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诸刺王僚,因烹饪了一道炙鱼,被奉为厨师的祖师爷

 齐家平国 2019-10-07

这么说,吴王阖闾是江南地区第一个吃鱼脍的美食家。

想当年,吴王阖闾登上王位,便是与太湖的鱼有着切不断的联系。

公元前527年,伍子胥找来吴国第一勇士专诸,密谋刺杀吴王僚。专诸不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而是有着大智慧,“凡是想要刺杀人君,都应该先满足其爱好,从而接近他,使其措不及防,才能一击命中。”

凡人皆有爱好,有爱好就有弱点,有弱点就能攻破。吴王僚喜欢吃炙鱼。

为了接近吴王僚,专诸来到太湖边,拜江南名厨太和公为师,虔心学习,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得其真味,终于烧出这样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炙鱼。

专诸刺王僚,因烹饪了一道炙鱼,被奉为厨师的祖师爷

炙鱼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而谒王僚饮。王僚使兵陈于道,自王宫至光之家,门阶户席,皆王僚之亲也,人夹持铍。公子光详为足疾,入于窟室,使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手匕首刺王僚,铍交于匈,遂弑王僚。公子光竟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也就是说,专诸将匕首藏于炙鱼之中,上前进献,才得以接近吴王僚,进而行刺,一举成功。

专诸刺王僚,因烹饪了一道炙鱼,被奉为厨师的祖师爷

专诸刺王僚

问题来了,炙鱼是怎样一道菜,让吴王僚如此喜爱?

追根溯源,要从原始社会的先民说起。“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庄子),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基本上就是吃生肉(脍食)而已。即如前述,脍食虽然鲜美,却潜藏着很大的风险;长期食用,可能就会生病,乃至丢掉小命。有一次,山林突遭雷击起火,烧死了许多来不及逃窜的动物,散发出浓郁的肉香。一个胆大的先民,禁不住香味的诱惑,就拿起烧熟的肉,放进嘴里尝了尝,与生鱼生肉相比,味道竟是如此美好。后来,人们保留火种,学着烤熟动物的肉再吃,大概这就是炙食的起源吧。

《诗经·小雅·瓠叶》记载了用炙肉招待宾客的一场宴席,“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瓠叶略苦,兔肉上不了台面,可见主人是一般的贫寒之家。然而,主人热情好客,诚心待客,精心烹调,用了“炮、燔、炙”三种烧烤技法,拿出了一桌炙肉的美食盛宴,进而以酒献客、酢客、酬客,觥筹交错间,礼轻情意重。

先来说“炮”

专诸刺王僚,因烹饪了一道炙鱼,被奉为厨师的祖师爷

常熟叫化鸡

据《说文》,“炮,毛炙肉也”,“毛炙肉,謂肉不去毛炙之也”,也就是径直将动物放在火中或带火的灰里煨熟。郑玄注“炮,裹烧之也”,也就是用烂泥涂裹食物置火中煨烤。常熟叫化鸡就是典型的“炮食”,即将加工好的鸡用泥土和荷叶包起来,放在火里烧烤。

再来说“燔”

专诸刺王僚,因烹饪了一道炙鱼,被奉为厨师的祖师爷

铁板烧

据《说文》,“燔,爇也。从火,番声。与焚略同。”“毛於瓠叶传曰,加火曰燔”,也就是将动物肉放在火上烤。古时,就有石燔的烹饪方法。将黍谷放在石板上,烧之使熟,名曰“燔黍”。今天的铁板烧,大概就是石燔的延续吧。

再来说“炙”

专诸刺王僚,因烹饪了一道炙鱼,被奉为厨师的祖师爷

烤羊肉串

据《说文》,“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本义烧烤,即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烤羊肉串就是典型的“炙食”,从签子将肉串起来,放在火上烧烤。

炮、燔、炙三种烹饪技法,都属于烧烤的范畴。想来,撸串、烧烤的文化盛行,是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渊源。

专诸刺王僚,因烹饪了一道炙鱼,被奉为厨师的祖师爷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到了元朝末年,无锡出了一个美食家,写了一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他的作者叫倪瓒,又称倪云林。说起倪云林,人们多知道他是一名大画家;其实,他还是一个十足的“吃货”,懂吃,会吃,善吃。这本书就汇集了五十多种饮食,都以菜品命题,逐条而记,除记述原料、配料外,还说明了烹饪制作方法。其中,就有一道烧鹅,为后代美食家所推崇。清代袁枚将其录入《随园食单》,并题名为“云林鹤”;日本羽仓则《养小录》也将烧鹅收入。

回到那个刀光剑影的时刻,专诸因一场刺杀进入了历史。更有意思的是,专诸不仅仅是一名叱咤风云的刺客,更因为一道炙鱼,被后人奉为厨师始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