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园论坛

 苗医大师 2019-10-03
中醫藥治療腎癌

肾癌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极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占1%-2%。本病属中医学“腰痛”、“肾积”、“尿血”、“癥积”等疾病范畴。中医指的“肾岩”并非西医所指肾癌,而是指阴茎癌,临床应注意区分。
[概述]
肾癌在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据资料表明肾癌占全身肿瘤的0.4%-3%,男女之比约为2比1。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种族及地理条件不是引起肾癌的重要因素。农村与城市的发病率大致相等,无明显差异。有报道指出吸烟、芳香族碳氢化合物、芳香胺、黄曲霉素、激素、放射线和病毒与肾癌发病有关;某些遗传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多发性神经性纤维瘤等可合并肾细胞癌;肾结石合并肾盂癌,可能与局部长期慢性刺激有关。癌细胞类型主要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60%-70%是由透明细胞癌和颗粒细胞癌组成的混合型肾癌。本病可通过直接浸润、淋巴和血运三种途径转移。肺和骨骼是常见的转移部位。
[文献回顾]
中医学对肾癌的认识源远流长。自《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与本病有关的症状后,历代医家从不同的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作了许多探索和补充,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辨证体系。《素问》记载:“胞移热于膀胱,则隆溺血”;“少阳涩则病积溲血”;“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金匮要略》曰:“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肾着之病 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诸病源候论》指出:“血淋者,是热淋之甚则尿血,则小肠气秘,气秘则小便难,痛者为淋,不痛者为尿血”。《医学入门》曰:“溺血乃心移热于小肠”。《类证治裁》指出“痛属火甚,不痛属虚”。《丹溪心法》记载:“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奠定了对腰痛辨证的基础。明代张景岳认为:“腰痛之虚十居***”。强调肾虚在腰痛中发病作用。《证治汇补·腰痛》篇在治疗腰痛方面指出:“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遂,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其治疗原则,至今在临床上仍有指导意义。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肾气亏虚,外受湿热邪毒,入里蓄毒,蕴结于水道所致。外感湿热之邪入里,或过食肥甘厚味、嗜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毒火热,下注膀胱,烁灼经络,络脉受损,出现尿血而发病;或素禀肾虚,年老肾精亏虚,气化不利,水湿不行,瘀积成毒,滞留腰部而成癌肿;《证治准绳》曰:“大抵诸腰痛,皆起肾痛。”或脾肾虚寒,脾虚不运,湿浊内生,痰湿毒遏,久而成块。肾气不足,不能摄血,血尿日久,致使气血双亏,脏腑功能失调。
总之,肾癌病位在肾,尿血、腰痛为主证,肾虚是发病的关键所在,而又与脾、肝关系密切,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内有肾虚毒蕴,脾肾阳虚,气血双亏;外有湿热蕴藉,邪凝毒聚日久成积所致。治疗以扶正攻邪为主,兼顾它腑它脏,始终注重保护正气,攻伐不宜太过,以免上正。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临床表现
一般认为,无痛性血尿、腰部或上腹部肿块和腰痛被认为是肾癌的三大主要症状。但临床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只有其中一个或两个症状,也有些患者症状很不典型,如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等。早期肾癌多以无痛性血尿为主,一旦发生疼痛则多属晚期,疼痛以腰部钝痛为多见,,若有血块肿瘤组织阻塞输尿管时,则引起肾绞痛。肾癌晚期的病人可表现为贫血、乏力、发热、消瘦等症状,以及骨痛、自发性骨折,肺部转移等。
1、1 肾癌的主证
血尿:单纯血尿约占1/3,如伴有疼痛或肿块约占2/3。初为间歇性全程血尿,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定,以后间隔逐渐缩短。出血时常见碎血块如茶叶渣,少见条状血块,偶见较大血块。肉眼血尿常说明癌瘤已侵犯肾盏或肾盂,或肿瘤压迫使肾盂过度充血而引起血尿。
疼痛:单纯疼痛占10%,如伴有血尿或肿块则占50%。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肾区痛,若癌瘤侵犯肾周围组织,疼痛加重,在深呼吸或脊柱运动时更明显。如伴有血块,可出现肾绞痛。
肿块:单纯肿块占8%,伴有血尿或疼痛占30%。临床上肿块较大时方能触知,较小时易误认为正常肾脏。肿物多较硬,表面不平滑,可在较短时间出现肿物固定。
