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淀区颐和园万寿山前山,包括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等。 大报恩延寿寺位于颐和园万寿山的前山,是以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以杭州西湖风光为蓝本,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的颐和园前山、前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佛香阁更是颐和园乃至北京皇家园林的标志性建筑,是整座颐和园建筑的中心和制高点。 大报恩延寿寺从湖岸到万寿山山顶沿山坡逐层上升,全长 210米,分为前、中、后三大部分。大报恩延寿寺共有五进殿堂,天王殿、钟鼓楼为第一进,天王殿内前供布袋僧,后为韦陀像,两侧是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为第二进,殿内正中供奉铜胎三世佛,两侧为阿难和迦叶,朝北的悬山上供奉观音菩萨,东西山墙上是铜胎十八罗汉像。第三进为多宝殿,供奉旃檀佛。第四进为佛香阁,供奉大悲观世音菩萨。智慧海和众香界为第五进。大报恩延寿寺是清乾隆皇帝为庆祝母后的六十大寿而建,在乾隆御制的《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碑记》中有载:“钦惟我对圣母崇庆慈宜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仁善性生,惟慈惟懿,母仪天下,尊极域中。粤乾隆辛未之岁,恭遇圣寿六袠(注音:帙)诞辰,朕躬率天下臣民,举行大庆礼,奉万年觞,敬效天保南山之义。以瓮山居昆明湖之阳,加号曰万寿,创建梵宫,命之曰大报恩延寿寺。殿宇千楹,浮图九级,堂庑翼如,金碧辉映,燃香灯,函贝叶,以为礼忏祝嘏地。”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的炮火将大报恩延寿寺的大雄宝殿烧毁,到清光绪十三年(1887)在原大殿的基址上改建了现在的排云殿,“排云”两字出自于晋代诗人郭璞游仙诗中的“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但改建后的排云殿不再是佛殿,而改为慈禧太后生日时接受官员朝拜的场所,放置了九龙宝座。排云殿为歇山重檐式顶,面阔五间,耳殿分列左右两侧,中间用21间的复道连接,全部建筑都有游廊相通,上覆黄琉璃瓦。排云殿的建造违背了乾隆定下的规矩,即在皇家御苑中除佛寺神庙可以用琉璃瓦外,其他离宫别苑一律不得使用琉璃瓦。但排云殿之所以违规,系当时的慈禧太后自命为菩萨转世,试图与诸佛一般接受礼拜,将自己作为活菩萨供奉于佛寺庙堂之中。 佛香阁内原供奉有很多佛像,下层明间面南石造神台上供奉千手大悲菩萨,莲花座上有铜胎千手菩萨;二层神台上供奉铜胎菩萨3尊,上层安金殿1座,内面南金漆神台上供奉旃檀佛1尊,内供铜胎释迦牟尼佛,悬山上供12尊元君像。四门供八大金刚,三面悬山上供明王10尊,北面供奉观音菩萨站像及善财、龙女、护法等。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的炮火下佛香阁也没能幸免于难。到清光绪十七年(1891)又按照原样重建,前后用了3年时间,花费了近八十万两银子。现在的佛香阁内供奉的菩萨像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立像,这尊像是1989年从弥陀寺移过来的。这尊观音像为铜鎏金,明万历二年(1574)三月造成,像高5米,头面分四层,每层三面,每面三眼,一共有12面,36眼,24臂。像下有莲花宝座,宝座制作精美,莲瓣共有九层,一共是999个花瓣。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中心,设计者没有将佛香阁建在万寿山山顶,而是巧妙地将其建在半山腰靠上的位置,有效地起到了阁与山的轮廓在尺度上的协调,同时将阁建在山腰上能够构成中央建筑群的侧面起伏层次,适当地弥补了万寿山前山山势较为平缓的缺陷,而佛香阁的顶部高度超过了万寿山山脊的高度,又使佛香阁不失为山上最高的建筑。佛香阁背依真山,两侧叠石假山,实堪称为颐和园湖光山色的点晴之笔。 佛香阁后面的山顶上即为大报恩延寿寺的最后一进建筑智慧海。智慧海全部用纵横交错的砖石拱券结构建造,没有一根梁柱,故被人称作为“无梁殿”,而外部全部是仿木结构。该殿面阔五间,共两层,歇山式顶,外部以黄、绿两色琉璃为主,顶部间以紫、蓝等色。整座建筑色彩富丽典雅,丰富和谐,造型朴实凝重,体现出了浓郁的宗教氛围。 智慧海的意思是赞颂佛的智慧如海,殿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像,建筑外部四壁镶嵌有1000多尊琉璃小佛像。与智慧海为一体的是其前面的四柱七楼仿木结构琉璃牌楼,坐北朝南,歇山式顶,黄琉璃瓦绿剪边,石券门三间。牌楼前后题额,前面是“众香界”,后面是“祗树林”,正好与智慧海殿北的题额“智慧海”“吉祥云”共同构成佛家的三字偈语。 万寿山上除大报恩延寿寺外,前山东侧有转轮藏,西侧有宝云阁、清华轩,前山还有慈福楼、罗汉堂等佛教建筑;后山是须弥灵境,包括花承阁、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多宝琉璃塔,以及莲座盘云等。万寿山后山四大部洲的东西两侧还有两座藏式寺庙建筑善现寺和云会寺,两寺均建于清乾隆年间,同时毁于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的战火中,现存的建筑均是1983年重建。这些建筑共同组成了颐和园中庞大的皇家佛寺与佛堂群落。
【杂谈】——瓮娘娘坟与佛香阁 传说元世祖忽必烈的正宫皇后瓮娘娘很有学问,她辅佐忽必烈治理天下,满朝文武和三宫六院都很佩服。瓮娘娘在重病临终前对忽必烈说:“臣妾死后,盼望陛下把我埋在丹棱北边的那个小山包上。日后会有天子给我看坟。”忽必烈照此安葬了瓮娘娘,从此此山叫作为瓮山,但为了防止有人盗墓,瓮娘娘坟没有在地面上留下任何痕迹。几百年过去了,清乾隆皇帝选定瓮山建造清漪园,并在瓮山上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一日,在半山腰挖地基时,工匠们挖到了一个三尺见方的大地穴,大石门关得很紧密。乾隆命人将门撬开后,将挡门石翻过来一看,上书“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急忙命人将石头重新砌好,并在这座瓮娘娘坟上修建了佛香阁,把坟压住,这样瓮娘娘的坟没人能动了,乾隆皇帝的江山也就没人能动了,还真是应了“天子看坟”的那句话。这则传说听上去很神,但也说明了早在元代,颐和园所在的瓮山就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过只是瓮娘娘有先见之明,知道此处早晚会被皇家看上,所以才有“天子看坟”一说罢了。 摄于2007年8月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