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宜人春光 2015-05-04

导引:佛香阁

横空出世,轻眼望苍穹。看盗寇争戎。自身做茧牢笼缚,何怨祝融疯。层层衰草蒿蓬败,台影日西东。排云圣殿颐和景,皇老小民穷。    众心已矣,还国泰家丰。大爱九州同。观音滴水壶中露,千里染飞虹。春风无语送晨钟,翠柳嫩晴峰。馨香神域昌寰宇,才敢颂天公。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佛香阁位置图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中部,八角三层四重檐,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极具大家风范和皇家气度,也是园中景色的中心。阁高41米,雄踞于21米高的石砌方形台基上,圆顶金碧,气势恢弘,中正庄严,巍峨高耸,器宇轩昂,统领全园。为我国古典建筑中的精品。

佛香阁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佛香阁虽是园中的精华,然而在清漪园的最初设计中,并没有佛香阁的影子。这里曾建造了皇家寺院大报恩延寿寺,佛香阁的基址上建造的是九层延寿塔。然而在塔身建到第八层的时候,乾隆突然下令将宝塔拆掉。建塔拆塔共耗资37万两白银。后世对此多方猜测,说法不一:有人说,是由于砖石结构的九层宝塔过于沉重,造成地基坍塌,只好拆除;还有人说,是因为在这里建高塔不吉利,所以拆除;而认的说法是延寿塔与周围景观不协调,又与玉泉山上的玉峰塔重复,显得单调乏味。也许是总设计师乾隆因为事前考虑不周,突然发现了这一错误,虽及时纠正,却已浪费巨资,所以对此事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因此才引起了后世的许多猜测。也为后世留下了清漪园最大的悬念。之后在延寿塔的旧址上仿杭州六和塔建造的佛香阁,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成为清漪园建筑中最为绝妙的一笔。

佛香阁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1860年佛香阁同样被焚毁。光绪十八年重建。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据说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的正宫察必皇后,德才兼备,辅佐忽必烈治理天下,临终前,对忽必烈说:臣妾死后,肯请陛下把我埋在丹棱北边的那个小山包上。日后自有天子给我看坟。忽必烈果然将她葬在了那里。小山改名叫瓮山,后人称为瓮娘娘。  

五百年后,乾隆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把瓮山泊开凿成昆明湖,在瓮山上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开挖地基时,忽然挖出一个地穴,用三尺见方的石块砌成,石门紧闭。乾隆亲自监督工匠们把门撬开,工匠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撬开了门前的一块挡门石,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心知遇到了异事,不敢再挖,令工匠把石头重新砌好。就在瓮娘娘坟的上边,修建了佛香阁,镇住鬼魂,以防作祟。果真应了瓮娘娘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那句话。

风雪佛香阁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根基稳固、厚重宏大又不乏开张变化之势的佛香阁,与万寿山横向延展的走势以及中轴线上密集的建筑群显得分外协调。佛香阁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点景作用,而且成为整个园区风景的构图中心和灵魂所在。走在颐和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佛香阁的身影,清晨黄昏,阴晴雨雪,雄伟庄重的佛香阁都吸引着每个人的目光。稳重大气的身姿与颐和园的山水和谐的融汇成一体,又与远方的西山,近处的玉峰塔,脚下的昆明湖交相辉映,共同绘制了颐和园旷世绝伦的山水画卷。

佛香阁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趣游颐和园(十六):佛香阁(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