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风筝的人》:通过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带给我们的3点启示

 阿布的书柜 2019-10-03
《追风筝的人》:通过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带给我们的3点启示

周末,陪儿子随手翻开来《追风筝的人》,不料却被故事的真实、细腻而深深吸引和感动了。

之所以被感动,除了因为作者以温暖而细腻的笔法勾勒人物故事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本书背后的故事背景是真实的。

这本书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之间一段美丽而残忍的友情故事。

书中,哈桑的忠诚,以及与阿米尔少爷之间的友谊让我感到人性的温暖;阿富汗地区的残酷的现实,让我对于这个世界上的悲苦有着深深的悲悯;哈桑的悲苦命运让我深深的难过不已;哈桑儿子的不幸遭遇更是让我一度有落泪的冲动。

追风筝的人,就像我们在追逐的那些美好的希望一样,当我们将目光集中在那美丽的“风筝”之上,在痛苦中寻找到通向幸福的那个方向时候,低头往往能看到人性中最闪光或者最抽丑陋的人性。

《追风筝的人》:通过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带给我们的3点启示

1、你是风筝我是线,爱是永恒的记忆

故事的两位主人公,阿米尔与哈桑,从小一起长大,虽为主仆,却私交甚好,这两个男孩都失去了妈妈,喝同一个奶妈的奶长大,有我们都羡慕的牢不可破的情谊。

每当阿米尔被人欺负时,哈桑虽然也很害怕,但为了阿米尔,他总是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勇敢而执着地保护着懦弱的阿米尔,为了阿米尔,哈桑可以忍受任何屈辱和伤害。

文中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阿米尔为了博取父亲的关爱,在一次阿富汗传统的“风筝节”节日里打败所有竞争者后,他让哈桑去帮他捡他剪断的竞争者的风筝,哈桑满怀喜悦的去捡风筝,在转角处还不忘转身用双手放在嘴边,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消失。

《追风筝的人》:通过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带给我们的3点启示

阿米尔沉浸在胜利者的喜悦中,久等不见哈桑归来,阿米尔便去找追掉落风筝哈桑,途中恰巧撞见哈桑为了护住他那只蓝色的等风筝,而被阿塞夫欺辱。

可阿米尔亲眼目睹哈桑被侮辱却躲在角落里不敢,也不愿意发声,在勇敢和胆怯中选择了退缩,并且视而不见地离开。

事后 哈桑依旧毫无芥蒂地对待阿米尔,可此时他的存在让阿米尔更加难以面对那个懦弱卑劣的自己。

哈桑的声音,他的身影,他的关怀,他的殷切,都变成了抽打阿米尔的鞭子,他虽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但少年心性却使他这种愧疚感变成了仇恨。

《追风筝的人》:通过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带给我们的3点启示

在这种折磨之下,曾经的错误变成了罪恶,这一切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懦弱和对哈桑分享走一部分父爱的不满。阿米尔不想面对哈桑,把钱和手表藏在哈桑的床垫下,以此栽脏给哈桑,迫使他离开了家。

人总是这样,特别擅长把自己的懦弱与胆怯归结到与生俱来的天性中,总喜欢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

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2、为你千千万万遍,哪怕你已不在身边

阿米尔以为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二十年后,当阿米尔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 哈桑已经死去,独留一个孤儿索拉博。

阿米尔再次回到阿富汗,试图拯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可就在他也快被打死时,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像当年勇敢的哈桑一样用弹弓打瞎了阿瑟夫的眼睛,他们才得以逃脱。

这时候阿米尔才真正的成长,成熟。他不再逃避,用哈桑当年对待他的真诚对待索拉博,完成了对当年懦弱的自己的救赎。

他第一次像个男子汉一样,在满目疮痍和塔利班残酷的统治现实中,找寻回自我二十年前未能拥有的勇气。历尽磨难,把被塔利班蹂躏的索拉博带回加州,在和妻子的关爱下,去温暖索拉博满目疮痍的身心。

书中,在阿米尔帮索拉博去追被剪短的竞争者的风筝时,他回过头,说出了当年哈桑对自己说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书中一共出现了4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来自不同的人,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当哈桑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支撑的是其誓死不改的忠诚和信仰。

当阿米尔对说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支撑是永恒的忏悔和救赎之心。

《追风筝的人》:通过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带给我们的3点启示

3. 造成阿米尔和哈桑这段友谊,分道扬镳的原因?

