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金之桥 2019-10-06

在时间背景为中国古代的言情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时代,仍能彼此情比金坚,两情不渝,彼此【一生一世一双人】,也是从作者到广大读者们奉之不移的宗旨。

这句诗最早出处是唐朝诗人骆宾王的「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而真正让该诗广为流传的,正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传世名篇《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然而很可惜,小说是小说,诗词是诗词,现实则是现实。

历史上的纳兰容若本人,也根本做不到身体力行,他一生先后娶了至少四个妻妾〈结发妻子卢氏,继任正妻官氏,妾颜氏,外室沈宛〉。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而且,岂止是纳兰容若这位生来富贵的相府公子,

  • 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
  • 写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白居易
  • 写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
  • 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然忘”的苏东坡
  • 写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少游
  • 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辛弃疾

白居易撰写《长恨歌》: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这些歌颂男女爱情的词句,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然而细考这些作者每个人的生平喜好,谁又不是美人环顾,诗酒风流,纵意一生?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不止如此,甚至于千古圣贤如诸葛亮,严正端方如包龙图,他们一样也纳妾。诸葛亮自言:「妾无副服」。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包大人60岁时,妾室生下次子。可那又如何?能损及他们的高尚节操于万一么?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严嵩严阁老倒是和夫人欧阳氏恩爱甚笃,年过八十生平只有一个老妻,他于国于民又如何呢?因为只有一个独子严世蕃,这位“小阁老”东楼先生做下多少祸国殃民之事,而严阁老不能制止,最后不免误国害家。

严嵩与严世蕃父子: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当然,无论诸葛丞相还是包大人,以他们的高洁品行,都肯定不会是什么好色之人,他们老来纳妾,合情合理亦合礼法,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繁衍子嗣。

以古代人那种寿命和婴儿夭折率,如果一个男子年轻时不努力开枝散叶,尽可能多娶几个妾室,多生几个儿子作为“备份',年老时子嗣艰难,是极大概率事件。

诸葛亮因为长久不育,不得不以侄子诸葛乔为嗣子,岂料他英年早逝。包拯的长子包繶,婚后第二年即去世,留下长孙包文辅,五岁夭折。

可想而知,诸葛瞻和包授的诞生,给了这两个一生为国为民的老人,以多大的告慰。然而很遗憾,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8岁,包拯去世时,包授6岁,就连想要亲自教养子嗣,都天不假年了,实在可惜之极。

反过来说,诸葛亮若在年轻时就尽可能地多娶妾室,尽可能多的生几个儿子,甚至将人丁稀少的蜀汉诸葛氏,繁衍出一个大家族来,或许去世时就不会只有个长大后败军误国的幼子了。

诸葛瞻父子战死: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诸葛一族要是真多了十多个二十个中上水准的有用之才,没准蜀汉政权就能撑到西晋王朝自我爆炸,中原大乱,从而得以代替历史的成汉政权,多续命上百年呢。

如“韦公小宝”这般,纯粹因为个人好色而妻妾成群的男人,固然不少,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但道德端方的正人君子一样主张“吾非好色,而为嗣也”,才是中国古代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都一直推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的根本原因。

不妨看看同时代的欧洲各国,从信奉基督教起,便基于教义推行一夫一妻制。

然而,这并不代表欧洲人将妇女地位抬得更高,更多只是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基督教势力,用以干预和分化这些国家内政的重要手段而已。

正因为一夫一妻制,导致国王和大贵族经常没有合法的继承人而绝嗣,导致旁系入主,取而代之,甚至外姓君主和贵族去鸠占鹊巢,引发战争和动荡,国土丢失,主权沦丧之事,在欧洲历史上数不胜数。

比如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就是因为没有男丁,引发王位继承战争,被普鲁士永久夺取了战略和经济要地西里西亚,从此一蹶不振,丧失了统一德意志的主导权。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所以,英国国王为了能够自由离婚,不惜和罗马教廷决裂,竟成为直属国王的英国教会(圣公会)独立,以及英国国家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关键性事件。

而且,表面是一夫一妻制,不承认非婚生子继承权的欧洲,绝大多数王室和贵族男子,都拥有大量公开的情妇,甚至他们在理论上,还对广大领地上的农妇拥有所谓“初夜权”,即每个农妇新婚第一夜,必须为贵族领主侍寝。

欧洲领主对领民的女儿执行“初夜权”: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当然,这个权利可以被缴纳费用赎买,但确实存在,甚至直到现代也未被完全废除,2007年,英国查尔斯王子在威尔士新买的庄园,居然还能行使该权力:

1833年颁布的《威尔士图解法典》中称:【庄园主将有权向其领地上所有结婚的人收取10先令(50便士),否则按照习俗,他可以在新婚第一夜与新娘过夜。】

因此,欧洲王室和贵族的道德节操,也并不强于其他文明地区的一夫多妻制、或者一夫一妻多妾制。

只是欧洲人抢占了近代化和工业革命的先机,以他们的文明规则来构建现代化社会;抢占了绝对话语权。而中国却在满清腐朽统治下极速沉沦,近代时更一度沦为半殖民地,众多救亡图存的先进分子,无不“以欧美为师”,接受了西方文明主导下的方方面面的现代社会规则,其中也包括一夫一妻制。

要知道,现代文明社会虽然贫富差别甚大,分出许多阶层,但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尊严毕竟还是平等的,受法律保护的。一个乞丐也完全可以拒绝向亿万富翁下跪。而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呢?

相对于平民百姓,帝皇和贵族、官僚,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才是真正的高高在上,身份之别如鸿沟天鉴。因此,【宁为英雄妾,不为庸人妻】,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只因做一个寻常普通男性的所谓“正妻”,是毫无任何保障的,不但自己和子女要世世代代受人压迫,而且也随时可能有丧失人身自由、被豪富之家奴役欺凌。

《水浒传》的林冲身为所谓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中层军官,尚且保不住自己的正室娘子,只因为高衙内这个“权贵”瞧上了她,最后家破人亡,不得不逼上梁山,就是极好的例子。

高衙内与林娘子: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英雄妾”哪怕在最极端最惨烈的境遇,如安史之乱,张巡孤守睢阳城时,她的小妾被带头杀死分食,终究这个可怜女子,还是赢得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的怜惜,还为她演绎出各种向张巡因果报应的话本传奇,

而同一时期惨死的千百万平民百姓的妻子,比如杜甫在石壕村遇到的那个被抓去从军的妇人,在史书上甚至只是一串无人在意的数字……

即使在太平盛世下,“庸人妻”同样也随时可以被“庸人”用一根草绳捆了,然后典当掉,发卖掉,终究还是逃不脱为豪富之家任意宰割,沦为豪门婢仆的命运。所以,身为古代女子,该当如何抉择,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至于今天那些享受着女性解放和平等地位福荫,视一夫一妻制已为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进而在看小说、电视剧时,也强求古代帝王将相也能随她们所愿去「一生一世一双人」「散尽后宫,天下无妃」的言情小说爱好者们,动辄骂他们是“渣男”“大猪蹄子”,妃嫔和妾室是“不自爱”“小三”的……只能说她们高兴就好。

一夫多妻制实行了几千年,只是因为男人好色?还是另有根本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