1、 2 肾癌的兼证
肾癌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不少病人求诊时已属晚期而有明显的恶病体质,也可有肺或骨骼转移的症状如咳血、疼痛、骨折等。
发热:为肾癌常见的肾外表现之一,有低热或高热,高热者可高达39-40摄氏度,持续不退。肾癌切除后体温恢复正常。多数学者认为发热与癌组织的致热原有关,与肿瘤的坏死和出血无直接关系。2%-3%的病例发热是肾癌的唯一表现,对中老年患者原因不明的发热,肾癌应列入可能病因之一。
贫血:主要是由于持续慢性失血引起,但临床上有些肾癌患者没有明显血尿病史,却出现贫血,说明患者的贫血除血尿引起外,还有其他原因,可能与肿瘤毒素或大量肾组织破坏导致代谢与造血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血压增高:约占肾癌的10-15%。
转移症状:以转移症状为初发表现者约占4%,初诊者中约20%已有转移症状。多数表现为偏瘫,坐骨神经痛,背痛,颈部淋巴结转移,体表软组织转移或肺转移等。较少患者表现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左肾静脉瘤栓),或下肢水肿(下腔静脉瘤栓)。
2、 诊断
2、1 典型症状:50岁以上,无痛性血尿,腰部或上腹部肿块,腰部疼痛。
2、2 影像学检查
2、2、1 X线检查:是诊断肾癌较为重要的方法。腰部平片可见患侧肾影不规则增大,腰大肌影模糊,有10%肾癌肿块周围可见钙化。肾盂造影片常显示肾盂或肾盏受压、变形、拉长或扭转,甚至出现肾不显影。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可发现5-15%的肾癌患者静脉内有瘤栓,造影可了解下腔静脉、肾静脉内有无瘤栓,下腔静脉有无受到肿瘤压迫和浸润等改变。
2、2、2 CT检查:主要用来确诊肾占位性病变,对囊性和实质性肿块的鉴别,准确率达95%。能对肿瘤的大小、外形、密度、有无出血、液化和坏死、对周围组织有无浸润、转移等给以客观和较为准确的评价。
2、2、3 MRI 检查:肾癌的MRI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肾实质肿块,与肾囊肿作鉴别。由于 MRI的清晰显像,对肾癌的分期和预后的估计有很大的帮助。
2、2、4 超声显像检查:B型超声显像具有应用方便、无创伤性的优点。临床该检查能准确区分实质肿块和肾囊肿,其准确率在90-95%之间。另外,它还能显示肾癌的范围、癌肿有无侵及邻近器官、肝脏和脾脏有无转移、肾蒂及腹膜后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2、2、5 放射性核素检查:既能显示脏器形态,又能反映脏器功能。肾肿瘤和肾囊肿在扫描图上显示缺损,常用的放射同位素为197汞和203汞。同位素99m Tc动态肾显像图呈梗阻曲线,并在动态观察肾脏疾患中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2、2、6 实验室检查:显微镜检查可见镜下血尿;血生化检查可发现一部分病人血沉增快,血钙升高,血磷降低及前列腺素增高;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发现尿中癌细胞,对早期诊断有价值;膀胱镜检对肾癌血尿期的诊断及排除其它疾病最有价值。
2、3 病理检查:肾穿活检能早期获得病理形态学诊断。肾癌细胞类型主要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其中以透明细胞癌最为常见,颗粒细胞癌生长活跃,其恶性程度较透明细胞癌高。这两种类型的癌细胞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出现于同一肿瘤内。未分化癌较少见,其恶性程度更高。
3、鉴别诊断
3、1 肾积水:病程较长,一般有原发病史,多由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等引起。可见脓尿,很少出现肉眼血尿。巨大肾积水能触及肿块,可时大时小,肾外形多能保持,触之有囊性感,肾盂造影可诊断。
3、2 多囊肾:常为双侧,表面欠光滑,多伴有肾功能不全和血压升高,病程长,有家族史或其它脏器囊性病变,B超可诊断。
3、3 肾结核:有结核病史,多伴膀胱刺激征和脓尿,尿中可查到结核杆菌,肾盂造影可诊断。
3、4 泌尿系结石:多有腰痛、肾绞痛、膀胱刺激征和排尿困难,X线平片,肾盂分泌造影,B超检查可确诊。
[治疗]
1、 辨证分型治疗
1、1 湿热蕴肾
主证:血尿频频出现,腰痛坠胀不适,伴有低热,口渴,乏力,纳呆,恶心呕吐,腰腹部可扪及肿块,舌质暗红,苔黄白,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散结
方药:龙蛇羊泉汤加减(《上海常用中草药》)
白英(蜀羊泉)30克,龙葵30克,蛇莓30克,半支莲30克,瞿麦20克,黄柏15克,元胡10克,土茯苓30克,大蓟30克,小蓟30克,仙鹤草20克,竹叶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白英,龙葵,蛇莓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君药,半支莲,黄柏,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为臣药;佐以瞿麦,竹叶清热通利小便,元胡活血止痛;大、小蓟,仙鹤草清热凉血止血。
加减法:纳差者加白术,麦芽,神曲;尿血严重者加白茅根,生侧柏叶,茜草等。
1、2 肾虚毒蕴
主证:小便短赤带血,潮热盗汗,眩晕耳鸣,疲倦乏力,纳少,腰痛喜按,腰腹部肿块,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凉血解毒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小儿药证直诀》)