一是阶级地位造就的不平等友谊

在那个年代,纯真的友情最终还是逃不过残酷的社会等级给他们的禁锢。

阿米尔是主人,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父亲,一生都在获得父亲的认可;哈桑是仆人,第一个会念的是阿米尔的名字,一生都遵循着忠诚阿米尔的信念。

周遭的环境让孩子的潜意识里也灌输了会毁灭友谊的身份尊卑。

  • l 阿米尔是主人,哈桑是仆人;
  • l 阿米尔是普什图,哈桑是哈扎拉;
  • l 阿米尔是逊尼派,哈桑是什叶派,

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这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标签所分隔开来。尽管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尽管他们事实上拥有同一位父亲。

二是阿米尔的妒忌与懦弱

阿米尔一心想要获得父亲的宠爱和另眼相待,可他不论怎样努力都得不到父亲的肯定,而哈桑却很容易得到父亲的赞赏与肯定,一颗年少不羁的嫉妒之心早就渗透在他的骨子里。

即便哈桑可以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性命,但是对阿米尔来说,那都是应该的。

阿米尔和哈桑的友情,因为阿米尔的懦弱和自私的一念之差而搁浅,辜负了哈桑对他坦诚珍贵的情谊。

三是哈桑毫无底线的付出

哈桑是一个忠厚善良、正直宽容、充满爱意的人,可是他却很多时候缺乏对人性之恶的理解,缺乏对自我保护的戒备之心。

他无条件的付出让他低到尘埃里,让他所付出的一切都变的廉价和理所应当,也让被爱者脖子上的套锁,爱的越多奉献的越彻底,对方却越觉得喘不过气来,难以面对。

就像阿米尔看到哈桑,被欺辱之后,懦弱的逃走,但哈桑却一如概往的对他好,没有埋怨,被打也不还手,甚至哈桑被阿米尔诬陷的时候依然为了维护阿米尔而承担罪名。这反而加重了阿米尔的沉重负罪感。

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弥足珍贵的,没有底线,毫无原则的付出,必将成为被伤害和摧残的牺牲品。

《追风筝的人》:通过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带给我们的3点启示

4. 从阿米尔身上,带给我们的启示。

从故事中回到现实生活,《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带个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从阿米尔身上,我们都该明白这三点:

第一、勇气也许不能够所向披靡,但胆怯是永远无济于事的

生而为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别人无法所知的自私的一面,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犯过错误,也许因为懵懂无知,少不更事,也许因为内向胆怯,自私狂妄。或许是人的本性,也或许是周遭环境使然。

但,不论那种原因,错误就是错误,伤害就是伤害,对这些,我们需要的不是逃避,而是有勇气去面。

第二、敢于面对人性的阴暗,并且拥有自我救赎的勇气和行动

年少时我们像哈桑一样纯真正直,对身边的伙伴总是挺身而出,选择相信,大力支持。

但出了校园,进入这个以利益为重,地位决定高度的社会,纯粹的友谊早已经不堪一击,稍不留神就抵不过现实中残酷的勾心斗角,等价交换变成的等价友谊悄无声息地变成让人受伤的尖刀。

书里说:“每个人的命运都像风筝一样,它向往更高更远的天空,但却受着那根细细丝线的牵引而无法摆脱,但也正因为有这根丝线的牵引,它才不至于消失在天气或者跌落尘埃,而是在空中划出优美的人生轨迹,当这根丝线被割断,就要鼓起勇气去追寻那飘落在远方的风筝,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第三、 守住自己内心的纯粹,始终保持做人的品质

有多少人能问心无愧地发誓,自己从未辜负过一段纯粹的友谊?又有多少人能坚定不移地,对朋友全心全意的付出?

越长大,越复杂,曾经以为牢不可破的友谊小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就被海上一阵浪掀翻、沉没。

可我们,不能因为可能有背叛的存在就不再相信珍贵的友情。

纯粹的友谊虽然越来越少,但我们还是需要学会用真诚去对待身边的人,努力和身边陪伴自己的人一起抵过风浪,到达彼岸。

《追风筝的人》:通过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带给我们的3点启示

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为我们追风筝的人愿意为自己千千万万遍,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抬头凝望蓝天,站稳脚跟,怀着一颗充满爱与希望的心,勇敢的追逐自己的梦想,变成自己想要变的模样,不后悔,不遗憾。

愿我们都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坦荡地走好漫长的一生。

也愿每一个正读此书的人都能够相信这个世界会温暖而又和谐,相信人与人总会坦诚相待没有尔虞我诈。

参考书目《追风筝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