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岁开始学习16岁玩转20种语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语学习的不传之秘

 昵称27915469 2019-10-03

你要相信,孩子在学习外语这件事上,有着无穷的潜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佩鲁介绍过珠妈和珠珠的故事。这位在新加坡和日本小孩一起上幼儿园的中国小妞,轻松掌握了中文、英文和日文三种语言。不少宝妈都觉得能养出这么厉害的娃,珠妈真的太棒了。

但和今天佩鲁要介绍的美国小哥Tim相比,外语天赋强的珠珠也不得不服软。

5岁开始学习16岁玩转20种语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语学习的不传之秘

因为这位从5岁就开始研究外语的小哥,在16岁的时候就掌握了20种语言。还不只是说几句常用语唬唬人那种,而是能自如地和当地人进行交流。比如受邀参加TED演讲的时候,就来了一段满嘴京味儿的标准中文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不是神童,只是善于模仿的童星

小哥大名叫Timothy Doner,出生于1995年。他之所以走红,还是因为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把自己说阿拉伯语、希伯来语的样子加上字幕,上传到Youtube,没想到得到了世界各地母语者的支持。有些人回来纠正他的发音,甚至通过语音的方式和小哥练起了口语。

5岁开始学习16岁玩转20种语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语学习的不传之秘

被《纽约时报》报道后,小哥一炮而红。那时他已经掌握了20多种不同的语言。除了欧洲语系的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外,Tim甚至还掌握了诸如南非的官方语言和印第安人的语言。17岁时就受邀登上TEDxTeen的讲台,大谈学习外语的经验和方法。

但Tim的天才语言能力,与其说是天赋异禀,不如说是后天兴趣的坚持与反复的练习。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Tim小时候竟然是个童星,5岁的Tim不仅长得萌萌哒,还很擅长模仿广播电视里一些角色的声音,甚至靠给广告配音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5岁开始学习16岁玩转20种语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语学习的不传之秘

童星时期的Tim

靠模仿不同的角色得到广告出演的机会

这段奇妙的童星经历让Tim学会了分解声音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模仿外国口音,或是不同的语言模式。

学外语这件事不再是一项必须严格执行的任务,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当他因对以巴冲突感兴趣,而学习希伯来语的时候,他开始听大量希伯来语的饶舌歌曲,不知不觉记住歌词后,跟着音乐一起唱。再试着与母语者聊天,一周一次或是一个月一次。

热爱语言,让他轻松搞定哈佛

为了了解Tim的近况,佩鲁随意逛了一下小哥的脸书。没想到小哥现在已经被哈佛大学录取啦,读的是近东语言与文明专业。

5岁开始学习16岁玩转20种语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语学习的不传之秘

这个专业是哈佛著名的精英教育专业,以培养博士生为主。研究重点是近东语言文明、《希伯来圣经》、伊斯兰文明和犹太文明。佩鲁虽然搞不太懂,但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此外,这个专业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旅游奖学金、支持多种类型的语言游学。

5岁开始学习16岁玩转20种语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语学习的不传之秘

当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对不同的语种充满热爱,寥寥几条FB状态,几乎都和语言学习有关。比方说,5月的时候在东京和日本人连续三天共进晚餐,顺便练日文口语啦;或者六月的时候再巴黎约周边的人用法语随便聊聊…就是小哥的日常。

5岁开始学习16岁玩转20种语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语学习的不传之秘

说到学习多种不同语言的动机,Tim立刻变得滔滔不绝…

“你在任何语言中都可以了解当地人的全部历史。”他曾分享过与波斯人用当地语言聊天的有趣经历,波斯语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非常强调谦卑。如果在波斯人的书店里问,“这本书多少钱?”店员会回答说“这一文不值,请你拿走吧,你就是个天才。”如果对波斯人说“谢谢”,波斯人不会说“不客气”,而会说“多么希望我能为你献出我的生命啊。”虽然书还是得照样给钱,人家也不会真的为你牺牲,但这种独特的文化,只有深入他们的语言,才能真正的理解他们。

或许,对Tim来讲,不同的语言,正是探索不同文化的钥匙。

轻松掌握20多种外语的方法,真的存在吗?

很多中国娃学了很久英语,却依旧学的是开不了的哑巴英语。这让不少人对Tim的学习方法好奇,于是在17岁登上TED青少年论坛的讲台时,Tim就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 有趣的输入与频繁的输出

Tim是怎样开始学习一门语言的呢?不是大量的做试题,背单词,而是一步登天:不停的与母语人士聊天,尽量做到一周一次。

学语言并不是认知词典里的几个单词就OK了,而是能在生活中对语言进行运用,使用富有生活气息的与时俱进的语言。当然,在与母语人士沟通时,一开始很难说的溜,还要夹杂很多自己的母语,但这种完全浸入语言环境的学习体验,让学到的知识牢记于心。

● 独特的位置记忆法

把一系列相关的词全部死记硬背下来看似很难,但如果给这些词设置一个场景呢?

Tim习惯于把不同的词放置在一个场景中的不同位置,在脑海中为自己设置好行动路线,将单词和空间进行结合。例如他在学习日语的时候,会幻想自己走(iku)在联合广场,坐(suwaru)在阶梯上,前面是一座似乎可以喝水(nomu)的喷泉雕像,旁边还有一颗可以砍(kiru)的树…让松散的单词一下子就变得好玩好记了很多。

● 联想比对记忆法

每种语言都有大量字形和读音类似的词,Tim是怎么做到不混淆的呢?

不是刻意加以区分,而是干脆把这些词放在一起。

5岁开始学习16岁玩转20种语言!天才少年揭示外语学习的不传之秘

在学印尼语时,可以将相同部分的单词列出来一起记,Kapala(头)、kabar(新闻)、kantor(办公室),再如阿拉伯语的iktissad(经济)、istiklal(独立)、sokot(倒台),都可以放在一起。这些词在词义上没什么联系,但连起来记忆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另外一个词啦!

在文化融合的趋势中,我们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不同的语言。在快餐店可以看到英文,在日料店可以见到日语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可以看到韩语、俄语或法语的招牌,语言的多样性在此聚集。但在我们的主流文化,中文依旧是单一的主流。

这让我们在学习外来语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把每一句话与中文对应起来。看到外来语的时候,先在脑中翻译成中文,再进行理解。但这并不是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意义。

语言与文化有着强烈的连接,语言与思想间也是。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是用来沟通与交流的。或许怀抱着了解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重新看外语的学习,母语与外语间的壁垒才能轻松打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