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女孩,已经快两周岁了,但是只会说“爸爸”、“奶奶”、“吃”、“要”等几个词,通常都是用手势跟父母沟通。父母带小女孩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让父母平时多跟孩子交流,强迫孩子多说话。 有一次,小女孩想要一个玩具,一直用手指那个玩具,妈妈强迫女孩说出来,否则就不给她买。结果孩子特别着急,就是说不出来,被逼的没办法了,哇的一声哭了,而且怎么哄都哄不好,当天晚上孩子睡觉时,还一直抽泣。 其实经常见到一些孩子,有类似的语言问题,只会说很少的几个词语,但是大人说的话,全部能听懂。还有一些孩子,都快三岁了,只会听父母说话,自己仅会表达“是”或“不是”,要么就是点头和摇头。也有一些孩子,都四岁了,说话还是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来自己想说的话,父母看着干着急…… 孩子的语言发育规律 0~1岁,宝宝会发出“a”“ma”“ba”等声音,有时候会说出几个类似对话的声音,但是不太清楚,也会发出一些高低音不同的声音。 1~2岁,宝宝能听懂一些简单的生活口语,开始学会说两个字的词语,比如:爸爸、妈妈、奶奶、大大、吃奶、我要等等。 2~3岁,孩子开始模仿父母平时说话的词语,两个字、三个字,甚至一些短句,比如:我要吃、我不要、摇摇车、我不喜欢等等。而且,孩子会对一些事情有疑问,并且向父母询问为什么。 3~4岁,孩子的语言迅速发育,会表达的短句开始骤然增多,很多孩子会出现短暂的结巴,这个不需要管,过段时间自然就会好。 4~5岁,孩子开始有空间感,可以清楚表达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想要去做什么事情,说一些幽默的短句,和父母简单的交流,开始会断断续续讲故事。 5~6岁,孩子基本上已经有有流畅的语言,拥有的词汇量非常丰富,有了自己的很多思维,能在不同场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说话。 友情提示:以上的语言发育过程,只针对大多数的孩子。每个孩子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说话早晚都会有略微不同。上面的这些只做参考,并非是统一的发育标准。 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常见的有这些原因 1、看电视和手机时间过多 孩子语言发育,也需要后天的一些刺激,那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通过父母跟孩子的对话,可以刺激孩子说话的欲望,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量,理解语言的规律。如果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没有过多的交流,经常让孩子肚子看电视或者看手机,只能让孩子学会听,而不会表达,结果就会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 2、长期给孩子吃半流质食物 有些父母过于担心孩子,怕孩子吃的东西硬,不好消化,就长期给孩子吃半流质的食物。如果孩子到了2~3岁,依然是吃半流质的食物,很少有咀嚼食物的机会,就会影响语言发育。因为口腔的肌肉得不到锻炼,比如卷舌音不会发出,发出的声音不标准,说不清话。 3、父母跟孩子错误的交流 有些父母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没有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而是把孩子要说的话,全部自己说出来了,留个孩子的只有说“是”或“不是”的机会。或者就是父母没有教孩子怎么说话,而是经常斥责孩子不会说话,因为孩子不会表达,而对孩子发火。越是这样,孩子越是不敢说,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影响孩子语言发育。 孩子语言发育迟缓,说明孩子智力有问题吗? 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这点父母不要误解。因为不会说话的孩子,虽然嘴巴笨,但是大脑一点都不笨,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而且有调查发现,那些从小不善于说话的人,或者是社交有障碍的人,在智力方面没有任何的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需要父母细心的呵护和培育,有些种子开花比较早,有些种子开花比较晚。但是,晚盛开的花朵,并不比早盛开的花朵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