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若悟369 2019-10-03

本文导读:在安徽省南部的崇山峻岭中,坐落着百余座古村落。其中一些村落据说保存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徽派民居古建筑,而这些宝贵的遗产直到近些年才逐渐为人所知。其中之一就是安徽歙县的呈坎村古村落。呈坎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村中朴素优雅的二百余座清代民居、祠堂、牌坊、厅堂、桥梁以及约二十座明代建筑、一座元代建筑,使得'中国古民居博物馆'的美誉确实名不虚传。今天,我们就以呈坎村的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徽派古建筑群:呈坎村

安徽呈坎村

长期以来,呈坎村以'三街九十九巷'的棋盘格式空间结构与山环水抱的风水格局而远近闻名。村落背后和侧面是迂回起伏的山脉,正面朝东是蜿蜒的众川河。这一地理格局不仅能够有效遮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保证良好的排水,同时能够保证每一座院落在有序布局的前提下捕捉到夏季凉风与冬季暖阳。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呈坎村燕翼堂入口

徽派古建筑呈坎村燕翼堂

在呈坎村现存的民居中,燕翼堂是尤能代表徽州文化的一座。这座三层高的紧凑民居建于明代中叶,虽然村中大部分民居都属于当地望族罗氏,但燕翼堂的宅主据说名为王干臣,是一个传记资料极少的人物。

与长江下游的园林式民居和中国北方的大庄园相比,以燕翼堂为代表的徽州民居占地虽小,总建筑面积却不小。这些看似紧凑的砖砌建筑通常只有三开间,但高达三层的楼阁式结构使其内部空间颇为宽敞。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徽派马头墙

燕翼堂的马头墙

在徽州各地,粉墙黛瓦的高大马头墙层叠升起,充当民居间的防火墙。学者们往往将徽州紧凑的多层民居归因于这里寸土寸金的山地地形。虽然建筑少占耕地是当地居民长期总结出的生活经验,但考虑到徽州在古代地广人稀的事实,这种高墙包裹的紧凑形式应当更多地反映了对安全感和私密性的追求。尤其当丈夫、兄长等家族中的男性长期客居异乡时,这一考虑对于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来说确实颇为必要。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呈坎村俯瞰图

燕翼堂主入口

在两条极窄石径的相交处,燕翼堂的白色围墙从村落的步道中拔地而起。主入口位于东侧小径上,狭窄逼仄的小径使得入口上方突出的精美砖雕门罩只能半隐半现。厚重的入口门扇由4.5厘米厚的石板制成,石板外包裹金属薄板,并用凸起的金属门钉加固。南墙和西墙高处的推拉窗扇也采用了相同的构造,只不过用烧结砖替换了石板。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燕翼堂正厅,面阔三间

燕翼堂占地仅312平方米,但数量众多的房间和相互连接的天井使得整座建筑宽敞明亮。这座建筑的一个有趣之处在于,其平面轮廓看似规则,实则并非严整的长方形。平面总长23.3米,但南墙的一个转折使得平面从后侧的13.7米逐渐加宽至前侧的14.3米。这个略微偏离长方形的平面轮廓,很可能受到了风水中某条不知名规定的影响。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燕翼堂天井

燕翼堂天井

燕翼堂内部设有一对狭窄的长方形天井,由此为三层高的内部空间引入自然采光、通风和雨水。这种比例纵长的垂直向天井,在南方民居中比水平向院落常见得多。走进主入口后跨过一条狭窄的门廊,不知不觉就来到燕翼堂的前天井。正对前天井的是一座明间近9米深的前厅,厅内布置着一整套传统桌椅字画。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门楣上的砖雕

从天井抬头往上看,目光无疑会被镶嵌着花格窗的通高木板墙吸引。这些花格窗能够有效控制楼上房间的自然通风。三层高的主体建筑侧旁是一座单层附属建筑,这里不仅与主体部分连通,同时还设有一个通向外部侧巷的后勤入口。前厅内位于案桌后侧的两扇木门是通向后天井的入口。

后天井由一间逼仄的正厅和正厅两翼的狭窄卧室围合而成,一架陡峭的斜梯从这里通往上层的房间。由于后天井比前天井更加宽敞,这里更像是一座真正的院落,为妇女儿童提供了劳作嬉戏的空间。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燕翼堂梁下花雕

