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早在雅克萨之战,就尝到西方武器的厉害,为何不大规模引进?

 剧透历史 2020-07-21

雅克萨之战,是清朝与沙俄侵略者之间的第一次正面冲突,中学历史课本上往往着重宣扬这次战争的正义性,却对它的曲折战况一笔带过。

事实上,清朝康熙年间的这次“自卫反击战”,赢得一点都不轻松。

有人甚至认为,装备了重型火绳枪和少量燧发枪的沙俄军队,在与清军遭遇之初就给后者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而在之后的堡垒攻防战中,俄军效仿西欧国家建立的西式堡垒,更是成了攻城部队的噩梦。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次战争中,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清廷第一次被“跨时代”的西方火器“殴打”。不少人因此觉得,如果清朝能从中意识到西方火器的威力并加以引进,那么百年之后鸦片战争,中国就不会输得那么彻底。

但站在清朝的角度来看,引进西方火器?

不存在的!因为对于清廷而言,他们在这次大战中总结的胜利经验,可能恰恰与火器无关。

在雅克萨之战中,清军自始至终都是兵力占优的一方,尤其是在围城战中,更是通过三倍以上的兵力将俄军围困在雅克萨,并依靠火炮、弓箭及火绳枪的远程攻击,试图瓦解俄军的作战意志。

这种战术战法,其实是清军入关以来,对付南明及大顺军时最常用,也是最顺手的战术。

但结果却出乎清军的意料,面对这些远程攻击,早已经在西式火枪的“锤炼”下习惯了的俄军,非但没有瑟瑟发抖的投降,反而选择了以火绳枪、燧发枪反击,“硬刚”清军。

从当时的史料来看,俄军的火器虽然威力较强,但总数却远少于清军,所以说,之所以小小一个雅克萨城寨会久攻不下,不完全是因为俄军火器的威力,而是因为他们那超乎寻常的悍勇。

考虑到攻城战的损失,以及即将到来的严冬,清军最终放弃了强行攻城的战术,转而采用围城消耗的方式,迫使俄军投降。

清军一边派战船封锁雅克萨城西的江面,一边派出步兵在其余三面挖掘壕沟,彻底断绝了雅克萨城的补给。

可不要小瞧这种围城战,根据统计,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下,雅克萨城内826名士兵在投降时,就只剩下了66人。对于清朝而言,这次战争的胜利,主要是源于补给运输和兵力支援上的优势。

与沙俄侵略军无法携带重型装备不同,清廷依靠船只的运输,一直能以较便捷的方式运输物资到雅克萨城下,例如大将军炮这样的大杀器,更是围城战中用来袭扰疲敌的杀手锏。

因此,如果真的要总结经验,当时的清军真正要重视的,反而是后勤补给以及对火炮的使用这两点。

俄军装备的火绳枪虽然在射程和准确度上要高于清军,但毕竟只是十七世纪末的火器,别说后膛装填、膛线这些彻底强化了火枪发射精度和发射效率的发明,就连让火枪兵可以在近战中自保的“刺刀”还躺在发明者的脑子里。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的火绳枪虽然有些落后,但两支军队的火器却还没有形成完全吊打一方的“代差”。

当然,这并不表示清朝就不再重视俄军火器的优异性,恰恰相反,雅克萨之战发生时,距离清朝建立只有短短几十年,这时的清朝统治者,还远远谈不上故步自封。尤其是对在火器这种武器的应用上,更是显得极为积极。

在入关之前,清军就已经见识过明朝火器的威力,并通过战争缴获和工匠制造,成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火器部队。在平定南明和大顺的战争中,火器的威力被一次次证明。

因此,在清朝入关之后,火器已经成为清军最重要的远程武器,其地位还在弓箭之上。

雅克萨之战后,清军开始了又一轮研发火器的热潮,虽然这种研究的目标是如何制造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炮,但到了平定准格尔汗国时,清军火枪的威力也已经基本达到线列火枪的水平。

只不过,这也基本走到了火枪研发的尽头。在没有足够精准的零部件加工体系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熟练工匠手工作坊式的归纳总结,火枪的精度、威力基本上已经进无可进。

雅克萨之战使清朝第一次在战场上认识到西方火枪的威力,但可惜的是,由于这些火枪并未真正决定战争的走向,在冲突结束后,清廷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武器在将来可能带来的改变。于是,这种研发和重视也只是浅尝辄止,并不能真正触发清朝的火器技术革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