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厦门——一个大多数年轻人不知道的厦门

 行者无忌图书馆 2019-10-06

门,在中国的汉语体系里,不仅仅属于房屋中供人进出的一道口子,同时也泛指出入口的设施。

在古代的汉语里,门与户是由区别的,两扇称之为门,一扇称之为户,门户为家,乃至后来,引申为水路陆路的必经要地,称之为门户。

而厦门二字里的“门”字,就是由此而来 。

很多人不知道,六七百年前,厦门还不叫厦门,当地人称之为:下门。

厦门这个地名,源自于闽南的方言,包括其英文amoy,也是根据闽南语的发音而来 。

因为这个区域属于九龙江入海口最下面的那一道“门”。

厦门是九龙江的入海口,九龙江是福建省内仅次于闽江的河流。

虽然厦门这个地名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古闽越族人生活在岛上了。

从唐代中叶开始,才有汉人陆续入岛,厦门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是那时候,厦门还叫新城。

薛陈两姓族人开垦厦门图

最早入岛的,是陈姓、薛姓两大族人,彼时陈氏族人居住在厦门岛的南边,薛氏族人居住于厦门岛的北边,发川为田,垦原为园。

了解厦门行政区域的人都知道,同安目前为厦门市辖下一个区,可实际上厦门岛长期都是处于同安县管辖。

同安县是从晋朝泰康三年(公元282年)由朝廷设置,直至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那时候的同安县,隶属于泉州府,而同时的厦门岛则是默默无名。

到了宋朝时期,厦门改称为嘉禾,厦门岛属于当时同安县11个“里”其中一个,而“里”就是当时朝代最基层的一个行政单位。元代的时候,“里”改为“都”,厦门本岛与鼓浪屿同属于同安县绥德乡的21都、22都、23都、24都。

明万历“中左千户所城图”

明朝沿海抗倭图示

明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为沿海戍兵防御倭寇,“城厦门,移(泉州)永宁卫中、左二所兵戍守,为中左所”(清道光《厦门志》卷二“沿革”),“所”称为“中左”,“城”名为“厦门”,江夏侯为了提升岛屿防卫能力,进一步威慑倭寇,选址于俯瞰港湾的高坡上建筑石头城池。

明洪武二十七年,城堡落成。“周四百二十五丈、高连女墙一丈九尺”命名为“厦门城”。

明万历同安县境图局部

自那时候起,厦门这个名称,才开始出现在历史记载当中。

不过此时的“厦门”,仅仅是指那座城池而已,中左所,才是全岛的名称。

到了明末清初,郑成功占据厦门、金门两地抗清。奉南明永历为正统,不沿用清朝年号,于是被南明政权封为延平王。

郑成功在岛上设置思明州,任命知州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为南明政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五月,郑成功病逝于台湾,其子郑经继承延平王位,并与次年改思明州与思明县,只是并不属于任何一个行政区域,因为那时南明政权名存实亡。

因为厦门岛海阔水深。在厦门的十二年间,为了筹集军饷,郑氏在厦门成立商船队与外界通商。郑成功麾下的二十万部众,绝大部分驻扎与厦门,从浮屿角岛水仙宫一代,都是郑氏部众的水师驻地、军工厂生产坊肆、市井商铺。

厦门大学的演武场即是当年郑成功练兵之处,在此处训练而成的万人铁军,成为收复台湾的主力军。

在老市区,至今仍然可见多处与郑成功有关的遗迹,“思明”一词,从路名到行政区的沿用,也带有那时候郑成功一心复明的色彩。

左:1912年 上海《申报》关于厦门改设思明县的报道;中:1948年9月中心区 改名思明区的报道;右:1937年12月17日《厦门大报》关于禾山特种区划归厦门市管辖的报道。

目前思明区隶属于厦门市下辖其中一个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厦门人民两次抗击英军入侵成功。第二年,英军重新集结舰船37艘,厦门孤岛无援,最终失守陷落。

随后清朝与英国政府签订不平等合约——《南京条约》,厦门开始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厦门全图-清道光1839年

1851年,厦门岛西南沿海自岛美路头至新路头(近中山路路口到人和路),这片区域被划为英国租界,时间为78年。

清末英国人绘制《厦门周边 1910》

厦门的气候较为温和,虽为南方,但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天甚至能延续十一二月,冬天又较为短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每年的七月至九月份,常有台风袭来,只是较为少正面登陆厦门。

厦门如今面貌,高耸的两栋建筑,即世贸双子塔。

而厦门发展至今,在国内出名的关键词就是旅游城市以及高居国内第一梯队的房价,以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环境。厦门展现给世人的形象,是一个现代化的海滨城市,而关于厦门的相关历史则是越来越少人知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