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克萨之战:手工业文明最后一次倔强

 循迹晓讲 2020-10-21

编者按:两种文明短暂对视,再见已是沧海桑田。

1682年,平定了“三藩”的康熙皇帝开始将目光投向投向北方,投向他们的“龙兴之地”。

在清帝国崛起占领整个中国的同时,北方的俄罗斯帝国也开始开疆拓土,在黑龙江尼布楚、雅克萨地区,两个帝国终于相遇。

平定三藩局势图

雅克萨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以东黑龙江北岸(今俄罗斯阿尔巴金诺),地处清俄边界,自明朝末年起,俄罗斯军队便开始不断劫掠、袭扰该地区,清顺治帝曾多次派兵围剿,但由于雅克萨位置偏僻,俄军机动性强,一直未能彻底剿灭,雅克萨的俄军一直难以剿灭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地处清帝国领土的东北方边界,加之清政府一直有限制汉人进入东北的政令,使得人烟稀少,且难以驻扎重兵。

雅克萨之战油画

但是,俄军的情况还不如清军,雅克萨距离俄罗斯帝国的都城莫斯科更远,进犯雅克萨的也大多是前来劫掠的哥萨克人,由于清俄两个帝国都难以派出重兵参与雅克萨之战,就注定决定了这场战争胜负的不是两国综合国力,而是对战双方的战略战术,当然还有武器装备。

1686年,俄军在雅克萨建筑木城,俄军士兵共计450余人,康熙帝派彭春率领尼古塔驻防兵1500人,盛京兵500人,以及由林兴珠带领的福建藤牌兵500人兵进雅克萨。

藤牌兵

在我国古代,一直有将用油浸泡过的藤类制作成铠甲或盾牌以用作战场防御的做法,《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情节脍炙人口,但《三国演义》是小说之言,虽不可信,但至少说明在作者罗贯中生活的元末明初之前就有藤甲的应用。

清末军队中依然有类似藤甲盾牌应用

藤牌制作复杂,需选取产自我国南方地区的质地坚韧的老藤,置于水中浸泡半月,然后拿出晾晒,晾晒一般要达到两个月,然后再用桐油浸泡,如此反复多次,经过这样一系列流程的藤条已经变得十分坚韧,可以制成牌或甲,刀剑难以攻破。

相比于藤甲,藤牌使用更加方便,也避免了一旦遭遇大火不能迅速脱下的窘境,而首次灵活应用藤牌于战场的便是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

明代,火器已经一定程度应用于战场,且倭寇善于巷战,这就使得原本战场上常常使用的大规模兵阵失去了用武之地,于是,戚继光以一种由11人组成的鸳鸯阵以对抗倭寇。

鸳鸯阵法示意图

鸳鸯阵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以一种南方植物做成的长约3米的攻击武器)手,再四人为长枪手,再二人为“镗钯”手,负责防御,而短刀手,负责迂回砍杀。

鸳鸯阵因适合于地区狭小处列阵应敌而在抗倭战斗中应用广泛,且每每可以重创倭寇,在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明军抗日援朝时也大量应用鸳鸯阵,在丰臣秀吉的军队中,虽然大炮这样的大型火器不如明军,但火铳等小型火器却较明军先进,且应用较广泛,鸳鸯阵之所以能大量应用很大程度上是以为藤牌兵手中的藤牌对于火器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而鸳鸯阵中,兼具攻守两方面能力的只有藤牌兵。

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之战前,康熙帝曾询问林兴珠如何应对俄军火器,林兴珠回答:“有滚被”及“滚牌”,此处之滚牌既藤牌,康熙帝当即决定组建一支约500人的藤牌军前往雅克萨。

在于俄军交涉无果后,清军决定主动出击,清军的进攻部队分水陆两路,陆路于雅克萨城前架好大炮,做好攻城准备,水路屯于黑龙江中的战舰中,1685年5月25日,攻城开始。

《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示意图

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是:

