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根皇帝”朱元璋:收复燕云十六州,他的功绩被低估了么

 昵称413468 2019-10-05
若想去了解一段历史,可以通过正史记载的文字,或是去看小说补充的人物情节都可以。历史本身都是很精彩的,太多历史事件你不得不去铭记,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驱逐胡虏、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明太祖朱元璋。
明史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即凤阳陵也。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t0127b9f11bac2abb92.jpg?size=640x334
元至正四年,也就是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故事从这里就正式开始了,这一年,他十七岁。当时的元朝已经到了濒临的阶段,还释放了一些惨不忍睹的策略,百姓们苦不堪言,而官人门却是乐开了花。
十七岁的朱元璋那时有个别名:朱重八。家里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都是农民,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当时的环境下,重八一家子都生活得非常艰难。
皇觉寺化缘的生活也让朱元璋更加深刻看见了底层的黑暗,心智上也变得更加坚定。以至于后来的所作所为都跟随着初心,精益求精,有勇有谋。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
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第一个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这时候的朱元璋也寄身于红巾军,九死图一生;天下纷且乱,称王知缓忍。
1352年,天下大乱。闰三月初一,朱元璋到濠州从军,投靠了红军元帅郭子兴。开始也只是一介小卒,两个月后就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
t01e0b837823a367f7c.jpg?size=640x462
与郭子兴对立的红领巾头领,有孙德崖与其他三个元帅。在当时的处境中,朱元璋进退两难,只能自己先出去单干,回到自己的家乡招募士兵。
《明史考证》中曾记载,按太祖独与徐达等二十四人南去略定远,见《实录》卷一。二十四人者,陈建《皇明资治通纪》卷一载之如下:“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子兴、郭英、胡大海、张龙、陈植、谢成、李新、张赫、张铨、周德兴。”
有人问了,朱元璋是怎么看人的?他带走的那二十四个人是不是真的很厉害?没曾想,这次招募士兵中的二十四人成为了朱元璋能够一统江南,攻下元大都,北伐驱逐胡虏、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初始力量。
t015d2d9a4b8c1ec4bc.jpg?size=640x369
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位期间,朱元璋可谓是做了诸多善事和后世传颂的功绩,史称洪武之治。
在朱元璋北伐期间,有一篇著名的《谕中原檄》,其中有这么一段话:“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其体之!”
t015cf0508dd0b47a85.jpg?size=640x401
1367年的10月,朱元璋命将领徐达、常遇春北伐。此时,距离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已经过去429年,距离岳飞之死也已过去225年,距离南宋最后的灭亡长达88年。而能够顺利收复燕云十六州,有以下几个要点很值得说。侧重从明太祖朱元璋讲起:
一、用人懂人识人,收拢人心。
明初文武百官,杰出元帅将领,都是靠朱元璋一双慧眼挑选出来,没有任何选拔考试机制。大家伙都是从江南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后者的加强科举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伟绩。
二、非凡的大局观和魄力。
非凡的大局观和魄力,就要为实现长远目标而敢于牺牲近期利益或目标说起。杀胡大海之子为典型例子,后期杀胡惟庸和蓝玉皆为巩固中央消除隐患的大手笔,诸如此类,皆是魄力,也是“败笔”。
三、强大的自律性,勤俭。
自古开国君主,都知道成功的艰难,故皆能克勤克俭,而明太祖在这方面更为完人。本来他完全可以声色犬马一番,享受人生,不必单干不必如此,然而他却能如此简朴,没有一刻因为自己的身世而放弃。
一代君主的功绩伟业,世人传颂之后,不可避免,都会出现反面的声音。对于没有任何背景的“草根皇帝”,他的争议更是络绎不绝。就以“抹杀红巾功绩”这一点来讲的话,褒贬不一。
后人都知道,朱元璋这个人最痛恨三种人:贪官、谋反的人、元朝贵族。但徐达,均不在其列。在朱元璋的大敌面前,包括元朝、陈友谅和张士诚,在应对这三方时。明朝大将徐达都是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功劳,以至于后来论功时,能够位列第一,并且当上开国六王之首。这里面除了朱元璋的信任外,更多地是靠他自己奋勇杀敌得来的。
t01c24bdad2000dd869.jpg?size=640x350
李善长,也是明朝开国丞相,朱元璋的股肱重臣,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文臣”。爵至韩国公,与汤和、徐达、刘伯温、常遇春等共为大明王朝开国实际最高功臣。
于是名留青史的胡惟庸案件拉开了序幕,胡惟庸案牵连太多人,1380年案发开始,连续查了好几年,被杀者超过一万人。但朱元璋也是为大明以后考虑,为保住朱允炆皇位进行的一次载入史记的“大清洗”。
此后的几百年里,明太祖朱元璋的功绩终究还是被世人传颂,一个腐朽朝代(元)的倒台,一个全新的文明诞生。清朝康熙皇帝曾也为朱元璋题字“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