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电影看穿原生家庭:父母的“信念感”,就是孩子的世界观

 张德芬空间 2020-11-12
大家都说,现在是一个全民教育焦虑的年代。

社会发展这么快,我们的孩子要怎样,才能跟得上时代变迁,未来不被淘汰呢?
 
这个问题,没人能解答。
 
另一个问题是,70后、80后大踏步走入中年,人生过半,理想还没实现,就已经有被新生代碾压的趋势。
 
于是,家长们纷纷将精力和金钱拱手让出,委托机构和老师替自己解决焦虑,将孩子培养成适应社会的人才。

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长大后,可以活得不像自己这么焦虑。

可,这样的方式,真的有用吗?

 
01. 
父母的信仰,
才是孩子成长的导引
 
我曾问一个资深的教育学家,家庭教育里,什么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他的回答不是父母有多少财产和知识,成就和地位,而是“父母自身的信仰是什么”。
 
当时我并不能完全读懂这句话,直到最近从一部电影里看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电影的名字叫做《寄生虫》。

讲述的是一家四口寄生于上流社会家庭的荒诞故事,主角基泽和妻子还有两个孩子因贫困潦倒,原本一直生活在路边的半地下室,屋子逼仄又阴暗,弟弟四次高考均失败,姐姐想考美院也未能成功。

 
网络是靠蹭的,吃饭是上顿接不上下顿的。若换做其他的父母,就算拼尽全力,也要想方设法多挣些钱,改变这样的环境。
 
然而,父亲的口头禅居然是:我们永远都不要有计划


这句话的背后,仿佛还埋伏了另一句话:人生不需要靠努力,可以博运气
 
是的,运气的确来过。

弟弟经同学介绍通过伪造学历进入到一个富人家庭做家教,随后一家人不择手段,前赴后继的来到了富人家庭,过上了得意的寄居生活。
 
他们以为全家通力合作,不日就能改变家族命运,结果适得其反,如果说过去他们是生活在地下的蝼蚁,那么后来他们不过是寄居在豪宅的蟑螂。
 
过去在房子里见不到阳光,后来是因为内在堆积了太多谎言和恶意,而无法被阳光照拂。


结局当然是惨的,他们在身份暴露后,穷凶极恶把富人给杀了,同时,自己家破人亡,但滑稽的是,弟弟在苏醒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挣很多钱把富人的豪宅买下来,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是因为他没有上大学,也不是他能力不够,而是在他有这个理想的同时,他那个把不劳而获当成人生信仰的父亲,在妻离子散之后仍旧寄居在富人的地下室里,甘愿终身毫无尊严的做底层蝼蚁。
 
而这份信仰的力量,将像个牢笼似的捆绑着儿子未来的人生。
 
02.
父母,是孩子人格的底片
 
曾在新闻里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偷在被捕之后,央求警察放了他,说自己的儿子还在家里等他。

警察说:你既然这么爱你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入室盗窃呢?
 
小偷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
我打工的钱太少了,不够交儿子的补习班钱,况且,我儿子学习成绩很好,我不想耽误他的前途。
 
警察反问他:你觉得偷来的钱就不会影响孩子吗?

小偷突然黯然神伤:是啊,我儿子也经常从学校偷拿东西回来,也许是受了我的影响。
 
而这句话正如电影“寄生虫”里基泽家庭的隐喻,当父母认为金钱是可以烫平一切矛盾和痛苦的熨斗,那么孩子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金钱。

是的,钱很重要,充足的钱的确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物质上的安全感,也可以给他们的成长锦上添花。

但前提是,这些钱必须是父母通过自身努力,从合法的途径去赚取,才能真正滋养到孩子的身心。
 
反之,当父母自身的人格不健全,价值观是混乱的,即使他们也付出了与其他家庭同样的金钱去培养孩子,但结局却是,孩子仍旧会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继续走上与父母相同的人生路。

 
就如心理学家所说:父母是孩子人格的底片
 
这一点在“小欢喜”中也有精彩呈现,季杨杨的家庭里,父亲身为高官,但既不贪腐,也不傲慢。所以尽管亲子分开多年,但季杨杨仍旧被父母影响,性格随和谦逊又有教养。
 
方一凡虽然学习成绩不如父母,但随和开朗,善良正义的性格,简直是父亲的翻版。
 
因此,有网友就说:这部戏全方位呈现了,家庭是如何塑造人的,父母自身是什么人,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长路。

 
03.
好的教育,来自父母自身的成长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说教育真的是什么浩瀚的工程,那也并非父母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请来最好的名师,以及孜孜不倦的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父母愿意把养育,当成自己成长的修行路。
 
我的一个闺蜜,她有两个孩子,分别在小学,初中雄霸年级前三名。回顾她的求学路,她说一直是60分万岁的垫底水平。她的老公更甚,高二就辍学,没有稳定的工作,却到处打架惹是生非。
 
但自从两人有了孩子之后,彼此的改变堪称重生。闺蜜经过漫长的努力拿到了会计师证书,老公从跟着别人做直销,上升到一家大型企业的销售经理。
 
特别的是,他们既没有要求他们勤学苦读,也没有要求他们斯文讲理,他们的理由是“我们以前就很荒唐和不靠谱,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开始就多端正”。
 
话虽如此,但他们言行上的勤奋和自律,却成了孩子模仿的榜样

 
另外,闺蜜说:很多人说男人有钱就会变坏,但我认为那是对家庭和孩子不重视的人才会变坏。我的老公自从当上孩子的爹,说即便是给他吃豹子胆,他也不敢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因为这不光是毁了我们的婚姻,更会毁了孩子的命运
 
是的,糊涂的父母期待孩子替自己成功,优秀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不断修缮自己。
 
我曾采访著名的儿童文学家郑春华老师,得知她儿子曾是学霸,女儿也通过努力考上了英国最好的女子高中。我因此请教她的育儿心得。
 
然而她的回答很简单:儿子从小就不在我们身边,他是自己野蛮生长的。小女儿我只负责陪她玩,给她读书。学习的事情我从未管过。
 
你可以说这都是基因决定论,但在和她大量对话中,我知道她对孩子有很深的笃信,而这份笃信的背后,是她对自身人格和能力的认可,以及一句内在对白:我已经问心无愧,所以孩子的成长只需顺其自然。
 
意即,当父母成长得足够好了,他的孩子就无需敲打和锤炼,便可以在父母的影响下,去适应社会变迁,健康自由的长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