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的沙溪古镇,你值得去!

 南山梵境 2019-10-04

云南剑川沙溪古镇的大名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机会去走一走。这个月的5号,终于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到了这里。

上午从大理古城出发的时候,天还下着瓢泼大雨。这大概是今年雨季以来下的最久的一场雨了,淅淅沥沥的飘洒了一夜,没见有要晴的趋势。一直担心暴雨会耽搁了行程,去到沙溪也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躲雨而已。

所幸快到沙溪的时候,雨就不知不觉的停了,不一会儿太阳也探头探脑的露出了脸来。同车的客户打趣说,是我们的念力太强了,一直在心里念着不要下雨不要下雨,老天就感动的把雨收走了。

汽车下了高速,窗外是大片绿油油的水稻和包谷交织在一起,沿着车窗在有规律的往后流动,远山在云雾的缭绕下半遮半掩,就像一幅幅水墨山水画,这些安静而和谐的云南乡村景象,使我们的心情也渐渐地怡悦了起来。

我们一路翻山越岭,走到了一个山间的坝子上,只见一幢幢古老而又庄严的白族民居就矗立在眼前,公路直插村子中央,延伸向深处,路边的小广场上写着沙溪古镇四个大字,目的地到了。

进了古镇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游览了起来,古镇保存的很完整,没有一座现代化建筑,幽静而又古朴,许多店铺门口种满了植物,被店家打理得文艺而又充满情调。

古镇里游客稀少,路边的溪水清澈透明,潺潺的流向街道深处,走在树荫下的青石板路上,我心想:是我期待中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古镇。我们穿梭在各个巷子里,一边好奇的张望,一边选景为客户拍照。

沙溪古镇不大,主要的街道是寺登街, 值得驻足的景点包括兴教寺、玉津桥以及欧阳大院。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是一个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专家们誉为“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

历史上寺登四方街被称为“南塘”,明朝后期,因兴教寺而起名,沙溪古镇才叫寺登四方街。寺,指兴教寺;登是白族语,意思是地方。位于兴教寺旁边,呈四方形的街子,这就是寺登四方街的名称由来。

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

古戏台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临街位置,与西面的兴教寺面对面,将古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古戏台建筑结构精巧,出角十二角,翼然若飞。每逢民族节日,全镇白族儿女都会身着盛装,弹着龙头三弦,齐聚四方街,在戏台上载歌载舞,四方街上人头涌动,一片欢乐吉祥。

在沙溪寺登街的小巷里,有一座白族老宅,装修极富民族特色,这就是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的欧阳大院。

1300平米的欧阳大院,当地大户,清末民初的建筑,这才是典型的白族建筑,显然在当年白墙灰瓦是富庶的标识,欧阳大院现在仍为私人住宅。


沿着四方街东边的小巷走出去没多远,就是用土坯做成的东寨门,出了寨门右转不远处,就是架设在黑惠江上的玉津桥。

玉津桥是昔日茶马古道必经之路。七八米宽的桥面上蹄印仍在,桥头有碑刻,班驳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些筑桥护桥的历史。站在桥头,眺望远方,仿佛仍然能感受到当年马夫和商帮们吆喝着,列队穿过古桥的盛景。

走过玉津桥,眼前呈现的是一大片由玉米、烟草和散落其间的向日葵覆盖的土地,绿油油的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脚,山坡上白族民居散落其间,层层叠叠的,颇有一番韵味。让人有种想在此租下一间民房,下地为农,荒度余生的冲动。

下午我们拍完照很晚了,已经没车回大理,索性就留宿沙溪。傍晚时分的沙溪话灯初上,街上游人依然稀少。有流浪歌手在四方街的大槐树下打着鼓,弹着琴,忘我的唱着歌,也不在乎有没有观众;一群当地的小孩和一个外国友人嬉笑打闹着在街上跑老跑去,也不知道外国人口中啪啦啪啦说的英语,这群小孩听懂了几句,估计一句也听不懂,不过这不妨碍他们在一起游戏;旁边的店主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一切,自顾自的做着事情,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游客驻足下来,好奇的打量着这一切,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

当你用心去感受这一切,你一定会喜欢上这里。但是所有美好的相遇终将要离别,不过再见不是永远不见。

别了,沙溪,请在未来等我归来!

不止我来,还要带上父母、亲戚、朋友以及喜欢的人。爱一个地方就要把它介绍个你喜欢的人,喜欢一个人就要带她去你爱的远方。

我想把沙溪介绍给所有人,又不想让太多人知道沙溪。沙溪值得每一个人来,但来的人多了也就不清净了。

但不管怎样,沙溪我一定还会再来。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