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江山携手 2019-10-05

20181218日早晨,作为第一个游客进入佛香阁的我,不免有些小激动,因为可以拍到比较温柔的光线。

硕大的颐和园,要说最“辣眼”的景点,非坐落在万寿山上那座40多米高的佛香阁莫属。在下仰望雄伟恢弘,登顶极目天水一色;山前对称古建筑群,与东西亭楼配合,形成“一首两翼”之势,北靠“智慧海”,与山阴几大部洲脸为一体,把万寿山装扮的古色古香。

而佛香阁建造前后流传的故事,也如同它的外貌一样引人入胜:一是重建之说。乾隆爷在规划建设清漪园(后叫颐和园)时就打算在万寿山上建一座九层塔,建到第八层下令推到,改建现在的阁。大臣们只能服从不敢问因由,因此人们揣摩圣意,可能觉得阁比塔更显壮观大气,再说京西一带历来塔多,也有避免塔影重叠之意。

二是“动与不动”。当乾隆有意建造清漪园之后,便听到关于西山一些“装神弄鬼”的传说忌讳,却不能阻止任性的皇帝的决心。一天,皇上亲临施工现场的万寿山脚下视察,看到打开的一处古墓前石碑上,赫然刻着“你不动我我不动你”八个大字,且有人汇报墓主是明朝一位不是善茬儿的妃子,即下令建造一座高阁以镇邪。从此,也可看出作为皇帝,既不能示弱但又还害怕的矛盾心理。

三是母后到底姓“汉”还是姓“满”。其实,建造佛香阁的真实目的,是乾隆献给母后的寿礼,只是名义上为了改善京西百姓生活环境,不敢将“家事儿”昭告天下而已。既然佛香阁与乾隆的母亲联系起来,就有了其母到底是满族还是汉族的故事儿。本来这事儿没有疑问,大清国的《清史稿》和皇家档案《玉蝶》、《实录》,都清清楚楚记载了乾隆的生母为:“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凌柱的女儿,进宫后被封为熹妃、贵熹妃”。但提倡满汉文化融汇发展的雍正爷,也就是乾隆的父亲在位时,又增加了一份《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的档案,即有了汉文版的档案;而里面记载的侧封的熹妃却是钱氏。同一个人两个姓且差别那么多,这让史学专家们包括专门研究清史的学者着实为难。所以,野史也好,街谈巷议也罢,人们不约而同地指向大清律的规定:皇亲不能与汉族只能与满蒙族通婚,而雍正实际娶了汉人钱氏,为避嫌就把钱氏改为满洲的旗籍,说她是镶黄旗的钮祜禄氏。

当然,以上的故事都是传说,正因为传说才有了神秘多多;故事里的故事,何止一座佛香阁,一座万寿山,一个颐和园,一个大清朝,后人看前人都是故事。

今天是猪年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前几天都是过年,这也不能动(干活)那也不能动,写点东西、讲个故事、发个照片肯定不在清规戒律之列。“破五”之后,初六开始各行各回复“新常态”,尤其离乡的人们陆续踏上“新征程”,带着春节的欣喜和愉快,肯定也带着疲劳和感慨走向远方。

                                                                                                  2019.2.9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颐和园佛香阁的故事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