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狭颂》

 家有学子 2019-10-06

鱼窍峡

鱼窍峡位于甘肃成县境内,是一条横亘东西约5公里的狭长溪谷。溪谷中水流潺湲,怪石嶙峋,两岸树林茂密,形成了绮丽幽深的自然风光。峡谷深处名为黄龙潭的地方存有摩崖刻石《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刻石高约300厘米,宽约500厘米,因地处偏僻,《西狭颂》是汉代摩崖中保存状况最好的一通石刻。

《西狭颂》刻于东汉建宁四年(171),与《郙阁颂》《石门颂》并称为“汉三颂”。刻石由篆额、刻画题记、颂文和题名四个部分构成,主要记述了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生平,以及他到任后修建西峡栈道的德政。颂文的撰写和书丹者均为仇靖。梁启超评其书法:“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

“惠安西表”四字篆额

《西狭颂》整拓

刻画题记

《西狭颂》局部

嘉陵江

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嘉陵江西岸的《郙阁颂》是关于李翕的另一通摩崖石刻,刻于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汉三颂”之一。原石高171厘米,宽126厘米。碑文19行,每行27字。全文分为颂文、颂词、颂诗三部分,纪述了东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甫阁栈道的事迹,文辞优美,是一篇绝佳的汉代美文。

清代万经评其书法:“字样仿佛《夏承》而险怪特甚,相其下笔粗钝,酷似村学堂五六岁小儿描朱所作,而仔细把玩,一种古朴、不求讨好之致,自在行间。”

《郙阁颂》整拓

《西狭颂》,又作《西峡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因篆额为“惠安西表”而称《惠安西表》,亦称《李翕颂》《李翕碑》,又因其具体位于海拔1125米的西狭(今称丰泉峡)中段之青龙头中下部的崖壁间而称之为《青龙头摩崖》或《西狭摩崖》,摩崖北濒响水河,东临黄龙潭,故也俗称《黄龙碑》。原石刻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

图片

西狭颂摩崖原石

一、《西狭颂》的主要内容

甘肃陇南成县西狭栈道位于成县正西的峡谷内,西狭栈道是古代由下辨(今成县)连接武都过阴平(今文县)入蜀的重要通道。《西狭颂》摩崖位于成县县城13公里处的西狭中段之青龙头南侧,距谷底约10米。

《西狭颂》与《石门颂》、《郙阁颂》一起被称为“东汉三颂”,是汉代摩崖中现存状况最好的一通石刻,1962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由当地政府出资建碑亭保护。

《西狭颂》的主旨在为汉武都太守李翕修治西狭栈道而记事颂功。根据题署第九行所记,“从史位下辨仇靖字汉德书文”,可知《西狭颂》为李翕的从史仇靖所撰并书。据研究,西狭附近的摩崖《郙阁颂》《天井山记》《耿勋表》都为仇靖所撰。(从史,是汉朝郡县不列入诸曹的散吏)

《西狭颂》摩崖石面自然凹凸,通高3.15米,宽2.25米。内容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颂文,高、宽均为1.45米呈正方形,铭刻颂文20行,行14-20字不等,计385字,记述李翕生平,称颂其率众修复西狭山道 而造福于民、施行传下、屡治祥瑞的政绩。第二部分即额题篆书“惠安西表”四字,寓惠康安民之意。第三部分为“五瑞图”及其题记,即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降(承露人),题记2行,计26字。第四部分为位于颂文左侧的题署,12行,计142字,记录参与建造者的郡县官员12人之名、字、职及籍贯。第五部分为摩崖围侧所勒两宋、明、清以至现、当代士人官员、名家的历代题记30余则。