清军3000余人,俄军约450,清军占绝对优势。

武器方面:清军有炮逾百门,而俄军只有3门,清军依旧占据绝对优势,但在枪这方面,俄军却占了优势,俄军有300支火绳枪,火绳枪是一种前装滑膛火枪其射速为每2分钟1发,射程约100米,精度不高。

而清军拥有的是鸟枪100支,火绳枪作为最初级的前膛枪威力并不比鸟枪强多少,但已经被俄军普遍装备,450人的队伍中已经有300人装备火绳枪。而清军依旧以冷兵器为主。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就把火绳枪传到了日本

火绳枪其实并不算好用,因为膛线技术不成熟,这种枪经常炸膛,且不易瞄准,射击精度无法保证,但一支300人的火枪队对于冷兵器为主清军来说依然是一支不小的威胁。

攻城开始时,清军利用炮火的优势猛击雅克萨城,雅克萨是一座木城,难以承受太猛烈的炮火,城池岌岌可危,俄军援兵欲乘船沿黑龙江增援,与林兴珠的藤牌军相遇,藤牌军皆裸身入水,将藤牌顶于头上,俄军火器不能伤,藤牌兵冲至近前,以快刀杀伤俄军,俄军死伤大半,藤牌军未伤一人。

雅克萨城下,清军以大炮轰击,俄军损失惨重,但近战时攻城时,由于俄军持有较大规模的火绳枪队,清军并未占到太大便宜。炮击从25日晚持续到26日黎明,雅克萨城虽然已经摇摇欲坠,但始终未被彻底占领。

于是,清军决定焚城,福建藤牌军以藤牌护身,将大量燃料置于城下,俄军见清军准备焚城,只能开城投降,清军烧城而去,不死心的俄军却于清军远去后再次卷土从来,第二次雅克萨之战由此展开。

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出兵2100人,俄军则增加到600余人,炮20余门,而这次俄国军队已经装备了燧发枪,并将雅克萨城加固为土城。

逐渐兴起的燧发枪

燧发枪以燧石代替火绳,炸膛几率大减,射速也提升到了每分钟2发左右,好在俄军装备不多,不然战争结果可能逆转。

第二次雅克萨战役,清军的火炮对于雅克萨土城没有太大作用,俄军也不止龟缩于城内,而是时而出城应战,双方你来我往,难分胜负,最后清军以围困的方法迫使俄军投降。

两次雅克萨战争,清军都取得胜利,清军胜利的因素是多方面,而福建藤牌兵手中的藤牌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挡火绳枪乃至初级的燧发枪的射击,藤牌能够较大规模的装备军队,得益于中国古代强大的手工业技术,而燧发枪不过是最初级的工业品,这是场发达的手工业文明对于初级工业文明的胜利,尽管这场胜利,已经开始显得有些艰难。

不知是否因为这场胜利,清帝国后来的皇帝对于西方工业品显得不屑一顾,康熙帝的孙子乾隆帝数次对缅甸用兵,但因缅甸军装备大量燧发枪,使清军屡屡无功而返,1841年,英军进攻厦门,福建藤牌军英勇应战,但面对英军强大的舰炮,藤牌军损失惨重。

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军在海上的胜利让俄军知道了清帝国的虚实,处于欧洲工业水平下游的俄国凭借威逼利诱就抢占了清帝国比英法两国国土面积之和还大的土地,基于农业和手工业立国的清帝国,终于在工业文明面前倒下。

雅克萨之战时,工业文明的火种刚刚由欧洲产生,面对已经十分成熟的清帝国手工业文明自然显得十分拙劣,但是手工业只能拥有现在,工业却将拥有未来。

从雅克萨战争到鸦片战争不过1个多世纪,这短短的100多年里,欧洲却经历了科学革命,技术爆炸以及工业革命,而中国的一切都在原地打转,同样的100多年,在欧洲经历过多次沧海变桑田;而在清帝国,时光仿佛已然枯竭。

(完)


·近期好文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