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峡晚报融媒体综合宜昌交通 本期主编/周泉 编辑/向家凤 小时候, 每出一次远门、每坐一次客车, 都像举行一次隆重的仪式。 70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 …… 奋进70年, 我们一起披荆斩棘,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从“小散弱”到融入综合智能交通, 我们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让我们把目光 投射到70年前…… 1949年10月 宜昌境内只有1条客运线路、2个客运班车。 20世纪40年代宜昌“小道奇”客车 新中国成立后, 班车客运得到发展。 1955年 宜昌始有建制班线客车,到1970年达32辆,先后开通客运班线26条。 20世纪50年代初宜昌木炭客车 1959年4月 宜昌城市公交开通,仅有3辆公汽1条线路。 20世纪60年代宜昌公交挂车 1971年 县市始有营运客车,地区客运重点发展县际客班,又先后开通直达县乡客运班线22条,实现大江南北客运互通直达,结束境内客运内通外阻的分割历史,形成以宜昌为中心的客运网络。 1971年5月,五峰车队“解放牌”660型客车 改革开放后 客运班线越来越多 人民出行越来越方便 1980年 为保证1981年长江葛洲坝大江截流成功,地区汽车运输局投入45辆客车参加翻坝旅客转运,后又开通省内外46条客运班线。 1980年,宜昌第一台北京牌轻型旅行车 宜昌市公汽公司客车达99辆9条线路。 80年代初,乘客挤公交时的景象 1984年 随着公路客运市场开放,宜昌大批社会客车投入公路客运,交通运输企业发展卧铺客车,先后开通广州、西安、上海、北京等21条长途班线。 1984年,宜昌长途客运站营运客车 到了上世纪90年代 城市交通越来越多元化 在便利的同时 兼顾了美观和舒适 1990年 城市公交客运开放,国营公汽市场面临挑战,企业强化公交营运,公司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到2010年,公交客运发展到758辆线路64条。 2002年购置双层观光巴士 2002年5月,宜昌公交仿古观光车 2010年,无障碍公交车为宜昌残疾人服务 2000年后 宜昌市运管处组织100辆中高级客车参加三峡翻坝客运,对境内营运客车进行更新淘汰,对区间客运实施公司化改造,对乡镇客运向村组延伸,实行专业化公交化营运,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乘车难已成历史! 2007年8月,宜都通村客运 2010年9月,兴山县农村客运示范线乡通巴士 随着改革发展的浪潮 道路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便利的交通 让城市和乡村没有了界限 2014年6月6日 兴宜城际公交线路808路正式开通,实现了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开辟了我市城际公交的新纪元! 2014年6月6日,808路开通启运仪式现场 2014年6月至今 先后开通了宜昌城区至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宜都等县市的城际公交线路,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城际公交全覆盖。 2016年6月28日,宜昌至远安的807路城际公交正式开通 2014年2月25日 宜昌BRT快速公交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全长23.9公里,是国内中心城区单条线路最长、站距最短、站位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BRT项目,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全线设38组61座站台。 该项目于2015年7月正式开通试运行,日均运送30多万人次,公交平均运营时速由15公里/小时(高峰期不足10公里)提高到20公里/小时,快车达到25公里/小时,乘客平均等车时间由13分钟缩短至6分钟内。从宜昌东站到夷陵客运站出行时间从90分钟降低到60分钟左右,市内90%区域进入30分钟生活圈。 而今的宜昌 “公交化”、“都市圈” 不断延伸 密织的道路网络正在不断缩短 城市和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 城际公交线、BRT快速公交 和村村通客车 越来越便捷舒适 对归乡学子、奔波商贩、 务工农民 车轮上便是移动的家 上述车型你坐过哪些? 都有些什么难忘的回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