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早期民窑青花杂宝图大罐

 璇琮坑 2019-09-30
清早期民窑青花杂宝图大罐

清康熙民窑杂宝纹青花大罐,高24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3厘米。罐内外施釉,釉呈鸭蛋青色,青料泛灰,罐身以传统青花辅纹“杂宝”图作为主题纹饰,纹饰布局风格繁褥。

清早期民窑青花杂宝图大罐

清康熙青花杂宝图罐

用杂宝图装饰瓷器始见于元代,是古代传统瓷器装饰中常见的吉祥图案,明清两朝十分盛行。所取宝物内容较多,也不尽相同,元代多见双角、银锭、犀角、火珠、火轮、法螺、珊瑚、等,明代新出现了祥云、灵芝、方胜、艾叶、卷书、笔、馨、鼎、葫芦等。杂宝内容不拘一格、无固定格式,工匠可随意择其所用,故被称着杂宝,又称八宝,元代杂宝纹多作辅纹。明清两代,杂宝纹也多作为辅纹,到了清代杂宝纹逐渐从辅纹升级为瓷器装饰主纹。主要有方胜、银锭、火焰、方胜、书等。法 螺、法 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也称着佛八宝或八吉祥。寓意逢凶化吉、万事如意、财运亨通、无灾无病等。“八宝“原是大梵天、帝释天等众天敬献给佛陀的吉祥物,后来就变成具有深刻寓意的吉祥象征物;在民间广为流传。

清早期民窑青花杂宝图大罐

杂宝也称八吉祥

青花杂宝图罐造型由上两段用釉粘接而成,罐内有流釉,可见明显接痕,外腹部中间粘接横线清晰可见。圈足削胎规整,胎质如熟透之糯米般细腻洁白,外底中心用青花绘双圈标记。青花双圈是清早期常见的青花无字款识标记,多见于民窑瓷器,清早期官窑瓷器中也有少部分无字、仅画青花双圈款识。

清早期民窑青花杂宝图大罐

罐内图片

此罐虽缺盖,但纹饰绘画憨畅,用笔一丝不苟,杂宝内容繁多,算得上是清早期民窑杂宝图青花瓷中的一件精细之作。

清早期民窑青花杂宝图大罐

底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