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蔡伐楚联姻的“物证” --吴王光鉴 - 商路通

 李平东方明珠 2019-09-30

  文章载于《安徽博物院通讯》(总第28期,2013年12月31日)(略修改)

  吴、蔡伐楚联姻的“物证” --吴王光鉴

  刘 东

  1955年寿县西门内发现春秋时期的古墓葬一座,出土各类青铜器486件,另有金饰12件,玉器51件,其中有铭文的青铜器约60件。后经过考古人员的清理和古文字学者们的反复考证,推定墓主人为春秋晚期的蔡昭侯申。

  在这些出土文物中,有两件青铜鉴更是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在先秦时期,青铜鉴是一种大型盛水器,此鉴高35.7厘米、口径60厘米、重28.6千克。而根据青铜鉴的铭文可知,它们乃吴王光为其女所作的陪嫁之物,反映了吴蔡两国联姻的历史,因此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后两鉴分别入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安徽省博物馆(现安徽博物院),它们便是著名的“吴王光鉴”,后来定级为一级甲等文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宝级”文物,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安徽博物院总共也只有八件!

  吴王光即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在位十九年。在他一生中,最经典的战绩莫过于攻破楚国都城郢了。在吴王光继位的第九年(公元前506年),他联合蔡国、唐国,五战楚而胜之,长驱直入攻破郢都。

  李学勤先生结合“吴王光编钟”铭文内容研究分析,推定“吴王光鉴”的铸造时间为吴王光十年(公元前505年)周正五月初一。①也就是说在吴王光攻破郢都的后一年,将女儿叔姬寺吁嫁给盟友蔡昭侯,进一步巩固吴蔡两国联盟关系。

  下面我们就穿越时空,来窥探春秋末年那段吴楚争霸血雨腥风的历史吧。②

  话说公元前509年,蔡昭侯朝觐楚昭王,带去两件上好的裘皮大衣,一件献给了楚王,另一件自己穿上。楚相子常也想得到这裘皮大衣,蔡昭侯却没有给他。于是,子常在楚王面前进蔡侯的谗言,结果蔡侯被扣留在楚国三年。蔡侯后来得知是这个原因被扣留的,便将自己的裘衣献给了子常,于是得以获释。蔡侯在回国路上渡汉水时,将佩玉掷入水中,以泄心中怒火,并发誓说:“如果我下次还渡汉水去朝觐楚国的话,我就像这佩玉一样,投进这汉水中而不苟活!”

  蔡昭侯回国后不久,出使晋国,希望联晋伐楚。公元前506年3月,宋、蔡、卫、陈、郑等十几个小国因不堪忍受楚国的侵凌,在周王室和晋国的召集下会盟于召陵,谋划伐楚之事。蔡国自然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这年4月蔡国便在晋国的授意下,灭掉了不愿来参加伐楚会盟的沈国。这下是带头与楚国对立了,楚王大怒,所谓枪打出头鸟,于是发兵围攻蔡国。

  然而,这时作为盟主的晋国居然坐视不管,原因竟然又是小人从中作梗。晋国权臣荀寅在之前会盟时,向蔡昭侯所要贿赂不得,这次居然阻拦出兵,以报复蔡侯。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蔡昭侯只好求助于楚国的另一个对手吴国。

  此时,吴楚之间已经争霸多年。公元前512年,吴王光曾在今安徽舒城一带大败楚军,当时吴王就想长驱直入攻下楚国郢都,但将军孙武劝说吴王:“这样的劳民之举未必取胜,还是等待时机吧!”之后的几年中,吴在与楚国的战争中又屡有胜绩,占领了楚国在江淮地区的六、潜、居巢等地。

  公元前506年,吴王光对伍子胥和孙武说:“几年前你们说攻打楚郢都还未到时机,如今是否可以打了呢?”伍子胥和孙武回答说:“楚国腐败而贪婪,它的臣属国唐国和蔡国已经对它很不满了。大王您真的想进一步攻打楚国的话,必须先得到唐国、蔡国的支援才可以。”终于机会来到了,这次楚伐蔡,蔡求援于吴。蔡昭侯并将其子作为“人质”,放至吴国以示诚意。吴、蔡伐楚联盟就此建立,而唐侯先前也因不给楚相子常良马被扣三年,这次也为复仇加入到伐楚的行列。

  战争很快打响,吴、蔡、唐三国集结兵力至汉水与楚军对垒,最终在柏举(今湖北麻城境内)双方决战。楚师被击溃,楚军总指挥子常吓的逃往郑国,军心更是涣散,很快联军攻下楚郢都。

  这场战争可谓是一场复仇之战,蔡、唐国君均曾受辱于楚,这次伐楚是为了雪耻,而吴将伍子胥这次更是为了报杀父之仇而助吴伐楚。吴王光因帮助臣下复仇,帮助邻国平恨,俨然成为正义者的形象,《公羊传》、《谷梁传》均对此大为褒奖。然笔者不以为然,所谓“春秋无义战”,我看是有道理的。

  按李学勤先生所说,“吴王光鉴”正是在吴王光破郢后得意之时,嫁女于蔡侯的陪嫁之器。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吴王光鉴”正是吴、蔡联盟伐楚这段历史的直接“物证”。

  同墓出土的还有一件“大孟姬尊”和一件“大孟姬盘”,据铭文可知是蔡女嫁于吴王的器物。它们为何出土于蔡侯的墓中尚是个迷,不过这也是吴蔡两国联姻的证物。吴国和蔡国都是与周王同姓的姬姓封国,按照周朝礼制,同姓之间是不可以通婚的。然而春秋以降,同姓封国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联姻,是当时政治的产物,也反映了周王朝的礼崩乐坏。

  关于“吴王光鉴”的功用也值得一说,鉴盛水可以当镜子用以照容,“以史为鉴”的鉴就是镜子的意思。鉴还可以盛水用以沐浴,《庄子·则阳》有“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的记载。

  而有的“鉴”还可与“缶”(盛酒器)配套使用,用以冰酒,《周礼·天官·凌人》有“春始治鉴……祭祀共冰鉴。”的记载,因此这类鉴又被称作“冰鉴”。“吴王光鉴”就有盛冰镇酒的用途,其内有四个环,当时应与配套的尊缶腹上的四环两两相对,并有小环相连,起固定作用,以防冰融化后鉴内的缶倾倒。此类用法还见于同墓出土的蔡侯方鉴和方缶,以及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鉴、缶组合。因此有人称它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冰箱”。

  ① 参见:李学勤《由蔡侯墓青铜器看“初吉”和“吉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5期。

  ② 参阅《春秋三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第1版)、《史记·吴太伯世家》、《史记·管蔡世家》、《史记·楚世家》、《史记·伍子胥列传》。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