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空风水解析 | 山西乔家大院风水考察,高人汇

 秋金多 2019-10-04
易经风水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东部,处于村子中心地带。从外观上看,古朴典雅的堡垒式建筑群,庄严雄伟。外墙厚3米,高10米,整个院子左青龙,右白虎格局,气势宏大,象征乔家富甲一方的气魄。

乔家大院坐西向东为拱形大门,以接紫气东来。上方悬挂着山西巡抚丁宝铨受慈禧太后面谕“福种琅环”四字。正门上方,石刻行书“古风”二字,笔力逎劲,淳厚质朴。两旁的铜板上镶嵌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子孙贤,族将大”,下联是“兄弟睦,家之肥”。这副对联显示着乔家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巨富气派。据说是晚清名臣李鸿章所赠,既是乔家辉煌的写照,也是告诫后代的训言。整个乔家大院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之库,也是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灿烂明珠。

进入乔家大院,透过穹窿式的门洞,一条东西长80米的石铺甬道,把大院分为南院北院两排,共六个大院。北面三个大院为走廊出檐大门,便于车轿出入,大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一、二院为三进五连环套院,是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里外相连。北屋为主房,二层楼和外院门楼相对呼应,雄伟壮观。从正门到正房,连登三级台阶,寓示“连升三级”和“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也是风水学的合理结构建筑。

乔家大院最具特征的是四水归堂。由于乔家大院所处的地方属于黄土高原,常年风沙大,雨水少,整个建筑南北长100米,东西宽80米。路北老宅和路南新宅都是四合院单坡房顶设计,让雨雪之水汇入院内,形成四水归堂之象。每座四合院都是窄长,长是宽的2倍,这样的建筑既符合阳宅真宗,又减少了暴风和沙尘的侵袭,紧凑又美观。更重要的是聚财,每个四合院里都放一口大缸,缸内存满了水,既发挥了防火作用,又在风水学上增添了旺财的色彩,即“门前放大海,财源滚滚来”。

下面用玄空风水理论谈谈乔家大院的阳宅风水。

乔家大院始建于公元1755年清代乾隆年间。当时是在中元甲子四运即公元1744-1764年之间。整个大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震方兼巽为天乙门。如图所示: 

路北老宅三座四合院,都是子山午向。大门开在午方为延年金门。按宅盘子山午向,八白在午方,在四运建造,当令;八白又在午方,午方开门,八八组合,双星聚会,乃大吉之象。八白属土,离方属火,火生土,门开在此方旺田产,发横财,是最佳的飞星组合。四合院的水口又出在巽方,更是吉上加吉。可见当年乔致庸的祖父乔贵发是请了非常有名的风水大师,整个乔家大院完全是按玄空风水和八宅理论布局建造的。

南院和北院是对称的,离宅午山子向,大门在震方兼巽为生气门。如图所示: 

路南四合院门开坎方,形成延年金门。整个建筑形成北院从震方出入是天乙门,南院从震方出入是生气门。这是一个水平相当高的布局。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兼的,这样的布局虽然大吉,但也有不足之处。地球是在不停地运转,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三元甲子一个周期是180年,不管任何坐向都会轮到。乔家兴旺近160年已经达到顶峰。若弟兄们分家,住在北院的人走震门最怕上元甲子二运。子山午向,五到门,二运专打劫。所以坎宅在震方开门,二运是不吉之运,主家中败财、衰落,走向低运。二运是公元1884-1903年,住北院的于1901年衰落。南院午山子向,七到门,住在此院的最怕四运,四运专打劫。所以,南院的主人,到四运家业衰败。四运是中元甲子公元1924-1943年,由于日本进入山西省,再加上阳宅的四运使乔家纷纷逃离,家业凋零,风水开始衰败不堪。

这位风水大师水平相当高,把玄空与八宅理论融汇贯通。但大门为什么开在震方?老宅要建子山午向呢?坎宅有三山为何不用呢?为什么不用壬山丙向呢?因为如果建壬山丙向,乔贵发的生意就不会有长期的兴旺。因为当时是四运,专打劫七到门,当运就不吉,走败星运,门要失令。癸山丁向,三到门也是失令星,也就是100年的兴旺期就该衰败了。只有子山午向走天乙门,才能兴旺最长久。所以这位风水大师选子山午向,是最好的选择,使得乔家兴旺发达长160年之久。

人有运,地也有运,玄空风水布局主要看地运,分清元运;山水依旧,元运有别;风云变化之道暗藏其中。玄空风水,奇哉,妙哉!

本文作者介绍:

      易学专家        

     姬素洁        

       

       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周易文化,后经多方拜师,学习四柱命理新派、传统派、盲派知识,并受李涵辰等名人名家指导,在四柱预测中,特别对“财、官、婚”能铁口直断,用玄空理气派断阴阳宅吉凶,企业策划、公司布局旺财、用三元命调理旺财身体健康等多项专长为社会和企业服务。实践预测有四十余年,案例最低不下十万余。2014年论文出版在中原尧山第一届海峡两岸高级论文集。        

       2015年、2016年分别在安阳海峡两岸国际论文集发表论文。现任全球华人联合会易道文化研究院中国易医分院副院长,河南省易学文化研究会平顶山分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平顶山分院副秘书长、三元命专家团副团长,《易坛》杂志编委,安阳周易文化研究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