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生意、做买卖、经商是否还可靠、可信、可敬, 有了钱到底干什么?

 饮膳道人 2019-10-01

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低下。秦朝时,商人即使富得流油,也不可以穿丝绸衣物;唐朝时,商人不能入朝为官,甚至规定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到明清,商人的地位才有所转变。从社会底层打拼,到成为富商巨贾,甚至仕途有路,中国商人的地位从此彻底咸鱼翻身成功,最终十亿人民九亿商,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历史上有三人被称为商圣,白圭、范蠡、胡光墉。商祖白圭,战国时魏国宰相,他提出商人应有的素质为:智、勇、仁、强。“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史记》描述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也就是要逆向操作、不与人趋。

范蠡的一生充满传奇,经商才能独具一格,被后人誉为道商鼻祖。范蠡经商运用市场规律,懂得把握有利时机,薄利多销,时常救济他人,甚至将自己的财富全部散尽。十九年之中三掷千金,三穷三富,尽散其才,以分与知友乡党,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范蠡和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他们强调作为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和卖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不可错失良机。

徽商李大皓告诫说:财自道生,利缘义龋。以此严于律己,视不义富贵若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义取利,德兴财昌,舍义取利,丧失了义也得不到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一个经营者有长期的理性和智慧,他必不会用恶劣、卑鄙之手段去获利,用恶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最终将会失去他不应得的财富。

明代苏州有个叫孙春阳的杂货店,其店分为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间二百多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像苏州这个店铺林立之地,一个杂货房生意竟然能兴盛二百多年,其成功之奥秘当得益于以诚待人,童叟无欺。诚信为本是中国人经商的传统美德。

现在,大小老板都说,生意真是越来越难做了。当然不好做,因为你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了。时代就了,赚钱方法早就变了。过去,物资匮乏,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随便倒买倒卖个什么,对方不知道底价,随口要价,加价率翻几十倍。现在,信息透明,厂家直销,让二道贩子,三道贩子蒙圈了,没有什么利润空间,减少了中间环节,你还想加价卖给人家?就你知道做生意,就你会做买卖?人家都不会算账没长脑子?

先秦大商理论家计然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司马迁说:'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郁离子》记载:有三个商人在市场上一起经营同一种商品,其中一人降低价格销售,买者甚众,一年时间就发了财,另两人不肯降价销售,结果获利远不及前者。

所谓做买卖、做生意、经商,字面上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赚钱。其实本质上大不一样,哪有只是为了赚钱那么庸俗?那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回报社会的价值,也就是国家责任、社会担当、百姓情怀。

交易相当于一买一卖,生意相当于经商。做生意与做买卖其实是两码事,但很多人都混淆了。赚钱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有能力普济帮助更多的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回报国家和人民。

无论是做买卖,做生意,虽然是买进卖出赚取差价。有买的就有卖的,就产生利润差价,但一定是利取三分,只取一瓢饮。经商就像炒股炒外汇一样,低吸高抛,但不要抛了人格,不要抛了诚信,不要抛了责任。社会发展到今天,仿佛是所有的商人,不管大小老板都无商不奸,很多人在问,现在做生意或买卖的人还可靠可信可敬吗?

虽然,做买卖本质上是一种交易,一买一卖产生互换,但是交换的是人品和做人做事的水平。虽然,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但更高一个层级是让陌生人满意,让客户中意,让老百姓竖起大拇指,有一个好口碑,对他人诚意,赚的是良心钱。经商真诚为本,慈悲为怀,实实在在商量商量,好好做人做事,商量商量就买卖就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