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班级,必然存在着学习程度的差别,那么,给学生留作业,在难度和数量上,需要分级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执行起来还是挺复杂的。 首先,如果分层的话,会不会固化学生的学习水平?这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一些,可以给学生选择,让他们自由选择作业标准,如果觉得成绩提高了,可以选择上一个难度、上一个题量的作业。 其次,这个涉及到对学生的歧视吗?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考虑到家长和学生的敏感性,这可能会是摧毁分层制度最重要的原因。当然,分层本意自然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防止形成歧视链也是一个问题。 再次,考虑到上述问题,再加上教师本来就有许多压力,教师对课业分层的实施积极性也需要考虑。 如果实行作业分层的话,分成多少层合适? 理想状态下,一人一个层自然是最合适的,但这和共同富裕一样,目前无法实现。 那么,分三个层呢? 这个相对会宽泛一点,教师执行难度小一点,学生选择时容错空间大一些,组名可以用中性的ABC之类的。 听起来不错。但还有个问题,作业的难度和作业的题量怎么分?这首先有个理念问题。学习特别好的学生,是应该题又难,数量又多,还是题难数量少?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是否应该在题目的难度适合的基础上加大题目的数量,通过训练量大来提升?还是数量也不要太多,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选择中间组的,也不容易确定。是题量少一点,题目难一点,让学生攻坚,还是题量多一点,题目难度合适,通过题目的数量来冲击瓶颈? 在这一切之上,还要考虑到个别学生的个体性问题。悟性特别高的、自律性特别强的、心理特别敏感的,要给于一定关照。 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要费许多思量。鲁迅先生说,在中国,就是挪动一张椅子也要流血。也许,还是一切照旧吧,也别分什么层了。 2019.7 公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