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的甜让你戒不掉 体内的高血糖让你愁 WHY ▼ 40岁,自己创业的老杨,因为事业应酬的关系,烟酒平日里少不了,醉酒也常见,饮食更谈不上规律,却偏爱美食。 有一段时间,老杨觉得有点不舒服,于是去做了检查,体检结果:空腹血糖*7.8mmol/L,家中长辈有糖尿病的病史。 医生提醒要注意饮食,改善不良习惯,老杨觉得没必要,只要多休息休息就好了。而当他察觉自己容易疲乏,没什么劲,晚上睡觉胸闷闷的时候,再次去检查,空腹血糖升高至13.2mmol/L了。 心电图更提示了他出现心肌缺血性的改变,进一步冠状动脉CTA确诊他的多支冠状动脉广泛远端90%以上堵塞,也就是“冠心病”。 *一般正常空腹血糖值:3.9-6.1mmol/L 被检查结果惊住的老杨,实在不愿相信好好的怎么就有冠心病呢?之前不在意医生的话,现在是工作应酬要减掉,饮食要控制,血糖要检测,最难的是不能愉快的享用美食了,真的太难了!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糖尿病 + 高血压 + 高血脂 其连带引起的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是对糖尿病人群的关键威胁。由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目前已公认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有临床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合并血糖的比例高,在冠心病患者中合并有一半以上是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且病变程度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糖尿病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的死亡率也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可能仅表现为胸闷、乏力、气短、头晕,或恶心、呕吐等。 虽然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较高,病变程度严重,但更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性心脏病本身,而是至今还有2/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糖尿病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不知道糖尿病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疾病,比如严格控制血压、纠正血脂异常。 综合性评估及个体化干预 在这里老杨想为什么不早知道“综合性评估及个体化干预”呢,预防远比在治疗中好,人生太难了! ① 至少每年一次筛查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虽然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疾病危害巨大,但完全可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专家要提醒病友们注意的是,做检查时不能单查空腹血糖,还需注意至少每年一次筛查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如果检查发现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等因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将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这样才能减少或减缓糖尿病性心血管病的发展、减少死亡率。 以下是目标范围
② 以患者为中心来指导降糖药的选择 而近年来新型降糖药物不断推出,可选用的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但无论选择何种降糖方案,都应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即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来指导降糖药的选择,综合“降糖疗效、低血糖风险、体重影响、潜在副作用、成本和患者偏好”,在临床治疗中选择有心血管安全及获益的降糖药物。 也就是说,要在糖尿病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物方案,不仅要控制好空腹血糖,而且要控制好餐后血糖,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范围,使血糖保持平稳状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长期高血糖带来的危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③其他治疗 控制饮食: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定时定量,粗细搭配。 合理运动:每天适量运动,有利于促进心血管发育、增强呼吸功能、消耗体内热量、增强免疫力。 心情愉悦:好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最关键的是平常注意控制血糖,拥有健康的人生! 我是张马丁,中国千万大病患者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因母患癌去世,切身体会到大病医疗费问题对普通家庭的压力,于2011年创建中国首个大病互助平台;公社团队过半成员均有亲友患癌的经历,公社之于他们,更是一种责任。至今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了8年,目标做百年公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