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多尔衮虽然一世英雄,但是因为对权利的痴迷,虽然生前可谓是权势煊赫,风头无两。当政期间害死豪格、贬济尔哈朗、号皇父摄政王等一系列僭越行径也导致就在他死后,顺治帝恨之至深,将其开棺勠尸,而连他唯一的女儿东莪,也只出现在《清史》中一次,记载将她交给了信郡王多尼看管之后,便不知所终。 东莪的悲剧可以说就是多尔衮造成的,而在清朝的历史上其实还有一位公主的人生,比起东莪还要悲惨,眼见丈夫、亲子被侄子康熙帝诛杀,而却无能为力。 而更为戏剧性的一幕是,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她还是以刁蛮、任性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最后结局也堪称完美与韦小宝得以双宿双飞。但是现实与小说的差距就是这样残酷,大相径庭,而她便是建宁公主。 建宁公主,乃是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也是顺治帝的妹妹,康熙帝的姑母。但是看似煊赫的身份背后,其实更多的是身为皇家子嗣的无奈,虽然在皇太极去世,哥哥福临登基之后,她备受孝庄太后的喜爱,而被封为和硕公主。 但是女子的社会地位、当时的社会背景却决定了她必须更多的为刚刚打下的江山服务。于是年仅13岁时,她便被赐婚,与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结婚。 与吴应熊的婚礼无疑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拉拢政治婚礼。平西王吴三桂,作为清军入关的最大依仗,更是为清军攻略南北,立下赫赫战功。而为了能够挟制吴三桂,吴应熊便留在了北京。其实婚后,建宁公主的生活并不悲惨,吴应熊对待建宁公主自然是百依百顺。而在十八年的婚姻生活中,她也为吴应熊绵延子嗣生下了儿子吴世霖。事业上,丈夫吴应熊也一路平步青云,康熙七年时已经为太子太傅。自己也被敕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 可是对于远在云南的公爹吴三桂而言,与朝廷之间的矛盾却日益增长,康熙帝并不能眼见地方势力崛起。虽然为了能够麻痹吴三桂,康熙帝甚至在吴三桂六十岁大寿之时,允许吴应熊以及建宁公主,携带孙子吴世霖前往云南拜寿,但这些也都只是权宜之计。拥兵自重的吴三桂始终就是悬在康熙帝心头的剑。 而在吴应熊与儿媳建宁公主以及孙子到达了云南之后,吴三桂自然盛情款待。似乎矛盾出现了缓和迹象,更甚者1673年吴三桂主动上疏请求裁撤藩镇,但这些也都只是双方你来我往的斗法而已。 当康熙帝派往云南的朝堂大员被其扣留,云南巡抚朱国治被斩,事态的发展已经绝非身居京畿的吴应熊与建宁公主能够应否的了。 就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吴应熊收到父亲的消息时,这一切已经为时已晚,而康熙帝勃然大怒之下,决意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和孙子吴世霖一同诛杀,以此祭旗。 虽然建宁公主向孝庄太后求情,陈说丈夫吴应熊的忠心,但在权利争夺之下,康熙帝决然不会容忍仇敌之子身居庙堂。而向来以国事为重的孝庄太后,自然也不会为了一个外姓、非我族类去枉顾朝堂。于是,丈夫吴应熊和儿子吴世霖都被处死。 而建宁公主本人,虽然因为出身得以免死,其间康熙帝也是多次下诏慰藉,但是对于年轻的她而言,这无异于伤口撒盐,但是她却又无能为力。她此时此刻有的也只是月寒日暖煎人寿,莫问当年事。曾经与过往都成为了她这个活在世上的桎梏,恨而不能才是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最终,在这般煎熬中,她过了30年生不如死的日子,1703年,她与世长辞,年63岁。 参考资料:《清史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