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鸠摩罗什:翻译学鼻祖、与玄奘并列,为争夺他曾爆发两次战争

 辞职来旅行 2019-10-06

我是辞职来旅行,一个曾经早九晚五,现在辞职了的职业旅行家。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会持续分享旅途中的故事给大家哦。

每当说起中国的佛学译经家,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必然是大堂圣僧“玄奘”,然而在玄奘之前的东晋时期,有这么一位佛学译经家,他的名字叫做鸠摩罗什。

在中国历史中,他不但与玄奘、不空、真谛三位高僧并列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而且还是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而这位名为鸠摩罗什的高僧,曾经在武威驻留了17年,在此期间,后凉国主吕光特意为他修建了一座寺院,便是鸠摩罗什寺,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而这座寺院内的罗什寺塔,也是为纪念鸠摩罗什而建的,塔内供奉了鸠摩罗什的舌舍利。

怀着一颗朝圣的心走进鸠摩罗什寺,络绎不绝的信众,鼎盛的香火,更显得寺庙深厚的底蕴,抬头望着那一座座庄严肃穆的殿堂,以及虔诚的佛教徒们,心中也难免有一些触动。

根据历史记载,鸠摩罗什出生于一个家世显赫的大家族,从小就非常有天份,半岁的时候会说话,三岁开始认真,五岁开始博览群书,曾游学天竺诸国,精通梵语、汉文。

正是因为鸠摩罗什的赫赫名声,因为他,在这片大地上曾经产生过两次战争。东晋太元六年,时任前秦君主的苻坚遣大将军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将鸠摩罗什带到了河西走廊的重镇——凉州,并将他暂时安顿在这里。

三年后,因为淝水之战的影响,姚苌杀死苻坚,前秦就此灭亡。而当时驻守在凉州的前秦大将军吕光割据凉州,自立为王。而鸠摩罗什也被吕光滞留在凉州的鸠摩罗什寺,长达17年之久。据说在凉州期间,鸠摩罗什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都会去凉州城郊的莲花山做大型水陆法会,而一年一度的法会也盛况空前,成为当时凉州的一大盛会。

十七年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十七年后的公元401年,后秦皇帝姚兴遣大将姚硕德率军讨伐后凉,在这场战争中,鸠摩罗什被后秦军队带回了长安。

当时后秦的国主姚兴以国师礼待鸠摩罗什,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让鸠摩罗什在此译经。据说当时译经队伍非常庞大,约有八百余人,而求学的僧人又多达三千之众,所以在当时又有着“三千弟子共翻经”的美誉。

十二年后,鸠摩罗什便圆寂在长安城,据说在临终之前,他曾经叮嘱弟子们:“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在他圆寂以后,果然舌根不烂,他的弟子们随后便护送他的舌舍利运往凉州鸠摩罗什寺供奉,时至今日,更是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一颗三藏法师舌舍利子,举世罕见!

一千六百多年的时光翩然而过,虽然王朝更迭不断,但历史悠久的罗什寺塔依旧屹立不倒。漫步在鸠摩罗什寺内,参观着这座佛学大师生前居住过的地方,不免感慨,确实,作为一名翻译家,鸠摩罗什是把大乘佛学带来中国的第一人,而他身后的光荣与地位也确实是实至名归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