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吴的隐形猛将:战功与十二虎臣难分伯仲,演义里却无影无踪

 思明居士 2019-10-04

贺齐是孙策后期提拔起来的武将,此人谋武兼备且正直忠义。他在效力东吴期间,因战功卓著而备受孙氏兄弟的信任和重用。由于其主要战绩多是在境内平定叛乱,参加对外战事的机会不多,所以单纯就知名度而言,远不如江东十二虎臣被人们熟知,属于东吴“隐形”的主要将领之一。

东吴的隐形猛将:战功与十二虎臣难分伯仲,演义里却无影无踪

据《三国志·贺齐传》注引虞预《晋书》中的记载,贺齐的祖上原本姓“庆”。他的伯父庆纯,是汉安帝时期的著名儒臣,曾历任侍中、江夏太守等职。后来为了避讳孝德皇帝的尊号,改姓为“贺”。贺齐的父亲贺辅曾任会稽的永宁县县长。从这一段记载来看的话,贺齐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受到家族氛围的影响和熏陶,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正直、忠义、勇武、多谋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他的个人传记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东吴的隐形猛将:战功与十二虎臣难分伯仲,演义里却无影无踪

据《三国志·贺齐传》记载,贺齐是会稽山阴人,少年时谋了一个郡吏的差事,并代理剡县县长。当时剡县有个县吏叫斯从,此人依靠着显赫的家世,在县里为非作歹、恶贯满盈,“县吏斯从轻侠为奸”。贺齐对斯从的行为看不过去,曾多次训诫、教化都不见效果,于是就想除掉他。当时的主簿劝他说:“斯从家是县里的名门大族,跟山越人交往甚密,如果今天处决了他,明天贼寇就杀上门来了。‘今日治之,明日寇至’。”贺齐得知其家族跟贼寇勾结之后大怒,马上派人抓了斯从当即就给斩杀了,“便立斩从”。

东吴的隐形猛将:战功与十二虎臣难分伯仲,演义里却无影无踪

贺齐杀了斯从之后,他的家族果然纠结了一帮贼寇前来报复,“从族党遂相纠合”。一千多山越贼寇举兵向剡县袭来,“众千余人,举兵攻县”。面对来势汹汹的山越贼寇,贺齐亲自率领着县里仅有的军士和临时动员来的平民百姓,打开城门与贼寇展开了激战,没多久就把一帮贼寇打的四散奔逃,“大破之,威震山越”。后来太末等地发生了贼寇叛乱,贺齐又被临时任命为太末县县长,“转守太末长”。他到任之后,一边安抚百姓一边打击贼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所有的叛乱,“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东吴的隐形猛将:战功与十二虎臣难分伯仲,演义里却无影无踪

通过这一段记载我们能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段记载不仅把贺齐身上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还说明他在平定贼寇叛乱方面很有特长。这也是为什么孙策把贺齐提拔起来之后,就让他一直在境内平乱前线工作的主要原因。据《三国志·贺齐传》记载,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率部进入会稽,当时的会稽太守王朗败逃至东冶。孙策在会稽停留期间广泛招揽人才,虞翻、贺齐等人都是在这一时期投靠到孙氏家族效力的。

东吴的隐形猛将:战功与十二虎臣难分伯仲,演义里却无影无踪

王朗逃到东冶之后,当时的候官县县长商升,决定与山越贼寇联合,共同起兵帮助王朗复辟。孙策任命当时的永宁县县长韩晏为南部都尉,领兵征讨商升,贺齐接任永宁县县长的职务,“以齐为永宁长”。韩晏出师不利,在交战中被商升击败,于是孙策撤换了韩晏,任命贺齐为南部都尉继续征伐任务,“齐又代晏领都尉事”。商升早年就听说过贺齐的威名,所以不敢应战,于是派使者面见贺齐示好结盟,“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

东吴的隐形猛将:战功与十二虎臣难分伯仲,演义里却无影无踪

贺齐向商升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陈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为陈祸福”。商升听了之后颇有感触,决定交出印信投降归附,“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本来这件事到这儿就已经圆满结束了,不动刀兵解决了纷争,这对双方都有利。可是商升手下的张雅、詹强等不愿意投降,所以就串通一气杀了商升,然后张雅自命为无上将军,詹强则自称为会稽太守,率领众人准备死扛到底。这一下可把贺齐给激怒了,但是手中的兵力有限,开战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只有暂时息兵另想办法,“贼盛兵少,未足以讨”。

东吴的隐形猛将:战功与十二虎臣难分伯仲,演义里却无影无踪

在贺齐冥想破敌计策的时候,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张雅和自己的女婿何雄,因为争抢势力发生了嫌隙。贺齐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重金收买了敌方的几个主要人员,让他们在张雅和何雄之间拨弄是非,“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当这一对翁婿之间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贺齐率部一战大破张雅。张雅战败之后,“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东吴的隐形猛将:战功与十二虎臣难分伯仲,演义里却无影无踪

候官县贼寇的平定,是贺齐自效力孙氏家族之后的第一战,也是他在江东诸将当中立足的重要一战。自此之后,他便开始了在江东境内四处救火的职业平叛生涯。从孙策时期到孙权时期,贺齐在平定地方贼寇叛乱中立功无数、居功至伟。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贺齐也曾多次活跃在对抗曹魏大军的战争中,立功无数,战绩与江东十二虎臣难分伯仲。不过,由于贺齐这个人物并不见于《三国演义》,他也因此而不为人所熟知,成了一位“隐形”猛将。

参考书籍:《三国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