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的疫情也迎来了三年以来最严峻的形势。 遵纪守法做良民,不到处乱窜惹麻烦。 最近去颐和园次数比较多,蹲在家里盘点一下我所知道的颐和园吧。 ![]() 这次咱再聊聊颐和园中的佛香阁。 ![]()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中心建筑,是颐和园的标志。来到颐和园的人,是怎么也要给佛香阁拍个照或者和佛香阁合个影的 佛香阁,建在万寿山顶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居高临下,面对昆明湖。 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宏伟。 ![]() ![]() ![]() ![]() 佛香阁,是万寿山的视觉焦点。无论身处颐和园何处,大概率可以见到佛香阁的身影。 不论是高居山顶的宏伟,还是湖中倒影的清秀,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 ![]() ![]() 今天咱不聊佛香阁的美丽壮观宏伟,聊聊佛香阁“后面”的那些事。 据说在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乾隆为母亲(也就是电视剧中的甄嬛)庆祝六十大寿,下令疏浚扩大了瓮山前的水面。 改瓮山泊名为昆明湖,改湖畔瓮山名为万寿山。 乾隆计划在湖的北岸兴建大报恩延寿寺,寺后建一座九级的延寿塔。 但是,当延寿宝塔建到第八级时,皇上突然下令停工拆除,在原址上改建一座木结构的八角楼阁。 ![]() ![]() 这是为啥呢?难道是违章违建不成? 哈哈,想多啦,大领导还有违建这一说? 乾隆不信邪,天下哪有我不能动的东西?“我是李刚他爸”! 于是命人强行打开了墓穴的石门。 石门被打开的瞬间,里面吹出一阵阴风,直刮得天昏地暗。 风住尘消后,人们壮着胆子上前查看,发现墓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 乾隆吓出一身冷汗,赶忙命人把墓门重新关好、把土都填回去。 乾隆又是找人做法、又是捉鬼,却始终不见效果,只好贴出皇榜招纳能人异士。 后来有个道人揭榜,对乾隆说:要想安宁,需镇住王妃不冥之魂。 如今万寿山兴建的延寿塔是为太后祈福增寿的,不具备这个效果,需要将塔拆掉,改建成阁。 当然这是民间传说,也是所谓的“老北京十大灵异事件”之一。 真不真咱没见过,反正“拆塔改阁”这事儿是有记载的。
二层、上层还供有释迦牟尼等佛像。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对西北郊各皇家园林疯狂的洗劫,清漪园也未能幸免,大报恩延寿寺多尊小佛像被洗劫一空,连同佛香阁在内的许多建筑毁于强盗之火。
光绪十七年(1891年),佛香阁在原址重建完工,阁内供奉西方接引佛。 每逢初一、十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 然而这尊佛依然没有保存下来,这回不是毁于外敌,而是在那场所谓的“十年浩劫”中被造反派扔进了昆明湖; 此佛像为泥胎,这才应了那句话叫“泥菩萨入水”,后果可想而知了。 ![]() “文哥”之后百废俱兴,颐和园又成为人们游览赏玩的胜地。 但作为园中主要建筑、又是宗教建筑的佛香阁,也不能总是虚位无主吧。 难得的是,由于学校教工的悉心保护,佛教竟然躲过了浩劫,而且保存完好。 1989年9月,这尊原供奉于明代弥陀寺的铜铸千手观音造像,告别了鸦儿胡同小学,入驻颐和园,立于佛香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