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语文的方式谈学习效果的秘密

 长沙7喜 2019-10-05

2019年第五十五期(总第341期)

初一开学伊始,学生就每天早上有晨读。语文晨读是一周两天,我发现头一两次晨读,每个同学都能张开嘴巴跟着读,但两三次过了之后,就有一小部分学生开始不张嘴跟着读了,也有一些人开始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
 
这是个问题,有必要说一说,但怎么说,需要琢磨一下。直接要求所有人必须要张嘴,或者直接批评某些人不张嘴,显然最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并非长久之计。所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我需要讲一讲其中的“理”。
 
可是,这个“理”如果讲得太直白,恐怕不大会有人听,因为人们习惯于屏蔽那些老生常谈的或者是批评的声音。因此,我需要换一个思路,用语文的方式包装一下。
 
课堂上,我先给学生描述了晨读所见的现象。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做了一点儿分析,可能有一部分人觉得一次两次不读没什么,不觉得有什么损失,反过来,认真读一次两次,似乎也没见到什么太大的收获。于是时间一长,怠惰的情绪就起来了。
 
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说的两句话,我一边说,一边把这两句话以默写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对于经典名言,我从不用PPT展示,而一定采用默写板书的形式,因为我相信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可以说,这两句话揭示了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三个字——“滞后性”。不管是勤学也好,还是辍学也好,其所产生的好的或者坏的结果都不会立竿见影,它们的共同点是这种效果必然在一段时间之后显现出来。这是一种积累的效果,损失也好,收获也好,都在时时刻刻发生,只不过我们不易觉察罢了。
 
有同学立刻想到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说法。
 
我借着这个说法告诉他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老百姓的俗语,其出处是王充的《论衡》,其中说:
 
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我特意将“积土成山”一句缩了两个空格与“河冰结合”一句对齐了来写,然后让学生猜测一下“斯须”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具体语境猜测“斯须”与“一日”相对,一定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而且表示时间很短,然后再查阅工具书证实这一猜测的正确性。
 
然后,我又让学生把王充这句话和陶渊明这句话做了一个对比,看看有怎样的共通之处。很快,学生发现原来两者都可以用来谈学习效果的滞后性问题,而且都采用了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稍有不同的是陶渊明的话是先正说,后反说,而王充的话是先反说,后正说。
 
就这样,我利用两则名人名言讲清楚了学习效果的秘密——滞后性。但仅仅明白了“是什么”还不够,还应该想一想面对这种滞后性我们该“怎么办”的问题。
 
于是,又引入一副对联,明代著名学者胡居仁的自勉联。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应对学习效果显现滞后性问题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然后自然慢慢见到效果。不必非要“三更灯火五更鸡”,但一定不能“一曝十寒”。
 
在说到“一曝十寒”时,有的学生脱口而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由此作为一个话头又稍作了一些延展,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及其出处联系在一起,告诉学生,同一个道理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书面语言有书面语言的表达方式,民间语言有民间语言的表达方式,书面的语言我们要学习,老百姓的日常俗语我们也要学习。语文学习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过程。
 
在讲完了胡居仁自勉联,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之后,我又引入了一句名言。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所谓“如之何”就是“怎么办”,这句话的意思有一点儿像绕口令一样,意思就是,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这句话是“子曰”的,出自《论语》。
 
“不曰‘如之何’”和“曰‘如之何’”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被动的,而后者是主动的。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更要追问“为什么”,还要进一步想“怎么办”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学得更好。

 
【课后反思】
 
  1. 虽然是同一个理,但变换表达方式之后,收到的效果也会有很大不同,这需要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揣摩,也需要语言表达的艺术。
  2. 很多关于语文学习的基本观念和基本能力,要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不必非得拉开架势大张旗鼓地去训练,比如,关于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关于时时处处学语文的观念等等。
  3. 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具体的知识传授、道理讲述之外,还要多想一想这背后的目的,原则,方向等,这是“道”的问题,有了正确的“道”,才能够灵活运用“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