生地3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20克,鳖甲30克(先煎),冬虫夏草6克,三七6克,阿胶10克(溶),半支莲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土贝母15克,甘草3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生地、山茱萸、山药、冬虫夏草滋阴补肾、凉血、健脾为君药。泽泻宣泄肾浊,丹皮清肝火,茯苓利水湿共为臣药,佐以阿胶补血止血,三七活血止血,祛瘀而不留滞,半支莲,白花蛇舌草,土贝母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血尿频频者加大、小蓟,仙鹤草;疼痛甚者加元胡,白芍。
1、3 脾肾阳虚
主证:腰部或腹部包块日渐增大,腰痛,腹胀,血尿加重,面色苍白无华,消瘦,纳少,乏力口淡,恶心呕吐,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肾,软坚散结
方药:右归丸加减(《景岳全书》)
党参20克,白术20克,菟丝子20克,熟地20克,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枸杞15克,杜仲10克,土贝母15克,附子6克,僵蚕5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 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熟地滋阴补肾共为君药,辅以山茱萸,山药补益肝肾,菟丝子,枸杞,杜仲滋补肾阴,白术健脾益气,并用小量附子温阳暖肾,意在微微生火,以鼓舞肾气,佐以鳖甲,僵蚕软坚散结,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加减法:乏力,嗜睡者加黄芪;恶心呕吐加柿蒂,砂仁。
1、4 气血两虚
主证:精神萎靡,气短乏力,面色恍白,形体消瘦,心悸心烦,腰部或腹部肿块明显增大,腰痛,腹胀,口干,低热,舌淡,白苔或黄白苔,脉虚沉细。
治法:补气益血,扶正祛邪
方药:八珍汤加减(《正体类要》)
黄芪30克,太子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当归6克,白芍10克,熟地20克,女贞子20克,枸杞15克,地骨皮10克,半支莲30克,干蟾皮6克,僵蚕6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枸杞气血双补为君药,白芍,女贞子养血柔肝,半支莲清热解毒共为臣药,地骨皮清退虚热,干蟾、僵蚕攻毒散结,止痛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血尿量多加阿胶、仙鹤草补血止血;腰痛甚者加元胡活血止痛;短气乏力甚者改太子参为党参;腹胀,纳呆者加木香、神曲。
2、 辨证常用方药
2、1 肾癌辩病中草药
白英(又名蜀羊泉):苦、微寒,有小毒,入肝、胆、胃经。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湿热黄疸以及各种癌肿。抗癌有效成份为白英碱。每天量15-30克,水煎服。
土贝母:苦、甘、微寒,入肝、肾经。有散结毒,消痈肿之功效。主治乳痈,痰核,疮疡肿毒以及鼻咽癌,肾癌,乳腺癌,白血病等。抗癌有效成份主要是生物碱,土贝母结晶等。每天量20-50克,水煎服。
冬虫夏草:甘、温,归脾、肾二经。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虚喘,痨嗽,腰膝酸痛以及肾癌、肺癌等。抗癌有效成份为虫草酸和冬虫夏草素。每天量6-10克,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1-3克。
2、2 常用中成药治疗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含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有滋阴补肾的功效。适用于各期肾癌患者。每次6克,每日2次。
康赛迪胶囊(贵州益佰制药):又名复方斑蝥胶囊,含黄芪,斑蝥,人参等。有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的功效。适用于肾癌、肺癌、原发性肝癌等。每次3粒,每日2次,口服。
3、 急症和兼症的治疗
疼痛: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腰部钝痛,刺痛或肾绞痛,伴有腹部或腰部肿块,或有尿血,或尿中出现血块,可兼有发热,口渴,纳差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散结。可以内服与外用同时兼顾,内服用桃仁四物汤加减,水煎服。外敷药散止痛:冰片,藤黄,麝香,生南星适量共为细末,酒醋各半调成糊状,涂敷于腰部瘀块处,药干后换掉;或外用冰香止痛液:朱砂,乳香,没药,冰片适量,捣碎,装入盛有500毫升米醋的瓶内,密封两天后取上清夜入小瓶备用,用棉签或毛笔蘸药水涂痛处,可反复使用。一般用药后10-15分钟疼痛消失,可维持2小时以上。
血尿:表现为尿血量增多或全程血尿,甚者因肾包膜破裂而大出血,伴腰痛,坠胀不适,时有低热,舌苔白腻或黄腻,舌体胖,脉滑数或濡数。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用八正散加减,水煎服。或用止痛散:煅花蕊石,煅龙牡,阿胶珠,代赭石,大小蓟,侧柏叶炭,焦山栀,茜草炭等量共研细末加入适量的云南白药,调匀,每次6克,每日3-4次,温开水送服。
