的身上能够读出真正太极人的浩然正气。师父的功夫很出色,不仅套路多,每套都是精品,杨氏养生太极拳18式,传统杨氏太极拳28式,传统杨氏太极拳37式,杨氏竞赛套路40式,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永年曲陌秘传扬班后太极拳118式,杨氏传统51式太极剑,杨氏太极刀等等等等.......师父一生练功从不曾间断,每天不少于四个小时,看师父练拳真的是一种享受。
师父对弟子如同自己的小孩子,很温暖,每次与师父同时下山横穿马路,师父都如同照顾小孩子般让我走在最安全这一侧,走在宾馆门口都会叮嘱我“注意安全”,我对普兰店地理情况和生存环境不是很熟悉,师父一件件叮嘱我注意事项,真的如父如兄。师父的拳艺极佳,应该是上乘功夫了,但是,师父一直很低调,经常外出看望他的师父和拜访高人提高拳艺,外出之际,都会给我留作业,回来按时检查,人在外地,常常发电子书籍摘录片段给我,让我不断拓宽视野。
师父教我学拳,让我想到这则典故:“竹心,最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那是有来由的。远古时候,有一根竹子怀才不遇,试图阻止匠人在它身上凿洞。匠人手里拿着锋利的刀子,不停地削刻,并不听竹子的诉苦,他要用竹子做一支箫。他对竹子说:“你这竹子啊,身上若没有这些洞,你就不过是一根普通的竹子。这些洞好像是使你受伤,但它们会使你成为一支箫,从你身体里发出来的声音,将使许多人的心灵得到温暖。我此时的时刻,正是为了成就你,使你成为有价值的乐器啊!”这就是师父在我身上精雕细刻,成就太极功夫的比喻。我愿做这棵“竹子”忍痛成萧,感谢恩师独具匠心的栽培之恩。
郝为真先生说:“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杨澄甫宗师言练拳之境界:“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学太极拳多年,不与师父相遇,可能连太极之门都难进啊!甭说初级阶段了。恩师做事十分低调,平静,谦逊,他常说“太极拳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坚持练功是长功夫的唯一途径”。师父静功很出色,双盘修炼如同金刚菩萨般神态庄严无欲无求。师父练功无一日间断。教拳之前自己必须做完早课,练完套路。
师父是个厚道的人,总认为自身始终是谦卑和渺小的,惟这样,才人心高古,才人性温暖。
跟一个厚道的人在一起,你会安然。在一个厚道的环境里生活,是一种福分。人生的畅意,未必是站在了多高的地方,而是你活在了好人堆里。这样的美好,拼搏是得不来的,只能靠自己修来。厚道的世界能永在,需要有无数颗善待厚道的人心。所以,回报厚道以厚道,才是永恒的人间厚道。
师父是个勤奋又积极的人,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师父是一位传播正能量的使者,感谢师父为我们建设一个正能量圈子,让我们有了新的太极之家【太极静和轩】,感谢师父给我带来正能量。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恩师把我领进太极拳之门,一道门的温暖,便足够慰藉太极游子的心。哲学家说,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自己的家,恩师常说“进了这个门,就是一家人了”,茫茫太极人海,漫漫太极拳之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门,既是路的尽头,也是路的起点。莘莘太极学子,辛辛苦苦走在学习太极拳之路上,但如果进了师门,就不思进取,依然会一事无成。我们应该知道,“进门”既是学习太极拳路上的一扇门,又是学习太极拳一条新的路,一条更宽广的路。
我幸运,遇到了我的恩师大连太极真人王新君先生,我清楚,恩师带我走进中门正道,我的拳成长了,是师父辛勤培育的结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恩师对我这个简单幼稚的弟子倾注着心血与汗水,在这里,我要说一句“谢谢恩师。
来自: 文苑书店66 > 《太极拳基础》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初识太极结缘恩师林墨根先生
初识太极结缘恩师林墨根先生。练太极拳初级阶段是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的,住在老师家里那段时间,天不见亮老师就带我练基本功,然后又到...
谈太极拳如何入门
谈太极拳如何入门。学练太极拳首先要对它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杨澄甫宗师的《太极拳之练习谈》是早期系统讲解太极拳如何入门的经典拳论。开篇说道:“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
所有太极拳进阶大忌:身形刻意松、行拳刻意慢、转关刻意缓
所有太极拳进阶大忌:身形刻意松、行拳刻意慢、转关刻意缓功夫就是练功者的第二特征,是有独特性格和脾气的。实战或发劲能力是不会像运...
一个太极隐者对太极的见解
正确的太极拳在武术的层面所走的路径就是道家的筋脉,内气周天循环,在前文中所提过,不论是那一门派的太极拳,完成一个招式,内劲,就得走一趟大周循环才对,如此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太极拳是结合道家...
捏架在练功中的重要性——差之毫厘话太极(下)
捏架在练功中的重要性——差之毫厘话太极(下)捏架就是拳中灵魂。有些老师,本身还不知道一二,连拳最起码的功法也不清楚,就开始教徒...
太极网专访张其林:剑胆拳心遇良师 终生诠释太极情
太极网专访张其林:剑胆拳心遇良师 终生诠释太极情近日,太极网邀请到一代太极宗师陈照奎弟子、著名太极拳家张其林老师到访太极网演播室...
"尊古太极拳大师"的"尊古"情怀
"尊古太极拳大师"的"尊古"情怀。拳从古法,是师父尊古情怀的集中体现。一次跟师父偶然聊起这一话题,我问:“咱们练的是陈式太极拳,为啥在中华武术展现工程中又独以尊古命名?”尊...
怀念吴式第四代传人---恩师钱超群
怀念吴式第四代传人---恩师钱超群请关注本微信公共号“以武入道”,支持原创作者:李树龙(陕西汉中)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来源:以武入...
韩会明恩师的授拳轶事
韩会明恩师的授拳轶事。二、看韩会明盘拳。我请示韩师说:“您嘱咐我练拳要用意。京东一脉的心法是健侯祖师传授的,我想与京东一脉联系...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