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给人“贴标签”的行为?

 爱吃鱼的俊懒猫 2019-10-04

面前出现这样的一幕:流水线上有电器缓慢地经过,有人给它上零件,有人给它安装,有人给它擦洗,在包装之前,还有人给它贴标签,它们成为了豆浆机,成为了热水壶,成为了电风扇,在报废之前一直都是。它们贴上了标签,像是活的,而人不同,一旦贴上了,想甩是很难的,有些人一辈子都甩不掉,带着这个标签死去。

那是给机器、给死物贴的东西。甚至一朵花盛开时,我们都要考虑是否给它贴上“美丽”的标签,因为等着它的更多的是枯萎,一点点地枯萎,漫长的枯萎。一旦它不按照我们的预期去成长,就会被贴上“不美丽”的标签。

以前不爱看书,总是在没头没尾地记别人摘抄下来的语录。而且看到大部分与爱情有关的句子,后面都有这样一条尾巴:“——张爱玲”。每每看到“张爱玲”这三个字时,脑海里迅速找出一个标签“爱情”。

关于张爱玲,印象最深的就是《红玫瑰与白玫瑰》,那时也不知道那是篇完整的中短篇小说,以为只是个比喻,一个比较出挑的比喻。我从网上的碎片信息总结出——她是个只会写爱情且很小气的女人。

后来看了她的书,才为自己感到羞耻。她笔下人物的那些难处、卑微、纠结、耗到死的悲哀……只不过是借着“爱情”这件事在打掩盖。而她本人对人情世故的通透与清醒更是让人佩服。

不过又能完全理解那些摘抄句子的人,因为确实是那些句子“比较适合摘抄”,还有很多是“不适合摘抄”的,但不能光被“比较适合摘抄”的句子骗了。虽然那些句子是摘自她的代表作,一个具体的标签,但那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 

现在的人,生活速度太快了,网络上的信息一条一条地过,恨不得一口吞下。想了解一个人时,很少有人查资料阅古籍,只能用别人摆出来的标签去认识世界,通过一个一个的标签再塑造新时代的自己,这是很片面且很无知的。

我们都想以一种既快又狠的方式去了解一个人,为了方便,对他们分门别类,然后又以自己的主观臆测,简单化去看待他们,好像他们是流水线上的一个机器,像是活的,偏偏被标签框死了。 

大家都热衷于贴标签这件事,因为不费时不费力,信手拈来。有些写作者写出与“性”相关的文章,会被个别读者追问“可约吗?”文字是要经过大脑进行消解的,隔了一层,不算太直白,可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都让人贴上莫名其妙的标签,更何况一些摄影师,甚至是照片中性感的模特?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这样写过,“一个人对于别人的看法,有一半是荒唐的。这种看法完全出于一个人自己的个人动机。”

也许贴标签能让一些人满足自我吧,这是很自私的。他们觉得“你就是这样”,要是你生活的姿态超越了标签的定义,他们就会打压你,嘲讽你,攻击你,直逼着你退回标签模式,成为他们以为的那个样子。

要是给你贴上“好”的标签,他们是想你只有这一样好,而不是多样性的好,要是给你贴上“不好”的标签,他们简直希望你“不好”到彻底,让他们有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快感,想着“本来那个人比我优秀的,也不过如此嘛”,觉得这样好玩。 

我有一位友人,她自身有些矛盾,解不开,可能故事的结尾总会归咎于原生家庭问题。她在工作上能说会道,有条有理,但在节假日面对亲戚时,总是不敢把对方的称呼大大方方地喊出来,“姑姑,叔叔,表哥,表姐”这些简单的字词,于她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关卡,卡在她的喉咙里。

听她说,小时候很腼腆胆怯,被父母推到众人面前,叫她喊,喊叔叔阿姨,她觉得大家好像很闲,都在等着她开口,都觉得喊了,才是乖孩子。她迟疑了很久,说出一个字,另一个被吞了进去,是一次失败的礼貌传递。

他们就说,这个孩子不叫人,没礼貌。 

从此以后,她愈发地不敢叫人。可能有时候看到一些别的长辈,很想叫出口,但曾经给她贴标签的长辈刚好也在场,要是突然爽快直接地叫了,会有一种反驳的意味,索性怯懦着,吱唔半天,只敢在热闹中轻轻叫一声,让自己听到。 

无论是出到社会,还是回到家里,都有无数个标签往我们身上贴,觉得很像穿着一件贴满标签的人皮走在路上,从一个“大家”走到一个“小家”,笑容要可掬,姿态要从容,最好一直走,走出条金科玉律。

标签的成立,是因为有很多人盲目地赞同、支持,所以贴标签的人大抵还有一种自豪感。他们认为自己找到了同伴,一起起哄,喧嚣,觉得自己了不起。 

因此,想要亲手撕下别人贴的标签,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在长时间的自我认知下,你也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与其说是反驳对方思维里一个固定的形式,不如说是反驳自己。除非逼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反驳自己的。

要是一直生活在“我是一个失败者”的标签下,突然让你对自己说“我很棒”,也是很难改的,因为你已经分不清这是别人给你的标签,还是你已然是个失败者。

还有些人脱离了一个标签,会很慌,很迷茫,觉得自己不知道要成为怎样的人,毕竟一直都是被他人定义过来的,索性背着这个标签活下去。 

标签无处不在,那能怎么办呢?之前看到一个访问,记者向唐国强老师提问,“现在有很多演员想突破自己的标签,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也没有成功,大家甚至对他网络暴力,您怎么看?”

唐国强老师说,“这种你就不要理他,你要老听他的,你就没法活了。”还用诗句进行轻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到最后,还是心态问题。同时,我们要让很多有趣的、有智慧的东西充盈自己的内心。如果可以,也请你自私一点,自私地对别人的言论不管不顾,自私地拍开别人即将贴下的标签,而自在往往是伴随自私左右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