4、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应始终贯穿肾癌治疗的整个过程,对提高治愈率,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挥中医中药整体治疗的特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促进患者的机体康复,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
4、1 中药康复治疗
肾藏精,为人体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人体后天之本,先天和后天可相互促进,滋养补充。肿瘤发病是渐进过程,日久多有脾肾受损,补益脾肾,扶助正气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抗邪,对手术、放、化疗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健脾益肾的中药有:党参,白术,茯苓,首乌,山茱萸,枸杞,紫河车等。肾癌的发生与发展,肾虚是关键,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肾虚往往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以六味地黄丸为代表的补益脾肾中药可调节内分泌功能,恢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层次功能,调节促进垂体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抑癌抗转移防复发的作用。
4、2 心理康复
首先要嘱其家属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医护人员要以“自信”、“乐观”的态度与患者谈论肾癌的发展及预后,使患者在一种平稳和轻松的心态下接受治疗,要从各方面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包括有效的治疗,亲友的安慰和鼓励,求实的态度和信心,使体内的精神状态得到调整,有利于自身免疫功能的恢复和增强。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彻底治疗,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常听节奏欢快的乐曲,亦可通过琴棋书画陶冶情趣,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垂钓等。
4、3 节制房事,清心寡欲
从医学的观点看,健康人的性生活是人体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但对于肾癌患者来说,应节制为宜。肾癌其病位在肾,肾虚是发病的关键,若病后不节房事,更耗其精血。所以静心休养,清心寡欲是肾癌康复治疗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使气血得充,体虚得复,从而提高机体饿免疫力,达到抗癌防复发的目的。
5、中医治疗新进展
肾癌是泌尿系第二常见肿瘤,早期症状不为人们所重视。明确诊断多为中晚期,且预后不良,有统计表明在就诊后半年死亡达80%。虽然单纯用中药治疗肾癌文献报道较少,但运用中医中药对晚期肾癌的姑息性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稳定和改善全身状况,延缓肿瘤生长速度等方面显示了一定的疗效。
近年来运用单味中药的有效成份,对肾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如黄芪对肾癌术后蛋白尿和疼痛之减轻有一定的作用。用土贝母制剂对体外培养的人肾粒细胞系GRC-1和裸鼠移植性人肾透明细胞癌RLC-310的生长、组织形态学改变,癌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作用的实验观察。结果提示土贝母对人肾癌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实验证明土贝母制剂对GRC-1及RLC-310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且体外和体内试验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在与长春新碱(VCR)体外实验对照表明,VCR的作用虽比土贝母强,但VCR对骨髓和神经系统均有较大的毒副作用,而土贝母恰能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且无明显毒副作用,若在临床化疗中联合应用,可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抗肿瘤的协同作用。也有报道用鸦胆子油乳剂对人肾颗粒细胞癌系GRC-1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药物可使细胞周期的S期细胞百分比含量明显减少,使DNA合成受到抑制和阻断,DNA含量下降,C0/C1期细胞堆积,使癌细胞周期无法如常进行,从而发挥其抗癌的作用。
还有报道用白芨粉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肿瘤取得较好的疗效。肾动脉栓塞作为晚期肾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其目的是使肿瘤梗塞,缓解或控制肿瘤所产生的症状,如出血,疼痛等,并使肿瘤缩小,稳定和改善全身状况,延缓肿瘤生长速度。白芨具有良好的粘合作用,可机械性阻断血流,且表面粗糙,加速血栓形成。白芨因有较强的粘合性,还可与其他抗癌药物合用一并注入肿瘤内,使其停滞于局部,缓慢地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孟辉 沈英森)
