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根本不是天才

 启云_9137 2019-10-07

看到这个标题你也会认为:这又是一个疯子在自说自话。科学都证实了的东西,还质疑啥?在昨天,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如果你有耐心把它看完,我们再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这个认知来源一本书:《天才假象》。

《天才假象》,马修·萨伊德著。这个英国男人的开挂人生是这样的:他凭借自学,考入牛津大学,以一等成绩毕业;还雄踞英国乒坛榜首近十年,两次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

现在是《泰晤士报》知名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时事节目《新闻之夜》撰稿人和赛事解说员;得到过体育界和新闻界的各种奖项。《黑匣子思维》是他的另一部著作。

这个把学术和体育完美发挥到极致的马修·萨伊德,在我们这些学渣眼里,那就是天才啊!然而这个神一样存在的人,却在他的这本《天才假象》中,首先就自己的经历做了本书的开场白:从体育和音乐等领域开始,证明了天赋的重要性被人们高估的事实。他表明:成功没有例外,都是长时间刻苦练习的结果——这一原理适合所有领域。

读了这本书,就再也不会认为技不如人是自己太笨,只要刻苦努力,找对办法,我们也可以成为天才。

“天才神话、关键时刻掉链子、赛场上的死机现象、黑人擅跑······”这些谜一样的话题,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我就文中的三个有感触的点和你分享一下。

爱因斯坦不是天才。

1.爱因斯坦的大脑是死后40多年才被研究的。在这四十多年间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脑组织会不会发生变化?毕竟它是在1955年被一个医生偷走的,保存的环境堪忧。

虽然某些数据和常人相比高了一些,但并不太多,只是高于平均水平而已;可是我们有一半人的大脑都是高出平均水平的。

爱因斯坦的大脑重1230克,和他年龄相仿的男性大脑平均重1400克。这颗伟大的大脑其实还偏轻了一点。

有人说他的智商是140,我认为也不妥: 即便是解剖能在某些程度上反应大脑的发达状况,可是也没有谁能说它的重量,某些特殊结构能和智商扯上关系。

所以这个论断也是靠不住的。

2、我们一般人的右手比左手略大些,可是刚生下来却不是这样,这是长期使用右手的结果;

青年钢琴家,负责控制手指的大脑区域比常人要大,但他们并不是生来如此,这是多年练习的结果;

出租车司机,大脑中空间导航区域的大小远高于平均水平,这也是多年积累的结果;

爱因斯坦几乎毕生的精力都用来研究相对论,那他大脑中有些特殊的成分,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释:

那就是长期的、大量的刻意练习,已经使每位专注于自己行业内的人们大脑发生了改变。

3、“一万小时天才定律”也说明了这一点:人们眼中天才的卓越非凡,并不是天资聪明,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按比例计算,如果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时,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4,1896年一位法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他找来两位“天赋异禀”的“神童”,和一位在百货公司干了14年的收银员,比运算能力。

心理学家让他们三人计算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四位数乘以四位数。题目相同,然后比较他们解题时间的长短。

结果是两道题都是收银员算的快。

这只是一小部分,书中的大量例子说明:根本就不存在天才,有可能初期智力受到遗传影响,随着练习增加,起初的差异就不存在了。所有领域里的人,都要经过约一万小时的刻苦努力才能成功。

二、不要夸孩子聪明。

1、你平时是不是经常夸你的孩子:“这么快就学会了?你真聪明呀!”,“你当上班长了?真能干!”······

听起来,充满了支持和鼓励。但是被表扬者的潜意识里是这样想的:“要是我没有学会,那我就太笨了。”,“我没当上班长,就是不能干”······

2、1998年,心理学家德韦克和同事们做了一个试验:他们找来400个小学生,让他们解几道简单的题。随后每个学生都会拿到自己的分数,外加一句表扬的话。

一半学生被夸智商高:“你一定很聪明”。剩下的一半被夸很用功:“你一定很努力”。

德韦克想知道:强调的侧重点有细微差别的表扬,能不能影响他们看待成败的态度?能否对其毅力和表现水平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是这样的:在接下来个有难度的测试中,被夸聪明的学生,一大半都选择了较容易的测试;对超高难度,测试的失败,归因于自己不擅长解智力题。

而被夸努力的学生,表现就很棒:他们90%都选择了迎难而上。吸引他们的不是成功,而是对自己有益的挑战。他们只想证明自己有多么努力。

这个实验在其他地方重复了很多次,效果都是相同的。

德韦克把被夸“聪明”孩子的思维,定位为“固定型思维”。这种思维的孩子被夸聪明后,一旦遇到难题,如果解不出来,就很害怕失去“聪明”这个标签。因为他们觉得智商是最重要的。这会使他们以后面对挫折,只会归因于“自我”不行,而不会去积极寻找办法,解决难题。

被夸“努力”的孩子,则定义成了“成长型思维”。这些孩子遇到难题,不会去想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行?我只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它们解决掉就可以了。

养成“成长型思维”对孩子的发展相当重要——它会使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惧怕失败,他们会坦然承认错误,分析失败,再想出办法去解决。这种方式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如果看懂了这个,以后夸你的孩子说:“你看,这就是你努力的结果。下次我们争取来做个更复杂的好吗?”而不是说:“宝贝,你真聪明呀!

三、书的表述方式值得称赞。

全书案例众多,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读来妙趣横生。里面不乏幽默诙谐的语句,将严肃的问题愉快地表达出来。列举一二:

1、决定了我们越跑越快的进步,可能永远持续。如果一百米短跑的最快纪录,以每年零点一秒的速度降低,那么最终发令枪还没响,短跑选手就必须穿过终点线。

2、能把人类送上月球的政府,却无法控制我在本地商场里购买商品的价钱。

3、诚实可能会让如滔滔江水般延绵不绝的称赞声减少,那我为什么还要诚实呢?

4、耶稣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可能是因为癫痫发作,才发表了那些言论。

5、信念能像换衣服一样,随机在大脑里溜进溜出吗?

是不是很有趣?

读到这里,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如果你还是相信爱因斯坦是天才的话,那是我的表达太苍白了。

那么不妨去读读这本《天才假象》吧,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它。

得出了你的结论,然后我们再来讨论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