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是齐白石常画的题材。齐白石画的蟹都是河蟹。首先用湿墨连着三笔画出蟹壳,左右两笔与中间一笔墨色浓淡不同,这样就显得蟹壳是凸起来的,同时左右出现两条小坑,强化了蟹壳坚硬的质感。画蟹腿则一边伸张,一边收缩,很好地表现蟹横行的神态。您仔细注意一下白石老人画的蟹腿,一笔下去,偏圆的形状、坚硬的感觉都很好表现了出来。而蟹钳则能让人感觉到坚硬外壳上裹着一层柔软的绒毛。 老鹰图轴,有禽有禽名为鹰,出谷居高日有声。雀羽不吞鸡肋弃,饱之杨翼则飞腾(末句乃白石后人句也)。石安五弟正两。壬戌四月初五日。兄璜白石翁,时居长沙。 “游鱼”象征无拘无束,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与闲雅淡然的高洁品行。画中四尾小鱼各具姿态,生动活泼。右侧题款潇洒灵动,一贯到底,更突显了游鱼的动感。 鸡雏图轴,77.6x72.3cm,署款:借山吟馆主者白石齐璜画。 前人评价齐白石画虾:“前人画虾,始于八大,继于板桥,大成于白石。”齐白石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成功地创造了水墨画虾的完备技法,早期画虾参照前人,中期虽然外形生动但是墨色缺乏层次,晚期进一步概括、提炼形象,特别是在虾头的淡墨中加入一笔浓墨,体现虾头的透明感。 老鼠——白石老人 老鼠——白石老人 老鼠——白石老人 齐白石画虾经过多次改进和变化,比如其中一变,形似而神足,墨色无变化,虾腿共十条,相对繁琐。再变时,加上虾头一笔浓墨,使虾头分量加重,虾体达到透明,虾眼则由圆点改为短横画。70岁后虾五腿进一步删除,虾须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似断实连。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改进,齐白石晚年画的虾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杏子坞,乡里人叫它杏子树,又名殿子树。星斗塘是早年有块陨星,掉在塘内,所以得了此名,在杏子坞的东头,紫云山的山脚下。紫云山在湘潭县城的南面,离城有一百来里地,风景好得很。”这是齐白石在自述中对于家乡的描绘。 此件作品为齐白石晚年作品,尽显齐白石所画螃蟹的绝妙:他下笔有力,画出蟹壳又圆又扁的质感,同时由于墨水在纸张上的适当晕染,让人感觉蟹钳、蟹腿有细毛的韵味,令人拍案叫绝。 水牛图轴 芦雁图轴 菊花八哥图轴此图与1918年所作《游鸭图》(下图)均是赠二溟先生的,书法、画法均相似。跋中说自1904年游江西“十五年来”,按齐白石一般计算年代的方法,应把游江西当年1904年算在内,那么此画当作于1918年,即与《游鸭图》作于同一年乃至同一时日。 1918年(戊午),齐白石在家乡湘潭,其时兵乱,匪扰,横行无忌。乡里传言要绑齐白石的票,他恐惧之极,悄悄携家人匿居在紫荆山下的亲戚家里。《白石诗草》自序所说“吞声草莽之中,夜宿于露草之上……绿蚁苍蝇共食,野狐穴鼠为邻”指的即此次避乱生活。这一年,白石作画最少。 这幅画作于1916年齐白石53岁时,画中有一株菖蒲和一只青虾。从画面右上侧的署款中,我们可以知道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下有菖蒲,尝有虾来去其中。少时,齐白石经常偷偷的画所见到的星斗塘景象,而不让祖母知道。若使祖母发现,就会被禁止画画了。而如今,已过了四十三年,池塘中的菖蒲虽然还在,但祖母已经不在了,使齐白石不由发出了感叹。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