第二节 膀胱癌
膀胱癌是指发生于膀胱粘膜的恶性肿瘤。在古代中医典籍中,膀胱癌类似于“尿血”、“血淋”、“癃闭”等病证。
[概述]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世界则仅次于前列腺癌而居第二位。城市中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占85%,发病年龄以50~60岁为高峰,30岁以前罕见。膀胱癌的发生与化学品(如芳香胺、人工甜味品、药物)、吸烟、饮食及病毒感染等有关。本病多发于膀胱三角区、两侧壁及颈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约占90%以上,腺癌、鳞癌及平滑肌肉瘤等则较少见。膀胱癌以淋巴道转移和局部扩散为主,晚期出现血行播散。膀胱癌在非治疗情况下的自然生存期大致为16~20个月,经治疗者的生存期不等,长的可达几十年。
[文献回顾]
在中医古籍中没有膀胱癌这一病名,但类似的病证确有记载。如膀胱癌常见的血尿症状,古医籍中对其发生的病因病机有很多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溺赤,甚则血便”。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医籍中对无痛性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也作了论述: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九·尿血证治》曰“病者小便出血,多因肾气结所致,或因忧劳、房室过度。此乃得之虚寒,故养生云:不可专以血得热为淖溢为说,二者皆致血尿。与淋不同,以其不痛,故属尿血,痛则当在血淋门。”《丹溪心法·溺血》曰“痛者为淋,不痛者为溺血。”《医学入门·溺血》曰“血从精窍中来,乃心移热于小肠,…。”《明医指掌·溺血》曰“尿血者,小便血也。盖心主血,通行经络,循环脏腑,若得寒则凝涩,得热则妄行,失其常道,由溢渗于脬,小便出血也”。《医学心悟·第三卷·尿血》曰“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清心,阿胶散主之;平肝,加味逍遥散主之。若久病气血俱虚而见此症,八珍汤主之。凡治尿血,不可轻用止涩药,恐积瘀于阴茎,痛楚难当也。”《景岳全书·血证》曰“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任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景岳全书·溺血证治》曰“凡溺血证,其所出之由有三:盖从溺孔出者二,从精孔出者一也。溺孔之血,其来近者,出自膀胱,其证溺时必孔道涩痛,小水红赤不利,此多以洒色欲念,致动下焦之火而然。…。溺孔之血,其来远者,出自小肠,其证则溺孔不痛,而血随溺出,或痛隐于脐腹,或热见于脏腑,盖小肠与心为表里,此丙火气化之源,清浊所由此分也。故无论焦心劳力,或厚味酒浆,而上中二焦,五志口腹之火,凡从清道以降者,必皆由小肠以达膀胱也。”
有关尿血的证治中医古籍中也作了系统的论述,对指导膀胱癌的治疗有一定意义。《丹溪心法·溺血》曰:“溺血属热,用炒山栀,水煎服;或小蓟,琥珀。血虚,四物汤加牛膝膏;实者当归承气汤下之。后以四物加山栀。痛者为淋,不痛者为溺血。溺血先与生料五苓散加四物汤。若服不效,其人素病于色者,此属虚,宜五苓散和胶艾汤吞鹿茸丸,或辰砂香散,或四物加生地黄、牛膝,或四物加黄连、棕灰。又六味地黄丸为要药。”《医学纲目·溺血》曰:“小便出血,是心伏热在于小肠,宜镜面草自然汁,加生蜜一匙服之,以八正散加麦门冬,葱煎服;如小便涩痛,以海金砂细末调治之。”《景岳全书·溺血证治》曰:“经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而溺血,即此证也。治宜清利膀胱之火,以生地、芍药、牛膝、山栀、黄蘖、知母、龙胆草、瞿麦、木通、泽泻等剂,或七正散、大分清饮、五淋散之属,皆所宜也。”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脾肾亏虚,湿热瘀毒积聚于膀胱是膀胱癌的主要病因病机,尿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脾肾亏虚可因先天秉赋不足,也可因后天感受六淫之邪或饮食、劳倦、情志等所伤。脾虚,水湿不运,日久生热,湿热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肾虚,气化不利,水湿不化,湿浊不排,淤积成毒;湿热瘀毒下注或蕴结于膀胱,则成膀胱癌。肾虚不能摄血,脾虚不能统血,热伤血络,膀胱瘀血血不循经而出血,故见血尿。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谓“热在下焦者,则尿血”。《慎斋遗书·卷七·尿血》谓“尿血者,精不通行而成血,血不归精而入便。然其原在肾气衰而火旺,……。”
膀胱癌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实证为湿热毒邪聚于膀胱;虚证为肾气不足,不能摄血,或气血双亏,血失统摄。虚实两证均可致尿血,然实证者多伴疼痛,虚证者多无疼痛。
膀胱癌晚期可致癃闭,其病因病机多由“气虚”、“血虚”、“痰浊”、“风闭”、“血瘀”、“实热”等所致。张景岳将癃闭的病因病机归纳为四个方面:其一为因热邪结聚于小肠、膀胱,使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其二为肝肾有热,使槁血、败精阻塞水道而不通;其三为真阴下竭,血海无根,气虚不化而致;其四乃因肝强气逆,移碍膀胱,气实而闭。