图片

二、《西狭颂》主要艺术特色和历代评价

1、书法特色。《西狭颂》结字势方意圆,挪让得体,用笔凝练瘦挺,劲拙四溢,表现出一种“古而肆、虚而和”、疏宕宽博一路的书风特色。细品其书,首先用笔纵横捭阖,挥洒自如,笔致或方或圆、或柔或刚、或敛或放,自然生动;其次,此碑结体宽博疏朗,字画多作横向取势,极意书写,偏旁揖让、点画排叠、分行布白等都给人一种宽松得宜的感觉。再次,此碑气格古逸浑穆,宏伟壮观,通篇行气整肃,章法茂密,虽雄浑豪放,却毫不粗率,一点一画都十分精到,富有笔意,字里行间蘊寓着既古朴雅逸,又雄浑肃穆的书韵,使人观之,不时能获得一种壮美和优美并存的艺术感受。

2、图文并茂。《西狭颂》摩崖石刻,不仅以其气韵高古的书法艺术为中外书家所称道,而且这种集篆额、正文、题名、题记及刻图为一体的完备形制,在历代碑刻及摩崖石刻中实属罕见。《五瑞图》作为《西狭颂》摩崖的一部分,具有插图性质,象征李翕主政其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二者联系起来看,图文相应,虚实相生,是东汉摩崖石刻艺术中图文并茂的佳篇奇构。

图片

五瑞图

3、文学价值。除书法艺术特色外,有学者专门对《西狭颂》的思想文学价值进行了探讨。如学者蒲向明《论〈西狭颂〉摩崖的文学价值》一文中指出《西狭颂》的思想性有三点,一是积极“用世”观念的彰显;二是倡扬仁爱和德政思想;三是民本思想。其文学性主要表现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诗》“颂”的庄重典雅,又汲取了汉赋的铺排渲染。其次是文章有着豪迈的气势。三是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形象,避免了平板的叙述,使人物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四是在语言上注重提炼和引用经典,提高文学表达的艺术性。(原方刊于《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西狭颂》最早记载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称《西狭颂》为“李会碑”,并对其中的语言使用和文字的舛误做了脚注,“刻画适完,非其讹误,疑当时人语与今异,又疑汉人用字简略,假介不同尔。”

评说《西狭颂》较为详细的是曾巩,他在南丰集中的《元丰题跋》纠正说:“得欧阳永叔《集古录跋尾》以为李会,余亦意其然。及熙宁十年,马城中玉为转运判官于江西,出成州所得此颂以视余,始知其为李翕也。永叔于学博矣,其于是正文字尤审,然一以其意质之,遂不能无失。则古之人所以阙疑,其可忽欤?”

南宋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隶续》,娄机《汉隶字源》,清代叶奕苞《金石录补》,钱大《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王念孙《汉隶拾遗》 皆继前人载有《西狭颂》。在王昶《金石萃编》云:“二仇(仇靖、 仇绋)盖深于文学者,义深也。” 钱大昕最先在《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中提出《西狭颂》 的中心人物李翕,疑是《后汉书皇甫规传》 中“多杀降羌,倚恃权贵,不遵法度。归到官,条陈其罪” 的属国都尉李翕,并提出“盖后来治行或减于前, 而石刻亦容有溢美也” 的判断。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狭颂》书法价值历代评价颇高。

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誉其“宽博遒古”。

徐树钧《宝鸭斋题跋》云:“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非复可以寻常蹊径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

杨岘跋称:“细玩结体,在篆隶之间。学者当学其古而肆,虚而和。”

杨守敬《平碑记》称:“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

梁启超《碑帖跋》云:“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

三、《西狭颂》临习要点

《西狭颂》是学隶的极好范本,初学者在临习时,要紧紧抓住《西狭颂》雄伟疏宕的特点。在临写时,用笔要笔健墨酣,力注笔端,点画要圆润笃实,顿挫而行,蓄势要厚。结字要注意疏密调匀,不要过分紧缩。对于那些在用笔和结体上的各种细小变化,要特别注意,不要一味凭印象去千篇一律地套,否则此碑自然、古逸的神韵风采则会丧失贻尽。

图片

何绍基临西狭颂

《西狭颂》: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