虽然这两座天井在今天已然空无一物,失去了日常生活和礼仪活动带来的蓬勃生机,但可以想象这里在过去应当摆满了盆栽、水缸等装饰物,甚至还有饲养金鱼的水槽。其中水缸内储存的雨水不仅可以供日常使用,还可以作为消防用水以备不测。

后天井后侧、正厅两旁的卧室虽然狭小,但比楼上房间的室内空间更高。对斜梯望而却步的老人恰好可以住在这里,而年轻的女人和儿童则住在楼上。这两间卧室的花格窗在整个建筑中最为精美。卧室内摆满架子床、大木箱、桌椅、脸盆架等各种家具。

从后天井往上看,朝向天空的屋顶开口明显比天井的地面范围更小,这样一来,即使下雨也不会妨碍天井中的室外活动。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燕翼堂三层布局

燕翼堂二层与三层构造

二层和三层的房间除了用作卧室和储藏室外,还有一间敞厅位于后侧正中。这间敞厅与一层的厅堂朝向、位置均相同,为妇女在楼上祭神提供了便利。二层和三层的回廊在木板上方安装有连续的可开启花格窗。与一层的花格窗相比,高处的这些十字方格窗朴素无华,仅在层高上略具变化。

虽然在斜梯上搬运衣柜、谷物等各类物品时多有不便,但寸土寸金的地面空间以及干燥安全的阁楼环境使得楼上的储藏空间仍然值得利用。这些储藏空间内设有厚重的大木箱、衣柜以及嵌入墙体的壁橱。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站在三楼,看到的是层叠交错的屋面瓦片

站在三层楼上,层叠交错的屋面瓦在窗外映人眼帘。天井周围的四面坡屋顶将雨水汇入下方的院落之中,形成当地人所谓'四水归堂'的风水格局。如此一来,整座建筑好似一座密不透风的巨大水箱,表达了财富汇聚犹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隐喻。

村民们自豪地认为这一优越的村落选址完全符合风水中'九龙戏珠'的吉阵格局。实际上,呈坎村独特复杂的空间布局与其他村落一样,都是在自然条件的制约下有机、渐进式地发展而来。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呈坎村,小溪流水人家

接下来,我们聊聊古代徽商与以上呈坎村古建筑的历史渊源

呈坎村看似世外桃源中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但与新安江相连的无数条山洞溪流,却为这里带来了可观的财富。新安江作为历史上重要的漕运水道,能够将呈坎村的货物直接运抵南宋都城杭州和长江下游的其他江南重镇。这条绵延商路最初以茶叶、漆器、食盐贸易为主,后来扩展至文房用品,以其可观的商业资源造就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徽州商人。

徽商从贸易和当铺生意中积累了大量财富,通过买官的方式,甚至可以从富商一跃成为上流社会的官吏。由于长期客居在长江下游的城市中,徽商也有'客商'之名。与富庶都市中文人的交流大大提升了他们在精致生活、艺术欣赏等高雅文化方面的品位。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徽商造就了呈坎村

在明代,徽商在接触了山外的大干世界后,将传统价值观带回宁静的山村,在这里发展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优秀分支徽州文化。为了培养家乡的有为青年,乐善好施的徽商在村镇中捐建了不计其数的乡学。由此使得徽州成为残酷的科举考试制度下中举考生最多的省份之一,这一成就至今仍为当地人津津乐道。除了徽商慷慨捐赠的学校、桥梁、道路、祠堂,最能代表他们丰富生活的当属他们自己建造的宅邸,这里不仅是留守家眷的容身之处,更是他们告老还乡之后的精神乐土。

以徽派古建筑燕翼堂为例,浅谈古代徽商与呈坎村古建筑的渊源

呈坎村的荷塘

总而言之,燕翼堂的室内遍布结构性和装饰性的木材,这些木材均开采自村落周围漫山遍野的天然林场。与宏村承志堂等清代晚期民居不同,明代民居的木构件更为简朴,其中繁复木雕的数量远少于清代民居。燕翼堂的所有房间和屋顶均采用抬梁式木构架。与中国其他传统建筑类似,这座建筑也尽可能将室内木构件暴露出来。特定位置的水平构件和垂直支架能够为支撑地面与屋顶的繁复木构架吸引更多的目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