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说的三个补脾胃法,让气血更充盈(附四大养脾胃功法)

  平凡的人 2019-10-04
“南师读书会”第527期

527-中国文化与生命科学 来自佛医堂网络教学 16:29

师兄们好!思虑伤脾,就如柳永所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虑过度,不仅没食欲,还特折磨人,到了极致还会思虑成疾.....

 一、思念、思考、思虑过度,都是一种病?

歌手齐秦说 「思念是一种病,久久不能痊愈」。这到底是什么「病」?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注解:思念、思考、思虑)过度,会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这就解释通了,为何太过思念会「消愁」和「消瘦」!

二“过思”是如何伤脾的?


思考、思虑、思念,本身是非常正面的情绪。与怒相比,思显得更健康一些。但大家要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思」是指思考、思虑、思念过度,重点在「过」字上。这个「过」,不仅仅是程度上的轻重,还包括时间上的长短。这样一算的话,很多人天天在烧脑,那就等于自伤身体,但到底伤到了哪里?
早在《黄帝内经》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便提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之情志伤脏理论。
可见思与脾的关系十分密切,那思虑过度是怎样影响脾呢?

佛医堂经典熟普:小青柑

思则气结

《素问·举痛论》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人们在过度思考之时,因神凝气止太过,而产生相应的气运行方面的病理变化,诸如气滞、气机不畅等,久而久之则导致全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异常。
表现为:神疲乏力,头目眩晕,不思饮食,脘腹胀闷,泄泻等症。

思则气血损耗

其一基于「思则气结」,脾胃升降障碍,腐熟受纳及运化不力,终致气血化生无源;其二气血原本遍布形体官窍,以发挥濡养作用,过度思考之时则气血尽聚于心以供神之用,久而久之,气血必将耗损太过。此外,无论「思则气结」,还是「思则气血损耗」,最终都会导致脾气亏虚而统血失常。
表现为:心悸,失眠,眩晕,健忘,面色萎黄无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等症;思虑过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胀等症,进而聚湿生痰而生它病。

佛医堂经典乌龙茶:光目

三、脾与「思」,是如何相依相杀?


《素问·遗篇刺法论》云:「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历史上的谏议之官,很会发现问题,并且很会给别人提醒。脾在人体当中就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脾能「检查」出心肺的问题。脾能够知道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出在哪儿,即「知周」,然后通过自己的作用来把这个问题改善掉。

临床上脾气的盛衰可直接影响思维活动正常与否,心脾不足,肾精虚衰,脑失所养,可致心悸失眠,神情恍惚,健忘,郁证;虚则清阳不升,气陷于下,血不上达,可致厥证、癫、痫、痴呆等等。归脾汤能治健忘就是例证。
脾也是精气营血生化之源,脾强使人善思强记,能谏议人事,明智周详。若脾的精气不足,精气遂并(汇合之意)于脾,就会出现记忆减退,不耐思考、不能谏议,遇事畏难不前的异常神态,此即「精气并于脾则畏」之意。

四、思虑过度伤的气血,如何补回来?

《黄帝内经》提出了情志相胜、药食温补以及灸刺之大法以示人规矩,具体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① 情志相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及《素问·五运行大论》都有提及「思伤脾,怒胜思」 。因为肝在志为怒,五行属木,脾在志为思,五行属土,根据五行相克木克土,所以思虑太过之疾可用「怒」来治疗。
案例:

古时一名知府夫人,经常吃不下饭,无法安睡,不过名医张子和一诊治就知道,知府的夫人平时牵挂很多,执著心很重,思虑过度而伤脾,不是药物可以治好的。
张子和就跟知府两个人密商,故意激发这位贵夫人的怒气,知府夫人果然就大怒,生气到极点,破口大骂。很奇怪了,骂过以后她就觉得舒服了,当天晚上她就能够安然入睡,睡得很香。第二天就胃口大开,病完全好了。

但是,这种方法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为动怒也会影响肝脏,不过我们从侧面可以获得,当心事重重之时,适当的宣泄负面情绪,有助于我们身心健康。

练功辅助香:站桩香

② 药食温补

假如你的脾罢工了,你该如何安抚它?那就用食物「疗愈」它吧。
健脾食物有很多种,不过选择治疗「思伤脾」的食物之时 ,我们有两重考虑:一是健脾益气,助运化湿为主,如山药、粳米、薏苡仁等;二是考虑到脾为人体气血之源,补气血亦有助于健脾补虚,如大枣、莲藕等。
调理脾胃推荐大家可饮用红茶和乌龙茶:在此特推荐古树红茶笑颜

笑颜是一款特级极品滇红茶,是采自120年树龄的茶树,这是一款佛医堂禅茶课特选使用的实修用茶。

笑颜属于品质最优的“滇红特级礼茶”,以1芽1叶为主制造而成,成品茶芽叶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显露,色泽乌黑油润;其汤色红艳透明,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现象,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叶底红匀明亮。

【茶之功效】

笑颜作为红茶,不仅有防龋、健胃助消化、延缓老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抗辐射、提神、消炎之效。还有醒神、明目,身心和谐愉悦,让皮肤透亮的之效果。同时治疗痛经效果明显。

③ 言以灸刺

《素问·血气形志》有 曰:「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即形虽无恙而情志苦闷为患之人,病则多为经脉异常,可以灸、刺之法治之。
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太白,出《灵枢·本输》,有「最强健脾穴」之称。属足太阴脾经。脾经当令的时间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


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按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取穴方法: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处。

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针灸胃经合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义工示范(仅供参考)
按摩方法:

先搓揉双手直至发热,然后用双手掌按揉双侧足三里部位 15 分钟左右,或拍打 150 下左右,早晚各1次。

施灸方法:将艾灸点燃后,靠近足三里,使穴位局部感到温热舒适。手持艾条不动,以穴位处感到红润潮湿为宜。或者使用艾灸盒也即可。每次灸10—20分钟。

以下再给大家分享4大调整脾胃的养生功法供大家参考——

四大方法有效健脾胃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义工示范(仅供参考)

操作方法:

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男生左手在下,右手掌心自然搭在左手手背上,女则相反),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从中医角度来看,中焦脾胃是后天之本,双肩为中焦气血流通的要津。从经络巡行来看,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从胸腹由双肩经过,若肩胛放松,脾胃滞气便会随之调顺。

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在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中找到很好的证明。在佛医堂的佛医禅观课中,弘南老师也曾多次讲过这个方法及作用。

方法如下:

1.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仰头看右指尖片刻。

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

注意事项: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小腹微松。

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通过两手交替上举下按,双肩放松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

4、吞唾液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

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方法:以舌在口中搅动,兼以上下牙齿相叩,以使口中充满津液,然后以此漱口,分三次吞咽。吞时要用力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