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书法拓本与原作严重失真,作品真实之美多被高估

 吕剑藏书 2019-10-01

写这篇文章,并非抱庸轻狂轻薄、无知无畏,我只是尊重自然规律和历史事实。我从不否认古代书法家尤其是书法名家大手的造诣修为远胜于今,因为至今仍为人们熟知的这些名作精华,都是大浪淘沙之后的沧海遗珠,是被历史层层过滤出来的经典之作。

经典书法拓本与原作严重失真,作品真实之美多被高估

历史会过滤,但也会发酵。就比如今日人们看到的许多“真迹已失、只遗拓本”的经典大作,经过一代代的反复拓摹,早已越来越失真,有的甚至由原先拓本再摹刻之后的第二代、三代、四五六代拓本了,与原作的误差究竟有多大早已难以考量。

人们在观摩书画作品,常不可避免的戴上有色眼镜,就比如,看到原作就不如复印出来带一点油墨渣子的复制品好看;白纸黑字的原作就没有黑底白字的拓本更显沧桑遒劲,等等。所以当我们面对一幅幅斑斑点点充满历史沧桑的书法拓本上,尽管笔法痕迹早已糊糊不清,我们仍然肃然起敬,觉得它与光滑如新的今人作品相比,才是真正的大美。

经典书法拓本与原作严重失真,作品真实之美多被高估

在此种审美取向的影响之下,很多书法研究者醉心于古碑古拓本的研究探索之中,甚至从古代平民陪葬器皿中发现汉字印痕,即便它可能出自于一名普通的制陶工之手,也会将其奉为至宝,崇拜之心顿起。凡是古人的,都是极好的,不问来由,不字究出处,瞬间就顶礼膜拜起来,这就是典型的“跪古”了。

经典书法拓本与原作严重失真,作品真实之美多被高估

因此,我们今日看到的大多数古人拓本,其虽已严重失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的“美”实质上早已超越原作,被一代一代、一浪高乎一浪的尊崇人为地拔高了。这些,都有佐证。借助现在的图片处理软件,特別是一些专业书画图片处理软件,都可以做出模仿古人书法拓本的效果来,而且,有些图片的效果看起来已明显比原作更惊艳。

厚古薄今我也有,但要不失理性,不能盲目。对待古代经典拓本,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但是,对拓本失真、视感优于原作的事实,我们也应心知肚明,在临摹领悟中做到心中有数。

经典书法拓本与原作严重失真,作品真实之美多被高估

(抱庸习作拓本效果)

抱庸浅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