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秦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统一中国后的多项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如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但是最重要的是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但是秦帝国的前身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对后来首次统一中国的秦帝国的深刻影响不可以无视或者直接割裂,本文想探讨秦帝国的前身战国七雄和春秋五霸中的秦国以及秦国王室的创立者秦人的起源和发展。秦国嬴姓王室的创立者秦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后来创造了中国辉煌上古时代文明的夏人,商人,周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秦人向文明方向的进步比夏人,商人,周人慢了很多,在西周灭亡后,周天子把宗周故地赐给秦襄公,秦襄公正式当了秦国的第一个国君,经过几代秦国君主的努力,秦国到了秦穆公时期终于发展到最强盛的地步,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2.西周灭亡前夕秦人祖先历史概况 《史记·秦本纪》云:“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和很多国家远古时期的历史一样,秦人祖先口口相传的这段神话传说也反应了秦人的祖先是在那个时候进入母系氏族社会。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说:“只要存在着群婚,那么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来确定,因此也只能承认女系”。《史记·秦本纪》云:“(女脩)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从传说中的大业以后,秦人逐渐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200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最新修订的老一辈教材《中国史纲要》上册同时也代表了国内史学界公认的观点:“大约距今一万年开始,人们从狩猎、采集进人到锄农业和畜牧业,腐制 石器得到广泛使用,肉器被发明和大量使用。这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 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 余处,这反映出人悟动的范围比旧石器时代要广阔得多。”由此可知,秦人的祖先和夏人,商人,周人这些氏族部落一样,都是属于较早地融为华夏族的众多氏族部落中的一个。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出现了在古典文献中记载但是并未得到确切考古材料证实的夏王朝。《史记·秦本纪》云:“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後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秦人的祖先曾经帮助夏朝的建立者禹治水,还曾经帮助五帝之一的舜驯服鸟兽,舜于是赐给了秦人祖先“嬴”这个姓氏,虽然这件事严格来说属于传说性质,但是秦人的祖先和后来秦国的宗族姓嬴是无疑的。 公元前约1600年,夏朝被商朝灭亡。秦人的祖先和商人的祖先两者之间为近族。有三点最有力的证据证明。第一,秦人的祖先和商人的祖先在经济生产上有共同性,两者都属于游牧部落。第二,秦人的祖先和商人的祖先都拥有共同的图腾崇拜,两者都崇拜燕子这种鸟类生物(玄鸟)。第三,商朝王族和贵族的墓 葬和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君主和贵族的墓葬在墓葬材料上十分相似,而像墓壁,殉葬等方面,秦墓和商朝墓葬也有惊人相似之处。在商王朝建立后,由于商人的祖先和秦人的祖先属于近族,同时秦人的祖先在商汤灭夏的战争中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秦人的祖先和商朝统治者在政治上的关联也很密切,有一些秦人由奴隶的身份上升到了统治阶层的作用。《史记·秦本纪》云:“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当然,在商王朝被周人灭亡前夕,秦人的主体部分还在东方,只有一小部分来到商王朝的西部边疆的渭水中游。等到了周人强大起来之后,周武王伐纣灭商,周武王除了诛杀商朝上层统治者为商纣王服务的这些人之外,甚至还诛杀了秦人在商朝贵族阶层中的代表。《史记·秦本纪》云:“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 当周军攻破商朝都城后,并不等于商朝势力彻底被推翻,在周武王死后,商朝原来的方国组成联军,会同商纣王的儿子武庚里应外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周叛乱,而参加叛乱的几个东方的商朝邦国,它们的君主也是嬴姓,如徐国和偃国,周公在协调了新建立的周王朝统治阶层的分歧后,出兵东征,“周公东征,遇到了商代残余贵族顽强的反抗。经过三年的残酷战争,周管叔,流蔡叔、霍叔。在这次战争中,周人才真正遇到商代贵族的有力反抗,也才真正征服了商人,把自己的势力伸张到黄河下游,南及淮河流域。”秦人的民族主体也逐渐由东方向西方转移。《史记·周本纪》云:“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 到了周公东征到周穆王继位期间,秦人的社会地位又再次下降,整个氏族沦为周人的奴隶,只是到了周穆王讨伐徐国的叛乱后,秦人的氏族部落首领之一的造父才成为周人的一位低级官员。《史记·秦本纪》云:“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而到了周孝王继位后,把犬丘一地(今甘肃天水)赐给了秦人首领非子,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秦人的力量的逐渐壮大,秦人也在这个时期被周王朝封为“附庸”,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秦才正式成为秦人的正式称呼,当然秦人被周王朝封为附庸也表明了秦人的社会经济开始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甘肃天水地区一直是土地肥沃的农业区),秦人也加速了从氏族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到了西周中期,封建地主制的经济因素开始出现,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揭开了中国上古时代由封建领主制社会向封建地主制社会的过渡,与周王朝的衰败遥相呼应的是周王朝的边疆少数民族对周王朝的反抗甚至侵略越来越强烈,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周天子不得不向所有可能被动员的力量求救,其中就包括秦人。周王朝统治者把秦人首领秦仲封为大夫,命令他去进攻西戎,但是秦仲打了败仗而且还白白送命。第二次周天子命令秦仲的大儿子庄公去进攻西戎,这次庄公打了一次胜仗,但是这样还是杯水车薪,无法挽回周王朝即将灭亡的命运。到了庄公的弟弟秦襄公继位时,西戎部族势力更加猖獗。《国语·郑语》云:“(郑桓公)公曰:“姜、嬴其孰兴?”(史伯)对曰:“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秦仲、齐侯,姜、嬴之隽也,且大,其将兴乎?””史伯在西周灭亡前夕就料事如神劝告郑桓公去河南建立一个新的郑国,同时史伯还将没有正式建立国家的秦人与帮助周武王灭商的姜尚后代建立的齐国相提并论,秦人的势力在秦襄公时期有了更大的增长。 到了公元前771年,犬戎部族和申候里应外合攻破西周都城,即使秦襄公带兵支援也无济于事。但是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秦人内部阶级分化的最终完成以及秦人社会地位的一步步提高,秦人终于快要迈进阶级社会也就是国家的大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