综上所述,膀胱癌病位在膀胱,与脾肾有关,证属本虚标实,早期以实证为主,晚期则以虚证为主。
[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膀胱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出现症状时多属中晚期。
1.1膀胱癌的主症
血尿为膀胱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此为主要症状的约占94%。血尿多为肉眼血尿,少数为镜下血尿,可为间歇性或全程血尿,也可为终末血尿,有时伴有血块。
1.2兼症或危重症候
尿路刺激症状 肿瘤发生在膀胱三角区、病变范围增大或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该症状,或以该症状为主。可排出腐肉样物质,排出肿块、血块,或因肿块阻塞尿路而出现排尿困难,点滴而下,甚至尿潴留。
肾积水 如果肿瘤浸润到输尿管口或长在输尿管口,可引起输尿管阻塞,进而形成肾积水、肾脏体积增大。
侵犯或转移 膀胱癌侵犯直肠时,可出现便急、便稀、便频等症状。膀胱癌转移致肺、肝、骨时会出现相应症状。
中晚期膀胱癌可见下腹部触痛或肿块;浅表淋巴结转移时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肺转移时可见肺部体征,呼吸音减弱,或合并干湿罗音;肝转移时可见肝脏增大、包膜不光或黄疸;骨转移时出现转移部位压痛;全身衰竭可见恶病质,消瘦等。
2.诊断
早期膀胱癌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尿潜血检查为阳性。中晚期膀胱癌则有典型的无痛性血尿,极个别伴尿路刺激征或少腹疼痛。
2.1 膀胱镜及组织活检:可以直接看到癌肿的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形状、有无蒂、浸润范围,是否合并出血。对发现病灶或可疑者则通过组织活检而做出细胞学诊断,是确诊的关键依据。
2.2 利用血卟啉衍生物(HPD)进行光敏诊断:HPD易积累于肿瘤区域,通过过滤光电可以发现该处。这时发现肿瘤病灶和指导取活检有帮助。
2.3 尿脱落细胞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又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对膀胱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膀胱癌病人约85%尿脱落细胞可呈阳性。
2.4 X线造影检查:通过造影可了解膀胱内的充盈情况和肿瘤浸润的范围、深度。结合肾盂和输尿管造影可了解是否有肾积水、输尿管浸润及浸润的程度。
2.5 B超(黑白或彩色)检查:通过使膀胱充盈、膀胱壁粘膜充分伸展,B超可以测量出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粘膜浸润的程度。如果是经直肠超声扫描,则能显示肿瘤基底部膀胱壁的畸形和突入膀胱腔的肿块回声,可依此确定膀胱肿瘤的范围。
2.6 CT检查:当膀胱上的肿瘤组织向腔内或壁外生长及出现转移时,CT成像可充分显示其形状、大小,准确率在80%左右。此表现对膀胱癌的分期有一定的帮助。
[治疗]
膀胱癌以各种各样的血尿为主要症状,不同时期的膀胱癌症状有较大差别,中医认为有实证、虚证之分。膀胱癌临床所见多为虚实夹杂,正虚而邪实。实证以湿邪或湿热下注,瘀毒内结为主,虚证以脾肾两虚、血气双亏为主,在治疗上总的治则为“补虚泻实”,早期以祛邪为主,中期为攻补兼施,晚期以扶正为主。
1.辨证分型治疗
1.1 湿热下注型
主证: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腰背酸痛,下肢浮肿,或腹满纳呆,或心烦口渴,夜寐不安,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八正散《和济局方》加减。
生大黄10g,车前子30g,萹蓄15g,木通10g,滑石20g,瞿麦20g,生薏苡仁30g,生侧柏叶15g,栀子12g,甘草梢60g,生地黄20g,小蓟15g,土茯苓15g,蒲公英30g。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以栀子、生大黄、生薏苡仁等清热消癌肿;车前子、木通为利尿之要药,与滑石、瞿麦等配伍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佐生地黄、小蓟、土茯苓、生侧柏叶、甘草梢及蒲公英等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止血,增强抗癌之力。
加减法:尿血重或伴有血块者,加三七10g,白茅根20g,仙鹤草20g;腹满纳呆重者,加枳壳15g,鸡内金20g。
1.2 脾肾两虚型
主证:血尿,呈间歇性、无痛性,伴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或伴纳呆食少、消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补肾、温阳止血。
方药: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熟地黄15g,怀山药30g,山茱萸12g,茯苓12g,牡丹皮12g,泽泻15g,血余炭20g,仙鹤草30g,制附子3g,肉桂3g。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以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补脾肾,壮先后天之本,以扶正抗癌;以肉桂、附子补阳,使阴阳互补,增强抗癌之力;茯苓、牡丹皮、泽泻等渗利脾肾,使补中有泻,补而不腻;加血余炭、仙鹤草止血;上药共用,有健脾补肾、温阳止血之功,是扶正抗癌之剂。
