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古易:被误解几千年的“天圆地方”理论

 紫霞照我 2022-09-24 发布于陕西

“天圆地方”的天文理论被误解几千年了,它被解释为:天是圆形的,地是方形的。天坛被建筑成圆形,地坛被设计成正方形,更加深了误解。

这种误解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载曾子在教育学生时说:天的运行规律是圆道,地的运行规律是方道,并不是说地的形状是方形的。如果地是方形的,拿什么盖住四个角呢?天圆地方是指道理,不是指形状。卢辩《注》:“人首圆足方,因系之天地。道曰方圆耳,非形也。”

学术界公认“天圆地方说”出自《周髀算经》,认为这是盖天说的代表作。

盖天学派原有一个旧名叫作“周髀”,它的理论保存在一部名为《周髀算经》的著作中。一直以来,史学家这样介绍盖天说:最早的盖天家对宇宙是这样描述的,天像一个圆形的大罩子,扣在方形平坦的大地上,并把这个理论概括为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的中央是凸耸的璇玑,延向四周的大盖则与大地平行。

但这是对《周髀算经》的严重误解,《周髀算经》虽然说:“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但并没有明确说“天是圆形的,地是方形的。”

理由一,方和圆是古人计算天地运行距离的数学工具。“周” 是天周,“髀”是表股,表股是测量天周的工具。天周为规,表股与表影为矩,规矩又为方圆画具,所以“周髀”的简单理解就是“方和圆”。古人认为太阳的轨迹是圆的,并不是说天是圆的,只有通过计算方形的周长才能获得圆形的周长和天地间的距离。

读过《周髀算经》的都知道,《周髀算经》的作者正是通过先画圆形,通过圆形画出方形的,再通过方形切换三角形,求出三角形弦长,建立了勾股定理,用弦长等比例推算天道距离和圆周长度。《周髀算经》记载的“径一而围三”的圆周率,就是这样获得的。

古人用“方形”求得“圆形”的距离和周长,计算日月周天行度远近之数,“方和圆”是数学模型理论,并不是宇宙形状的论述。

理由二,方形是为了标注东南西北方位,构建人类史上第一个地平坐标体系,并不是在说:地是方形的。

虽然远古人类有方向意识,但精准的东南西北坐标体系,只有在发明立表测影技术后,才能建立起来,而《周髀算经》确实记载了通过立表测影建立的东南西北坐标体系的方法。“方属地”的准确意思,是用“方形”建立东西南北坐标体系,并不是“地是方形”的意思。理解为“地是方形的”,是后人的曲解。

理由三,无论从什么方位观察大地,古人都不可能会产生“方形”的形象和概念,“正方形”的概念只能产生于《周髀算经》的测算中,所以“地属方”的准确含义是指:通过立表测影建立东南西北坐标体系,进一步通过方形计算圆的周长和天地间的距离,它是强调“方形”在测算定位中的重要性。

理由四,先于“盖天说”的“宣夜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日月星辰飘浮在虚空里,由大气推动。“浑天说”认为地球像蛋黄,是圆的,日月星辰像挂在蛋壳上旋转。注意:东汉的张衡用蛋壳与蛋黄来比喻天与地的关系,这里只是比喻,不是说宇宙就是一个蛋壳,我们不能自以为是地认为“浑天说”主张宇宙是有限的,如果设定宇宙是有限的,必然给古人带来逻辑困惑。

理由五:“割圆术”也是通过圆形内接正方形,不断倍增正多边形求出圆周率的,起源于《周髀算经》。

在以上的古老天文学理论里,并没有大地是方形的观念,所以盖天说“大地是方形”的观点,既没有理论来源,也没有实践来源。换句话说,就是后人对盖天说的曲解。

“天和地”是一对概念,“方和圆”是一对概念,当人们把这两对概念等位对应时,就会像曾子的学生一样误解“天圆地方”,但实际上,《周髀算经》只是也仅是在描述“计算天和地距离的数学模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