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怂”孩子如何获得力量感

 三成家庭教育 2019-10-04

1


暑假,和好友简静约会,期间她谈到她育儿过程中一件事情,特别触动我,可以说是给我很大的启发,当然,这件事情,于她,于她的孩子,都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事情大概是这样子的,她的女儿丹丹五岁了,读幼儿园大班,有一天在幼儿园被一个小同学A“欺负”了,所谓的欺负,就是侵犯了孩子的界限。事情应该是很严重的,丹丹很伤心地哭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朋友的育儿理念我是知道的,一般情况下孩子的事情会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大人不掺和,但是那天的情形比较复杂,孩子们根本解决不了,情急之下,朋友出面了,先是“复盘”刚刚发生的事情,让小A同学明白刚才发生了什么,让小A同学看到自己的错误,以期让他主动向丹丹道歉。然而无果,小A同学不承认不理睬。


接下来,我朋友做的关键一步很震撼我,她当着全班所有小朋友的面,还有这个小A妈妈的面,大声问大家,刚才的事情是不是这个小A同学欺负了丹丹啊,大家都看见了吗?

这个时候,小A同学服软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丹丹道歉,因为的确是他有错在先。

事后,朋友还专门跑去和小A同学的妈妈谈了这个事情,里面有“道歉”的意味,意思是当着您的面,为自己的孩子主持公道,希望您理解一下。

这个事情里面,我想说什么呢?抛开对错是非,我欣赏的是朋友教育孩子过程中对“力量感”的训练。

当孩子遇到社交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无力的状态,既不敢得罪同学,又不想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怎么办是好呢?朋友的这个做法就为我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帮孩子建立力量感。就是会理智分析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真相之后,努力维护孩子的正当权益。

而不是一味妥协退让,忍气吞声。

据朋友讲,通过这一件事情,她家丹丹日后再也没有在这种事情上面苦恼过,她有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样本,她知道怎么维护自己权益,她也就获得了力量感。


2

关于力量感,我在《游戏力》这本书里面学习过,所谓的力量感,不是暴力鲁莽,不是培养自以为是,作者谈的这个“力量感”可以理解为“自信力”。

自信力对一个人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信力是一种为正义挺身而出,敢于冒险,勇于自省,坚毅完成任务以及快乐游戏的能力。它的对立面就是“无力感”,经常表现为处事消极,情绪压抑,胆小恐惧,怨天尤人。

那么,这么重要的自信力该如何获得呢?父母们完全不必焦虑。孩子可以从天然的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一波又一波的自信力和力量感。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会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一点自信力,只要我一哭,我就有奶喝。我一笑,就有人跟着我笑。婴儿就获得了对这个世界最初的信心。

当然,这个过程中婴儿也会经历一些挫折,比如哭闹的时候没人回应他。心理学经常讲,一点点挫折,或者恰到好处的挫折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必要的,但是挫折过多,就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无力感。

婴儿没有自我意识,他会根据养育者对待自己的态度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妈妈对我笑,我就觉得自己是个好宝宝,妈妈总是不理我,我就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好的玩具。

父母和孩子交流时的表情、神态、声调变化,都在教给孩子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别人会怎样对待我。

回想婴儿期的圆圆,那真的是力量感十足,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安全感,嘴角时常挂着微笑,这一切都源于我当时无微不至的付出,每每想到这一点,蛮欣慰。

再大一点,一岁左右的时候,孩子蹒跚学步,开始逐渐有“自我意识”,哦,我和妈妈不一样,我们是两个不一样的个体,妈妈有时候会离开我。

这个时候孩子自信力的发展途径主要就是游戏了,孩子什么事情都想亲自动手,比如想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在垫子上爬来爬去,自己玩积木…会把家里搞得“天翻地覆”,这一时期的孩子其实很容易遭遇“虐待”,手脚被“束缚”,不被允许这个不被允许那个,孩子的独立意志就很容易被压制。

同样的道理,也别走向另一个极端,父母不设置任何界限,那样会让孩子觉得无法无天,迷茫,进而产生无力感。

恰当的做法是,欣赏孩子的独立性,并且清楚地告诉孩子,你的界限在哪里,怎么做是安全的。

再大一点,就到了朋友女儿丹丹这个年纪,三到六岁,要和同龄小朋友交际了。那么这一时期,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他要在这个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和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去确认。从幼儿园到青春期,孩子在不停地学习、玩游戏、交朋友、读书学习,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机会增长自信力,也会有很多机会经历“挫折”,意志力消沉,产生无力感。

回到朋友的这个案例,这就是一次很好的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力的好机会,妈妈抓住了,孩子就习得了一次积极有力量的体验。



3

科恩在《游戏力》这本书中,提到游戏对建立孩子自信力的重要性。

比如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我们就可以用布娃娃代替小朋友,去演绎一下事情的发展经过,进而引导孩子思考,怎么样有效化解冲突。这其实还是我们之前讲的“故事复述法”。

包括孩子有时候会说脏话会骂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孩子在通过“语言暴力”来获得力量感和掌控感。比如会给别人起外号“臭狗蛋”,满嘴屎尿屁。

前段时间,圆圆感冒了,总是打喷嚏,有鼻涕,我顺口说了一句,圆圆是“鼻涕大王吗?”

圆圆第一时间大声反对:“我不是鼻涕大王!这个名字不好听!”

我感觉她生气了,转而开玩笑说,“妈妈倒是喜欢这个名字,妈妈小时候就是“鼻涕大王”。“那圆圆是什么大王呢”,圆圆接着说,“我是捣蛋大王,爸爸是放屁大王!”哈哈哈,惹得全家捧腹大笑。

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也能感受到,她通过“放屁大王”这种“语言暴力”获得了让爸爸妈妈的关注,她也就获得了某种力量感。而且也打破了家庭中的禁忌,家庭氛围轻松自由。

有时候,在公众场合,或者你不希望孩子说这些不得体的语言,就可以顺势引导孩子:“你随便说什么都可以,但是如果你敢叫我大胡子小矮人的话,你就是自找麻烦!”接下来孩子会挑衅:“你就是大胡子小矮人!”这样,孩子就把注意力从说脏话上面转移开了。

一方面我们父母可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示范给孩子什么是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可以创设各种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力量感。毕竟,孩子的世界就是游戏的世界。

我身边有不少父母还是会对孩子施加“棍棒教育”“打骂教育”,他们信奉严格教育,用冷酷哲学教育孩子,我想说,这对幼小的孩子绝对是阴影。安全感和自信力一定是来自于被关爱和被悉心照料,心理学家经常说(我也经常说),去无条件爱自己的孩子吧,别害怕他会被宠溺,爱没有多余的。相反,孩子“爱的罐子”时不时会亏空,等待父母去“灌注”。

那彻底保护起来也不是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既呵护他们,也让他们体验挫折和挑战!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让孩子内心坚信,自己永远被深爱着。这样的心理基础之上,去勇敢面对世界给予的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