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最可惜的文学天才,21岁当博士,33岁死去

 小天使_ag 2019-10-02

公元前175年汉文帝五年的某一天的黄昏,有一只硕大的鵩鸟(猫头鹰),飞入了一位落魄臣子的宅邸。

这位臣子名叫贾谊,他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世称贾生。他博览群书,满腹经纶。三年前被贬出京师长安,来到长沙这块毗邻湘水的荒凉之地。

汉代最可惜的文学天才,21岁当博士,33岁死去

猫头鹰在旧时被称为不祥之物,世人称之为不详鸟,素有:'鵩鸟入室,主人将去。'的民间谶语。加上长沙这个地方气候湿热,无疑使遭受贬谪的贾谊倍感忧郁,这一切都在从心理和生理影响着正值盛年的贾谊,使他感觉得到死亡将近。

贾谊因此作了一首《鵩鸟赋》来安慰自己,'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也算是对自己人生中的一种苦涩的自嘲吧。

少年天才

贾谊年纪轻轻就很出名,18岁就以能诵读诗文,写得好文章出名,得到河南郡地方长官吴公的赏识将其召致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的协助下,河南郡发展的非常好,成绩卓著,社会安定。

很快登基后的汉文帝得知河南郡治理的不错,将河南郡守提拔为廷尉,吴公不忘大力举荐贾谊,贾谊在老师吴廷尉的推荐下,被征召入朝,立为博士,这一年他21岁,是所聘博士中年级最轻的。

贾谊的才华逐渐被上层的领导发掘,每逢皇帝出题讨论是,他都可以做到应答如流,给出精辟的见解,这让汉文帝对贾谊很欣赏,便把他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

汉代最可惜的文学天才,21岁当博士,33岁死去

了不起的成绩

汉代初期搞大开发重商轻农,很多人都弃农经商,导致农业发展严重下降,影响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活保障,如果发生大范围战争和自然灾害,国家将无力承受。

针对这些问题,贾谊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大粮食储备预防,才能预防灾荒,百姓安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推出其著名的政论《论积贮疏》。

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甚至为天下人做出表率,亲自下田耕作。

充足的粮食储备对汉初经济的恢复、汉王朝前期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政治上,贾谊提出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

汉朝把自己家的家属亲戚分封到各地称王,一来是为了赏赐,二来自己的家人看守地方也会信任些,但这样的做法也有他的弊端,地方容易坐地称霸,将来不一定管得住。

汉代最可惜的文学天才,21岁当博士,33岁死去

贾谊看到了这些问题,提出了不断分封以弱化诸侯国、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

但汉文帝也许碍于亲人不好下手,只采取了不分建议。

最终,在景帝三年时,吴楚七国叛乱,证明了贾谊对诸侯王分析的正确性。

贾谊还在货币的发行权、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社会治安管理的问题根源等方面都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英年早逝

树大招风,在贾谊仕途路上肯定也少不了嫉妒者。

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权贵的不满,遭到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嫉妒,他们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肆意诋毁贾谊。

文帝四年,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贾谊被贬往长沙。

他的遭遇有点类似屈原,有着极高的文学天赋,也不乏政治才能,可身边的君主却是一位偏听偏信的皇帝,在贬往长沙的途中,长途跋涉,途经湘江时,有感而发,写了《吊屈原赋》凭吊屈原,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在贾谊谪居长沙的第五个年头,文帝不知触动了哪根神经,想起了还有一位远在破败老屋的臣子,从长沙召回了他。

可这一次汉文帝没有跟他聊政治,没有聊民俗,也没有聊军事,而是向贾谊问起了鬼神,这个时候的汉文帝关心的是另一个世界的生命。

汉代最可惜的文学天才,21岁当博士,33岁死去

李商隐有一首诗叫《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说的这个故事。

回到长安后,汉文帝也没有给贾谊多大的职位,只是任命他为梁怀王的太傅。

正当贾谊满怀热情以为可以重展抱负时,上帝给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打击。

文帝十一年六月,梁怀王刘揖人朝,不幸坠马而死。

贾谊认为自己作为梁怀王的太傅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感到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

一年以后,由于忧伤过度,年仅33岁的贾谊在无限伤感中死去。

贾谊一生虽短,没有完全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却用短暂的一生做了他人一辈子也未必能做到的成绩。

他的离开,对汉王朝来说,着实是一巨大的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