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起源最早的宇宙理论——我大号叫“周髀”,俗称“盖天说”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10-06

盖天说当然是一切宇宙理论中起源最早的一种,现有的考古资料证明,至退在公元前第五千纪的新石器时代,盖天理论已经产生是毫无疑问的。

不仅如此,这种理论在当时已经非常完善,不仅涉及古人对于天地形状的认识,甚至包括了一整套自成系统的宇宙思想。这些思想被先民们一代代地继承了下来,使盖天理论不断地得到发展和丰富。天圆地方虽然是对盖天学说主要思想的简单描述,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已,如果认真梳理盖天学说的实质,它还应该包括若干不同的内容,这反映了盖天学说不断演进的历史。

话说起源最早的宇宙理论——我大号叫“周髀”,俗称“盖天说”

故宫珍藏——清代天文仪器仪表

《晋书・天文志上》云:

蔡邕所谓《周髀》者,即盖天之说也。其本庖牺氏立周天历度,其所传则周公受于殷商,周人志之,故日《周髀》。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泡曰牘,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日丽天而平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道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句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故曰《周髀》。

又《周髀》家云:'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之以西没。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理焉。天形南高而北下,日出高,故见;日入下,故不见。天之居如倚盖,故极在人北,是其证也。极在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所以知天之形如倚盖也,日朝出阳中,幕入阴中阴气暗冥,故没不见也。夏时阳气多,阴气少,阳气光明,与日同辉,故日出即见,无蔽之者,故夏日长也。冬天阴气匀,阳气少,阴气暗冥,掩日之光,虽出犹隐不见,故冬日短也。'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盖天说对于天地形状的理解主要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次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半球形的大罩子,扣在方形平坦的大地上,按照盖天家自己的解释种宇宙模式便呈现为'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显然就是天圆地方的古老学说。

第二次盖天说则对早期的朴素学说有所修正,盖天家断言,天虽依旧如盖笠,而地则像个倒扣的盘子,天和地都是中央隆起而四周低下,并且根据圭表测影的结果,利用句股定理推算出,天地之间的距离为八万里,同时天地的中央都比四周高出六万里。

话说起源最早的宇宙理论——我大号叫“周髀”,俗称“盖天说”

故宫珍藏——清代天文仪器仪表

第二次盖天说的这种由平直大地向拱形大地的转变既是后人对早期盖天说缺陷的弥补,也体现了古代大地观的进步,很明显,这种认识为后来浑天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天圆地方的认识基础并非全部来源于古人对客观存在的感知,准确地说,尽管天呈圆形的知识可以很容易通过人们的自然感受而获得,但同样的感受却无论如何不可能使人认识到方形的大地,事实上人们在认识天圆的同时,他们所感知的大地形状也一定同圆天一样呈现着圆形,这样才能使天地的形状和谐。东晋的虞喜崇尚宣夜说,他反对盖天说和浑天说的理由之一便是,盖天与浑天两说分别认为天是圆形或球形,地是方形或带有一定曲率的有限形体,天地相互依托或包裹,这种现象由于方圆两种图形的不能调和,因此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无方圆不同之义',所以在虞喜看来,天地的形状应该是统的。这一认识显然有其合理的成分。

既然人们无法通过自然感知获得方形大地的认识,那么地方的知识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其实方形大地的知识得自于古人对方位的认知,而这一知识体系的基础则在于立表测影。显然,主表的发明乃是方形大地观得以建立的前提。有关上古空间观的建立,我们已知古人通过立表测影首先获得了'二绳',建立了东、西、南、北、中五方;进而通过二绳的积累获得五位“亞'形,这便是入们最初认识的大地的形状。

话说起源最早的宇宙理论——我大号叫“周髀”,俗称“盖天说”

故宫珍藏——清代天文观测仪器

显然,早期盖天家所认识的大地其实并不是方形,而是'亞'形。商代王陵以'亞'形墓室象征大地,甚至还以持戈的兵士守卫居室,反映着一种一脉相承的古老传统;而东周锺离国君墓的墓室结构也呈'亞'形,同样具有大地的象征意义。这些材料充分说明在方形大地出现之前,'亞'形才是盖天家所认识的大地的真正形状当然,从'二绳'到'亞'形的这种积绳成面的工作可以无限地继续下去,其最终结果便是将'亞'形所缺的四角补齐,从而使'亞'形发展为正方形,这样方形大地的观念才得以最终形成。

方形大地观的建立其实并不比'亞'形大地观更优越,它马上就暴露出虞喜所指出的方圆不相谐调的矛盾,显示出一些难以弥补的缺陷。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云:'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乎?'曾子日: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之谓圆,下首之谓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参尝闻之夫子日:天道目圆,地道日方,方日幽而圆曰明。'

曾子的怀疑代表了对盖天说的普遍质疑,假如天和地真像人们说的那样呈现圆形和方形,那么地的四角岂不无法被天完全罩住,但大地上的人们有谁又是在天之外而没有头顶青天呢?

所以孔子曲为之解作'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事实上这是方圆两种图形不可调和的必然结果,这个困难后来成为盖天家首先遇到的最大麻烦,它终于促使盖天家将大地隆起,从而使大地的曲面与天盖的曲面相同,这样,大地的四角也便完全纳入到天盖的覆盖之下,于是发展出了第二次盖天理论。

话说起源最早的宇宙理论——我大号叫“周髀”,俗称“盖天说”

故宫珍藏——清代天文观测仪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