加减法:伴气血虚弱者加人参10g,黄芪25g,白术12g;阴虚重者加女贞子30g,旱莲草30g,枸杞子30;阴虚有热者去制附子、肉桂。
1.3 瘀毒蕴结
主证:血尿,尿中可见血块,或尿恶臭带腐肉,排尿困难或闭塞不通,少腹坠胀疼痛,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
治法:清热解毒,通淋散结。
方药:龙蛇养泉汤加减《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方》。
龙葵30g,蛇莓15g,土茯苓30g,灯心草30g,白英 30g,海金沙9g,加苦参15g,白茅根30g。每日一剂,水煎服。方中以龙葵、蛇莓清热解毒、散结;土茯苓、白英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苦参清热燥湿助利湿通淋;海金沙、白茅根通淋止血;上药共用,有清热解毒,通淋散结的作用。
加减:热重者加大青叶、蒲公英各30g;尿液混浊者加瞿麦15g,萆薢15g,萹蓄12g;大便干者加生大黄12g,芒硝6g;疼痛重者加延胡索20g,泽兰15g;伴乏力、消瘦、纳呆者加黄芪30g,白术15g,当归15g。
2.辨病常用方药
中医药治疗各类恶性肿瘤,应根据肿瘤的病理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辨证与辨病治疗,即是在辨病的同时进行辨证,选择有抗癌作用的中药辨证施治。实践证明,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各类恶性肿瘤,有科学依据,疗效好。
2.1 膀胱癌辨病单味中药
猪苓:甘、淡、平。归脾、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的功效。《本经》谓:“主痎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药性论》谓:“主肿胀满腹急痛”。现代研究发现其对膀胱化学致癌有抑制作用,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达到抗癌作用。有效成分为葡聚糖多糖体。可取猪苓10~20g,入煎剂或丸、散。阴伤者慎用。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纲目》谓:“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抗癌有效成分为薏苡仁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薏苡仁酯有抗癌活性,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取薏苡仁10~20g,入煎剂。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效。《药性论》谓:“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疗心腹胀满。抗癌有效成分为腺嘌呤与茯苓多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腺嘌呤与茯苓多糖均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可取茯苓10~20g,入煎剂。
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等功效。《别录》谓:“补虚劳五损,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药性论》谓:“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得配本草》谓:“凡豆疮小便赤涩者,用此为宜。”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泽泻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来达到扶正抗癌作用。可取泽泻10~15g,入煎剂。
苦参:苦、寒。归心、肺、肾、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本经》谓:“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抗癌有效成份为苦参碱。苦参入煎剂每日剂量为3~10g,脾胃虚寒者禁用。
仙茅:辛、温、有小毒。归肝、肾经。功能温肾壮阳,祛除寒湿。《生草药性备要》谓:“补肾,止痛,治白污,煲肉食。”《滇南本草》谓:“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可通过提高免疫功能来达到抗癌作用。入煎剂每次3~15g,阴虚火旺者禁用。
2.2 辨病常用中成药
八正合剂(源自《和剂局方》):由生大黄、车前子、萹蓄、木通、滑石、瞿麦、栀子、甘草梢等组成。有清热解毒通淋之功效。主治膀胱癌,小便赤涩或隆闭不通。
复方喜树碱片:由喜树果、竹茹、白茅根等组成,每片0.3g,每次2~4片,每日3次,饭后口服。适用于膀胱癌。
复方斑蝥丸(源自《黑龙江中医药》):复方斑蝥丸由斑蝥、大黄、人参、猪苓等组成。有扶正抗癌的作用,适用于乳头状膀胱癌、腺癌等。
3.膀胱癌外治疗法
膀胱癌晚期多出现疼痛,如小便时下腹疼痛;肿瘤浸润输尿管时出现腰痛;骨转移时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中药外敷,有效成份可透皮吸收,通过腠理、脉络,深达脏腑,调节阴阳,扶正祛邪。
复方止痛散(来自《中西医肿瘤诊疗大全》):方由制乳香、制没药、血竭、儿茶、延胡索、红花、刺猬皮、麝香、白芍等组成。上药共研细未,放入胶囊或醋调,内服外敷配合应用。适于膀胱癌晚期,下腹疼痛。
