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为人父母这辈子最大的难题就是孩子,教育好一个孩子真的很难。 深以为然! 作为父母,最大的心愿,无非就是孩子能够健康长大,有所作为。 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毕竟成功的人只占少数,平凡才是大多数人的命运。 很多父母在孩子一出生,就对孩子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将来能成龙成凤。 但在教育上,很多时候父母却“吃力不讨好”。 父母一心想着为孩子好,但是奈何孩子不但不理解,不领情,还会极力反抗。 所以,到最后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感觉身心疲惫。 父母的良苦用心其实可以理解,但是关心则乱,正是因为对孩子太过上心,所以难免用力过猛。 最后累着孩子也苦了自己。 其实,想要孩子将来有出息,父母也不必对孩子事事紧逼,看管严厉。 学会抓取教育的重点,从教育的大框架入手,管住孩子身上的两样东西,孩子也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一、孩子的惰性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100分妈妈和0分妈妈一样都是不合格的妈妈。 0分妈妈不及格很好理解,但是100分的妈妈明明满分,为何也会被列入不及格的行列呢? 其实不难理解,满分妈妈无疑就是对孩子事无巨细,照顾有加。 换句话说,就是整天围着孩子转,无论何时都将孩子放在第一位,有关孩子的一切事物都替孩子揽了下来。 说白了,就是对孩子过于宠爱溺爱,保护过度导致孩子形成一种惰性,以至于生活不能自理。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生来都带有惰性,有些人因为生活环境所迫,渐渐脱离出来,勤奋占据上风。 但是有些人却因为生活过于安逸,任由惰性肆意增长,最后懒惰成癌。 而一个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必然是一个勤奋懂上进的人。 所以,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须管住孩子懒惰的性格。 1、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到“身懒心不懒”。 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谈话等方式,告知孩子什么叫“责任”,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一旦责任意识在孩子心里落实,孩子就更容易动手做事,而不会因为不清楚责任分工而产生惰性。 2、帮助孩子制动目标,一起忙碌起来。 懒惰的孩子之所以懒惰,很大一部分原因拥有一对对生活没有规划,懒惰的父母所致。 如果父母是勤奋的人,那么近朱者赤,孩子必定懒惰不到哪里去。 所以,想要孩子摆脱懒惰,变得勤奋,父母就要做好榜样作用。 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或者生活计划,让生活由忙碌变得充实起来。 3、让孩子自己承担懒散的后果。 在孩子惰性难除的情况下,父母不妨让孩子自己承担懒散的后果,唯有经历过教训,才能牢记于心。 好比如孩子喜欢赖床,来不及吃饭,上学迟到,最后导致被老师批评处罚。 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帮助孩子找借口,要明确的告诉孩子,这就是懒惰所要付出的代价。 让孩子自己承担懒惰的后果,体验“挫败感”,记住教训。 二、孩子的欲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得到的事物,每一个阶段会有所不同。 孩子虽小,但也不例外。 曾有位博主在网上曝光过这样一个事例:
到最后说什么“养儿防老”都变成了养儿到老。 底下有句话点赞量很高:“自己养的废物自己受着”。 的确,话糙理不糙,如果父母一开始对孩子严加管教,而不是有求必应,也不至于有现在的结果。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味纵容孩子的欲望,想要什么给什么,到最后只会助长孩子的依赖,以及孩子无休止的欲望。 当有一天,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很难想象孩子会做出怎样的事情来。 所以,提前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对孩子的欲望进行合理的管控,是为人父母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 好比如孩子喜欢看电视,父母就要进行时间限制。 每天让孩子看两集动画,让孩子期待每天的动画片时间。 比如孩子喜欢吃冰淇淋,父母在量的供应上就要有一定的限制。 可以每天给孩子一支,让他对美味有所期盼。 同样,给孩子零花钱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要一次给足一个月的,一周给一次,让孩子更懂得合理规划,量入为出…… 管住孩子的欲望,让孩子不至于迷失在欲望中,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要点。 简而言之,父母想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且自立的人,就要管住孩子的欲望以及惰性。 不要放任孩子“野蛮生长”,到头来只会苦了自己,害了孩子,得不偿失。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孩子的教育是一生的课题,父母想要孩子有出息,那么就请管好孩子的惰性与欲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