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胜任常乐天下的快乐在感官愉悦、心情舒畅这一点上都是相同的,但是快乐的工作和工作的快乐是不尽相同的。快乐的工作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而工作的快乐则是从工作中寻找和产生出快乐的基因。快乐的工作首先要以工作的快乐为基础。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工作着是美好的,它可以使人避免陷于三大罪恶——无聊、恶习与困窘。”工作的快乐从何而来?当然首当其冲是对工作的选择。民间对工作的选择是非常看重的,曾经有“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的说法。计划经济时期,各行各业的选择性和人员的流动性限制较大,加之人们的择业观比较局限,所以常常出现一次选择定终身的现象。近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择业的空间有所扩展,但是自由的维度也大都因人而异。我赞成这样的态度:如果允许你选择,你就爱一行干一行;如果没有选择的余地,你就干一行爱一行。 工作的快乐分为短期快乐和长效快乐。短期快乐是一种新鲜感,随新鲜的感觉消失而消失。是最不可靠的。长效快乐来自对所从事的工作理解和胜任。理解是一种境界,胜任是对工作主动性的把握,是工作的底线,也是人生价值的实现。没有胜任,就谈不上快乐;没有胜任,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伴随你。胜任未必愉快,但不胜任就一定不会愉快。 二、 心态快乐快乐是一种心态。快乐指数与个人的经济收入指数、富有指数、声望指数并不是一回事。快乐是一种幸福感,是GNH(国民幸福指数)中的重要内容。幸福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事业的成功,有的来自欲望的满足,有的来自理想的实现,有的来自生活的安逸舒适,有的来自情感的归宿…… 而最直观的,就是心情的舒畅。 心态不仅决定快乐,还可以决定身体的健康。心态要靠文化理念来滋养。有一幅所谓的“心理平衡特效配方——养心八珍汤”很有意思、很有辩证法。这个汤头是:“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两味;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 心态的常态要提倡空载。空载是心境的一种良好状态,空载的心境可以区别于盲目和麻木。人的心态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处于空载的状态:一种是原始的朦胧状态,另一种是超凡脱俗的忘我状态。我们要追求的良好心态,是建立在一定心理素质基础上的忘我状态。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的社会意识,但是社会意识并不能决定心态。事实上心态的空载是相对现象,人的心境是非常复杂的生理和生存反映,所谓调整心态其实就是化繁为简、心理制衡的过程。 化繁为简的要诀是减少无端的联想和后悔心理,就事论事;心理制衡的重点是不能不对比,也不能泛对比。恰当对比是比低不比高,比不幸者而不比荣幸者。心态并不能代表高度的理智,但是心态直接决定情绪的起伏和忧喜。唯思想单纯者和超脱的智者能做到宠辱不惊、临危不惧、心平气静。所以,心态需要修养、修养必须有洞察事物的睿智,方能拥有平和的心态。 我们说谁的心理素质好,往往是表象,真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甘苦寸心知”,应包含乐于包容和善于放弃。尤其是面临利益的选择时,不懂得放弃就不懂得收获,不懂得放弃就得不到轻松和快乐。奥格.曼迪罗在《羊皮卷》中指出:我们生活中有90%的事是正确的,有10%是错误的。要想幸福,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90%正确的事上,而忽略那10%的错误。当然,忽略并非知错不改。 三、 身体快乐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是身体的健康。著名医师、养生学家洪昭光先生对身体健康的话题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其中最具有警示意义的是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分析。好的心态有益身体的康健,一幅健康的体魄,正是好心态必不可少的支撑。有了心理平衡,才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才可能有健康。现代人常见的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都是一个慢性演变的过程。如果你生气着急,一分钟动脉可能会狭窄90%左右,血压也会骤然升高。多数心肌梗死、脑溢血的病人,发病都有心理的因素。不可想象,一个人在病态中岂能忍痛快乐。 所谓在人生拥有的资本计算式中,身体的健康状况是第一位数,其余系数如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事业、家庭、情感等皆为一位数以后的零。如果第一位数为零,后面的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可见身体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的本钱,也是快乐的基石之一。 身体的健康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劳逸适度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养尊处优的过程。古人曹孟德在《短歌行》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个“养怡之福”要全面理解,应当包括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协调健康所获得的幸福。 四、成功快乐快乐工作不可仅仅把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而要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当作生命的需要、精神的需要来做。这样才会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 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努力奋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努力获得你所需要的;然后去享用它。”所谓获取所需,并不是简单地实现一个小小的愿望,主要是指事业上的成功。享用并非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而是消化和巩固成果。对于昭电人,我们提倡的是——“生活在奋斗中,前进在学习中,享受在成功中。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蒸发在无所事事的空气中。”成功的前面是鲜花,但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坎坷的。《羊皮卷》中剖析了十种导致失败的因素,称为十块绊脚石。颇令人深思:1、翻陈年老账抱怨别人;2、老是抱怨自己;3、没有目标;4、目标错误;5、老是想走捷径;6、专走长路;7、忽视小事和细节;8、轻易放弃;9、承载过去的负担;10、对成功有误解。 要成功当然首先必须用功。一般来说,如果不偏题,一分辛苦一分收获是错不了的。成功不能靠祈祷,不能仅仅靠敲希望的钟。有一首歌曲唱的是:“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快乐健康留四方;让地球停止了转动,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永不关天窗,让成功永远在!”但成功不仅仅是一种憧憬,而是实实在在的结果。有一句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所谓莫问收获,并不是不希望收获,而是充分相信耕耘,把收获的希望放在耕耘上。 享受成功,其实也包括享受奋斗的过程。伟人毛泽东有一句豪迈的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五、知足快乐人生非常矛盾的选择是知足和知不足。常常是知不足容易而知足难,知不足是一种欲望的反应,知足却是一种理智的抑制。 俗语云:知足者常乐。又云:杯满则溢,月盈则亏。人类的生活大体上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完整的人生包括知足与知不足。一般来说,知足指的是物质生活水准,不知足指的是精神生活追求。快乐属于知足者,不知足者无快乐。不知足者一旦某一阶段得到满足,也能带来一时的快乐。我们提倡的是,在工作中为满足于适当的待遇而快乐,为满足于实现自己一时的工作目标而快乐,为满足于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而快乐! 知足者也较多地涉及到心理比较问题:如果拿自己的不足去与别人的富足相比,越比较越令人沮丧;如果拿自己的优势去比较别人的弱势,越比较越没有不满足的理由。要自寻烦恼,你就去寻找高不可攀的目标;要寻得心灵的慰藉,你不妨多比较低于自己生活水准的群体。 六、 修养快乐修养快乐其实就是学习快乐。良好的修养是快乐的重要源泉,而且可以使你终身受用。修养大体包括道德修养、党性(责任感)修养、情商、智商修养等。这些都是人的精神生活元素。 点击【关注】,每天免费获取人力资源和职场管理知识;本文作者邓玉金,资深HRD,实战培训师,人力资源畅销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