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城两世界:江西赣州方言岛的历史

 光辉rlbr1vjwmb 2019-10-05

导语:江西是我国的重要省份,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江西的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话、吴语和江淮官话,但是在这些方言区域中又夹杂着很多方言岛,如存在于赣东北的闽语方言岛,存在于赣北的中原官话和湘语方言岛。这些方言岛大多与移民有关,但是在众多方言岛中,赣州城区的西南官话方言岛却十分特殊,因为这个方言岛的形成既与军事移民有关,又与明代的大思想家王阳明的政策有关。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赣州方言岛形成的历史。

赣州古城

1.赣州城区方言岛的基本情况

赣州市是位于江西南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达3.9万平方公里,赣州总共管辖3区(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14县(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石城、寻乌),代管1个县级市(瑞金市)。其中章贡区是老城区,赣州境内的方言非常统一,除了城区章贡区和信丰县城嘉定镇讲西南官话外,其余县市区均通行客家话,赣州因此也被称作客家之都。显然赣州城区形成了一个官话方言岛,那么这个方言岛是如何形成的,这就要从明代开始讲起。

一城两世界:江西赣州方言岛的历史

东南地区的汉语方言分布图

一城两世界:江西赣州方言岛的历史

江西省和附近地区的方言分布图

2.明代赣州的动乱与军事移民

赣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控百越,北通中原,处在岭南和中原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既是沟通南北的交通的枢纽,又是沟通赣、闽、粤的江南重镇。因为赣州的军事价值较高,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元末明初开始,赣州的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明初时,赣州经常发生叛乱,一直到明朝中期,赣州一带的盗贼猖狂,匪患频发。赣州长期的战乱导致该地流动人口增多,而人口流动是语言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城两世界:江西赣州方言岛的历史

赣州府城的变化

针对赣州战乱频繁的特点,明朝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应对。首先是建立军事卫所。卫所制是明代基本的军事制度之一。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全国军事要地设立卫所,赣州城、信丰和会唱都相继设立了千户所。驻扎卫所的士兵都属于军户,军户是明朝的一种户籍,它与民户区分开来,军护是世袭的,即父亲当兵,子孙也要当兵,不允许换职业,要想除去军籍是十分困难的,除非是丁尽户绝,或者家族中出现高官和皇帝的特免。来到赣州城驻扎的军户士兵,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军户家属群体,这些人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当地客家方言的新型方言,即军话。军话不仅流行于赣州,而且也流行于粤,闽,琼等省份,形成了一个个军话方言岛。

一城两世界:江西赣州方言岛的历史

明军

明中期以后,因赣南地区匪患严重,朝廷为了剿灭盗贼,维护社会治安,加强对赣州的统治,于弘治年间在赣州设立南赣巡抚,专门管理江西、广东、福建、湖广四省边区的社会治安,安抚流民,加强了对驻军的管理。正德年间,为了镇压赣州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的匪患动乱,左都御史陈金奏请朝廷,从广西地区调来了大量的狼兵,狼兵是指广西壮族地区土司的土司兵,他们骁勇善战,主要来自广西的东兰、那地、南丹等地,而这些地方就是讲西南官话的地区,狼兵在赣州驻扎以后,又带来了他们的家属,在赣州进行屯田。而广西地区的土司兵正是讲西南官话的群体。这样的一支操西南官话的部队显然对赣州城内的方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一城两世界:江西赣州方言岛的历史

南赣巡抚辖区

3.王阳明治理赣州的政策和推行的文化教育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王守仁(号阳明)被任命为左佥都御史、南赣巡抚,负责平定赣州的匪乱。他与前任不同,不光对盗匪进行军事围剿,还注重在当地推行教育,加强对民众的教化。

根据民间说法,王阳明在剿匪过程中,在城内采用了“十户联保”形式,要求每家每户的所有人都不能通匪,否则按照株连法,十户人家全部以通匪罪论处,一并处死。

心学大家王守仁

为了防止匪徒蒙混入城,他又要求城内军民都要会讲几句当时流行的官话,即西南官话,否则就以匪徒论处。城内百姓惶恐不安,纷纷学习当时的西南官话,信丰县城当时也按照赣州城内的要求,也做了类似要求,因此现在的信丰县城和赣州市区都一样通行西南官话。与此相类似的说法还有王阳明在平定匪乱时,为防止盗贼派人到城内刺探情报,他要求城内军民在短时间内必须全部学会当时流行的西南官话,否则一旦被抓获,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城内百姓为了保住性命,纷纷苦学西南官话,因此赣州城内的西南官话便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城内的通行方言。

这些民间流传的说法有一定的夸张成分,因为王阳明在赣州只任职了4年时间,而且在这么短时间之内,赣州城内百姓也不可能人人掌握西南官话,但是从这些说法可以看出西南官话在赣州城内的流行与王阳明推行的政策关系十分密切。

在平定赣州的匪患之后,王阳明深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为了铲除赣州滋生匪乱的土壤,他在赣州城内大兴文教,首先他在赣州重修濂溪书院,创办了阳明书院,并亲自带领众多门徒到这些书院讲学,传播他的心学思想,在赣南形成了浓厚的讲学氛围,从而在江西逐渐形成了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江右学派

一城两世界:江西赣州方言岛的历史

阳明书院

除了设立书院和讲学以外,他还兴办社学,并制定社学条规,督促赣州的地方官兴办社学,这些社学的设立也传播了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颁布了《南赣乡约》,这个乡约的颁布旨在劝导百姓行善,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王阳明的这些文教措施极大地促进中原儒学文化在赣州的传播,当地百姓在文化认同的同时,也对官话产生了认同,因此当地的客家方言和驻军的西南官话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州官话。

一城两世界:江西赣州方言岛的历史

江西方言岛地图

4.蓑翁说


赣州城内的西南官话形成于明朝中期,赣州方言岛的形成与军事卫所的设立息息相关,特别是广西狼兵的大量驻屯,这些军事移民把西南官话带入了赣州,赣州又处在南北交通要道之上,人员流动频繁,在相互交往中产生了将西南官话作为共同交际语的需要,王阳明在赣州推行的文教措施有力的推动了西南官话在赣州城内的流行,因此赣州方言岛是在历史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