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导滋养孩子生活中的小善,惩戒小恶于无形

 育邻人 2019-10-03
引导滋养孩子生活中的小善,惩戒小恶于无形

育邻梦

在育儿这件事情上,每位家长心中都有一部“葵花宝典”,想让家长听从某位老师或专家的建议显然是难之又难。对于如何处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小问题,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甚至同一个家庭都有好几套互不相同的办法。但每位家长其实都应当在带孩子成长,大的方向上接受一些中肯的建议,因为,相同文明之下,礼仪与道德规范是相同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孩子所犯的小毛病辩护说:“他还只是个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如果一个5岁的孩子在父母告诉他们一些事情的时候,已经能用带讽刺的语气对父母说“我知道了,……”之类的话,来搪塞敷衍。那么当他们到了10岁的时候,会变得更难管束。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小的时候,约束好他们的言行,那他们会积累更多逃避的经验。

俗话说:“儿时偷针,长大了偷牛”、“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孩子儿时的言行要做到“防微杜渐”。记得上中学时,我们班有几个镇上的同学,他们在镇上认识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和他们未上初中的同学。在古惑仔流行的年代,他们也有模有样的做起了大哥,向一些小个子和离家远的同学收保护费。每当犯事儿之后请家长来,他们的父母就以各种理由讲孩子多难管,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之类的话。很快初中毕业了,有些同学进入了社会,还有继续上高中的,其中有一名热爱“古惑仔”的同学,当他在县城高中上学,还在“混社会”,不久就遇到大事情了,在与另外一个团伙斗殴过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造成家人一生的痛……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颗幼苗要长成参天大树、要成才就必须从一开始就“根正苗红”,如果小苗时期分了叉或是被扭曲,那么以后无论怎么扭转它都会难以挽回、难以回归笔直。孩子5岁的时候,您觉得他8岁能好、能改正不良习气,等到了8岁,如果孩子的不良习气依旧,您可能会说到孩子18岁的时候会好……但事实是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如同滴水,一旦开启,他们就一定会穿石。作为父母,您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让孩子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

是的,作为父母您必须扭转小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这看上去很是有些“残忍”,您会觉得孩子们天生就是调皮捣蛋的,我们需要给予孩子们享有天性的自由。让孩子遵守法律、道德之类的纪律约束,这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但这很必须。我们是成年人,我们的行为应当被法律和道德环境所约束。而孩子们,我们必须去引导他们,示范性教会他们什么是法律和道德所容许的、什么是法律和道德不容许的,保证他们走上正途。如果他们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叛逆,表现出一些先兆,我们就要尽快制止,而且必须坚决制止、消灭这些不良习气与萌芽状态。并且确保与孩子们建立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里,毫无争议地表达出这些行为是不被容忍的。

作为家长,当我们看到一些无礼的情况正在孩子身上发生,我们需要让这种事情在家里和学校里都消除掉的时候,我们必须重视这件事情,真的将它们消灭。作为父母,您需要掌控孩子行为习惯上的一切,您要有能力让孩子怀着崇敬之心对待法律和道德这些基本生活 “准绳”。您要在孩子养成习惯性的、已经被默许的、根深蒂固的行为之前,去制止它。

正如有老师讲:“如果您觉得孩子对您不够好,那是您示范做的欠缺;如果您觉得今天的生活不如意,那是您昨天努力不够;如果您觉得孩子的行为习惯老实不如意,那是您给她们示范的行为习惯就很差,而且没能在孩子不良行为习惯展现苗头时就消灭它们”。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模仿自他们的父母,您的孩子将来如何对待您,与您示范给他们什么行为习惯息息相关,对孩子的意识产生永久性或好或坏的影响。

常言到:“极少成多,聚沙成塔”,养育孩子也是如此,教育引导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需要集小善成大善。杜绝孩子生活中的点滴不良陋习,用温暖的阳光照耀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好 “防微杜渐”……

引导滋养孩子生活中的小善,惩戒小恶于无形

育邻有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