4.急证和兼症的治疗
尿闭:症见下腹持续胀痛,进行性加重,无尿超过4小时,下腹膨隆、压痛,多因膀胱癌晚期,湿热瘀毒蕴结,阻塞水道而致。伴烦躁口渴,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清热利湿、行气利小便;方选八正散加苍术、黄柏等。伴消瘦、乏力、气短,神疲、面白、虚冷,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等脾肾两虚之证者,治宜健脾补肾、化气利水;方选补中益气汤合肾气丸加减。必要时应配合西医方法治疗。
大量血尿:症见小便红赤、或有血块,伴面白乏力,消瘦食少,舌淡脉弱等;也可见排尿时下腹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治宜补肾健脾,摄血或活血止血。方选归脾汤加山药、山茱萸、肉苁蓉、三七等。
5.康复治疗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早期膀胱癌经积极治疗后常可获得长期生存,即使是晚期膀胱癌,在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下,也常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外,影响膀胱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复发和转移,对此,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中医药辨证治疗可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5.1生活起居调养对康复至关重要
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的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平素与病后的调养更加重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全面论述了著重平素调养,可延年祛病,终老天年。具体调养方法如下:
生活调理 保持会阴区特别是尿道口的清洁,预防感染。进行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解除畏惧、紧张、恐惧、失望等不良心态,引导其忘掉疾病,心情舒畅,更好地配合各种治疗。注意起居有时,适当的体育缎炼,或做气功缎炼来调整身心。
饮食调理 在平素正常饮食情况下,应适当的进行饮食调理。常用的配方如下:
赤小豆内金粥:赤小豆50g,鸡内金研细末15g。如常法煮赤小豆做粥,将熟时入鸡内金调匀。日两次,趁热饮。有解毒通经利小便等作用。适于膀胱癌治疗后清解余毒。
大麦米粥:大麦米75~100g,白糖或红糖少许。先将大麦米加水煮粥,熟时加入白糖或红糖,调匀,作早餐或点心食。可养胃生津。适于膀胱癌治疗后脾胃虚弱者。
精神调理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树立未来生活的目标。使病人相信,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自己克服精神上的压力与缠结,使病人从精神到身体作好战胜癌症、完成目标的准备,促使早日康复。
向病人讲解清楚,膀胱癌经积极的治疗与积极的配合治疗,是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资料表明,有生活目标,有良好的心态,机体的脏器功能、免疫功能是活跃的,对抗癌有力。
5.2药物祛邪扶正可助机体康复
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即有:“治病必求于本。”之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还有:“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均说明了治疗疾病必需寻找疾病的根本及病因而治疗,恶性肿瘤的治疗更应如此。现代中医学认为,膀胱癌的发生是脾肾亏虚,湿热瘀毒积聚于膀胱所致。膀胱癌经抗癌(祛邪)治疗后,邪气虽祛,但正气未复,仍需继续康复治疗。常用的康复疗法有:
5.2.1.健脾法 《灵枢·病传篇》曰:“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之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可见膀胱病,防治于脾的重要性。临床可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选用具有健脾除湿、扶正抗癌的中药或方剂加减。如:中药选茯苓、人参、薏苡仁、猪苓、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成药选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等。于术后或放化疗后施用。
5.2.2.补肾法 《灵枢·病传篇》曰:“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说明肾病可影响到膀胱、心及小肠等脏腑。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生身之本”,治病当先治肾,治肾“是欲固寿命之原”。补肾宜选用熟地黄、枸杞子、鹿茸、山茱萸、肉桂、五味子、楮实、山药、五加皮、知母、人参等辨证与辨病加减应用;成药选六味地黄丸、二至丸、济生肾气丸、右归丸等辨证与辨病加减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