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西周到秦汉时期,分封制和郡县制的风云激荡

 刻在星星上 2019-10-04

任何朝代的兴盛发展都离不开与其时代相适应的国家管理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种国家管理制度的革新并非一蹴而就的,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要数分封制和郡县制。无论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其目的都为更好的施行对国家的统治。秦汉时期正是这两种制度革新的风云激荡之际。


1、分封制使周统治兴盛

周本属于商的属国,武王联合其它方国部落才得以灭商建周。周立国后分封了一批宗室、功臣、先圣后裔,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周的分封制以严密的宗法为基础,以嫡长子制为核心、由等级官制,贵族世袭构成了等级阶梯,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管理体系。据史载,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后陆续有分封,先后分封之国多至数百。所以就有“周封八百”之说。西周通过分封制对其疆域进行统治,使得西周的疆域东到大海,西抵羌戎,南至荆楚、北达鬼方,统治的领土范围大于殷商,又实现了国家统治效率的提高。


2、分封制为周的衰落埋下隐患

分封制在政治上以血缘宗法为基础,血缘关系的疏远就决定了周天子政权的不稳 ,国家的动荡 。在分封制下 ,周天子将土地人口等资源分配给各个诸侯 ,诸侯在各自的管辖范围享有完全独立的军政大权 ,周天子只是在形式上管辖整个国家。一旦诸侯力量强大起来能和周天子抗衡,那么周王朝的衰落覆灭也就不远了。


3、分封制严重束缚各国改革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周王朝统治基础的井田瓦解,周王室衰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势力做大周天子完全丧失了管理的能力,各国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战争连年。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各国形成了大批世卿贵族干政专权,严重制约着各国的发展。列国先后掀起一场场改革变法,要么昙花一现,要么在贵族反扑中以失败告终,在为秦所灭前仍旧没有改革成功。唯独秦国由于东周初期才建国,又与戎狄部族接壤,中原各国“以夷狄视之”受周封建宗法影响弱于各国,商鞅时期“废分封,行郡县”,突破分封宗法束缚成为唯一一个改革成功的国家。秦国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国君牢牢掌控全天下各郡县之军事、行政、财政等各项大权,最终以一国之力战胜六国。


4、没有实行分封是秦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使秦国摆脱分封制流毒的影响,并最终战胜深受分封宗法影响的山东诸国。秦灭六国后,任用怎样的一套制度体系对天下进行有效的治理成为当务之急,有议再行分封制,李斯力排众议说: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的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分封制的废除直接削除了山东贵族的经济基础,激起了贵族的反对成为秦末贵族纷纷起义的直接原因。吕思勉在《秦汉史》中说: “秦初苟能改弦更张,又确可使众不思乱,故始皇之因循旧法,实为招乱速亡之原。”西汉建立刘邦也认为秦的速亡是未实行分封导致的。唐李翰《汉祖吕后五等论》说:“揆夫高祖造汉,殷鉴亡秦,宗族无尺土之封,子弟立空虚之地,故众枝莫助而孤根易拔,封建之心肇于此矣。”


5、汉朝的建立离不开分封

秦二世之时,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后人纷纷响应自立,在以项羽为代表的六国反秦起义军的打击下秦帝国覆灭。项羽自号“西楚霸王”占据九郡,分封六国贵族瓜分了天下。刘邦不满项羽独占灭秦果实,楚汉战争爆发,处于弱势的刘邦裂地分封韩信、彭越等人拉拢其对抗项羽,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汉王朝建立时,刘邦直接管辖的只有十五郡,各诸侯所占据的区域加起来超过刘邦,占据着大汉王朝的大半壁江山,他们手握重兵。在此情况下刘邦建立的汉王朝随时有被推翻的可能性,为稳定各诸侯刘邦实行分封制。大汉王朝在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情况下安然地度过了危机期,也为后来逐个剪除异姓封王赢得了时间。


6、七国之乱离不开分封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分封诸侯帮助他击败项羽赢得了天下,汉立国初期,刘邦为稳定诸侯对他们实行分封制,为汉走上对天下管理的正轨赢得时间。之后刘邦借口各诸侯王欲谋反先后逐个剪灭。汉初总结秦亡教训认为秦无骨肉藩屏是其速亡的重要原因。刘邦便分封同姓宗室接管异姓王侯原先统辖区域。并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同姓王的分封也就为后来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埋下隐患。七国之乱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分封制下的分封亲族以屏藩制度具有其严重缺陷。七国之乱平息后,同姓诸侯王势力受到严重的打击,但分封制遗留的隐患直至汉武帝施行“推恩令”才最终得以解决。


无论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皇帝制下的郡县制,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国家有效管理方式的一种探索。其制度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适合时代发展的形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