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仁龙镜头下的中国佛塔

 dongchang 2019-10-07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藏语称“曲登”。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始入中国,历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佛塔样式也由覆钵式塔汉化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中国的佛塔按建材可分为木塔、石塔、砖塔,许多佛塔会刻有建塔碑记﹑佛像﹑佛经等。

▲ 喜仁龙,照片日期不详,大约为1920年代中期

保存情况较好的是苏州的虎丘塔,虽然有些倾斜,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整体的稳定。虎丘塔有7层,每层飞檐下的斗栱结构都极为复杂,八角形塔身的每一面都有加了窗框的窗户。单就里面无与伦比的绘画来说,它就难以超越。

▲ 江苏苏州虎丘塔,喜仁龙摄。
北方地区也有许多宝塔与这种塔类型相似,其中造型最优美、保存最好的是开封铁塔,始建于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7年),是一座普通的八角形塔,塔身共13层,塔高56米多,宽10米。从比例来看,该塔高大挺拔,造型优雅。它的名字并非源于建筑材料,而是得名于塔身似铁锈般的棕红色。塔身布满琉璃砖,上面压印着佛教徒形象和各种装饰。塔身颜色主要是棕红色,绿、黄色点缀其中,更加突出了其优雅之感。此外,飞檐的斗栱和塔刹也是琉璃砖,南面窗户位置上的佛龛中放置黄釉佛像(重建于明朝)。这座塔是中国最美的塔之一,结构的坚固性仍是建造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宝塔中心部位是坚固的圆锥形,底部高6米,旁边有一座仅有0.65米宽的台阶,是连接塔内外的通路,上有叠涩拱。虽然楼梯极陡,又窄又黑,但还是可以通过它上到塔刹。

▲ 河南开封铁塔(因塔身浑似铁铸,故称铁塔),喜仁龙摄。

▲ 开封铁塔底部。
开封更重要的一座塔是天清寺中的繁塔(意为繁盛、壮丽之塔),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原塔为9层,明朝时,塔身上部损毁,现在主要3层,上面还有一个两层小塔。繁塔平面为六角形,塔身为双层墙,中央有开放式屋室。底层有六边形圆顶,支撑圆顶的托臂几乎与六边形相垂直。繁塔的内外壁镶嵌佛像方砖,每块砖中都有一个向里凹陷的圆形佛龛。因此,塔壁上无数佛龛的光影对比效果非常生动,整个结构如图画一般,设计真是别具匠心。繁塔是体现宋朝砖结构建筑装饰趋势的绝佳代表。实际上,宋朝大部分砖塔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塔壁有人物或花卉的陶土装饰。

▲ 开封天清寺繁塔,喜仁龙摄。

▲ 开封天清寺繁塔局部,喜仁龙摄。
建造于公元11、12世纪的宝塔数量众多,囿于我们的研究范围,在此不对它们进行详细介绍。这些塔大部分都是坚固的砖土结构,塔内只有底层供人使用,飞檐将上部各层分开,因楼层高度很低,所以塔内上层都很暗,视野也因飞檐而变得很狭窄。
而房山云居寺中的北塔则是另一种不同的结构设计,此塔下部是八角形须弥座,其上两层较高,装饰有仿木结构的浮雕、壁柱、门框和斗栱飞檐,上部呈瓶形或圆锥形,属印度舍利塔类型。

▲ 北京房山云居寺北塔,喜仁龙摄。
但是,砖塔更常见的形制是:塔平面呈八角形,主层为一层,上部为八到十层较低的楼层,外部用叠涩法砌出塔檐。房山云居寺中的南塔便是如此。南塔塔基装饰丰富,有人物和花卉浮雕带,塔基顶部还有双层莲花瓣,整座塔好像立在花萼上。

▲ 北京房山云居寺南塔,喜仁龙摄。
暗层较多的八角形宝塔是中国北方最常见的一种宝塔类型,其塔身越靠近塔刹越尖,不仅出现在辽代和元代,在明朝初期也出现过。北京天宁寺塔和慈寿寺塔(八里庄塔)是这种宝塔的典型代表。它们都有13层,塔基很高,底层内有较大的人物浮雕装饰。大量密檐形如屋檐伸出低矮的楼层外,与高高的底层形成非常生动的光影对比效果,整座塔看起来像是从顶部压缩了比例。

▲ 北京天宁寺八角形砖塔,喜仁龙摄。

▲ 北京慈宁寺(也称八里庄塔,建于元代),喜仁龙摄。

▲ 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喜仁龙摄。

▲ 山西太原永祚寺的双塔,喜仁龙摄。

▲ 山西汾州大塔,喜仁龙摄。

▲ 山西太原永祚寺双塔近景,喜仁龙摄。

▲ 山西汾州大塔第三层内景,喜仁龙摄。

▲ 福建开元寺东塔(镇国塔),艾克博士摄。

▲ 福建开元寺西塔(仁寿塔),艾克博士摄。

▲ 山东历城神通寺龙虎塔及其精美石雕,喜仁龙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