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两千年史》雅典——伯里克利时代4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雅典——伯里克利时代4

在教育的总目的上,雅典和斯巴达具有一致性,都是培养维护奴隶制度的统治者,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服从和效忠国家的公民。但是,由于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实施民主政治的需要,教育目的已不满足限于培养训练成身强力壮的军人武士,而还要把青年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的政治家和善于通商的交际商人。作为政治家要能言善辩、擅长演说;作为商人要具备知识、头脑灵活。因此,雅典教育除了军事体育、道德教育外,还重视智育和美育的教育,逐渐形成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它比斯巴达的单纯尚武的军事教育,内容丰富生动。  

在身心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指导下,雅典兴办了多种类型的学校,开设了各种课程。教育组织机构,大致分三级五种。初等教育,有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音乐学校亦称弦琴学校。这两种学校都是私立学校,学生要交学费才能入学。中等教育,有体操学校,亦称角力学校,也由私人办理。高等教育,有国立体育馆,由国家主办派人监督管理。还有埃弗比团的高级教育。以上这些教育机构,均为奴隶主阶级子弟设立,教育的阶级性异常明显。

雅典的学校教育,据推测在梭伦时代以前就存在了,并成为雅典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据传,最早有关教育的立法应归功于梭伦。梭伦(约公元前640-559年)进行政治改革时,将管理学校一项列在雅典法典中。有关教育方面内容有:国家有权给那些在战争中死亡者家属的子女交付学费;双亲要照顾子女学习读、写和游泳;指定学校视导员;学校的规模和开学放假时间;教员的委派和责任以及教仆的品格;学生的年龄、出身,谁应入学和怎样入学;其他还有成人不得进入学区等规定。  

由梭伦规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可以推断学校在那时确已存在的事实。  

雅典教育制度基本上构成了完整体系,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过程、内容和方法大致情况如下:学前教育(7岁以下)新生婴儿要经过严格检验。7岁前男女儿童均在家庭由父母抚育。有的家庭将孩子交给奴隶照料。教育的内容有做各种游戏,包括唱歌、玩球、掷骰子、玩小动物,还有听讲故事、神话,同时接受礼貌道德教育。  

初等教育(7-1314岁)7岁以后,男女儿童教育有别,女孩不能进校识字读书,仍继续留在家庭受教育,主要学习缝纫、纺织、剌绣等手工技艺。男孩可同时进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或先入文法学校,后进音乐学校,接受初等教育。当时,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由成年奴隶侍候陪伴,这种奴隶称为“教仆”,教仆大多仪态端庄兼有文化。智育教育方面,儿童在文法学校里要学习读、写、算简单的知识。读,即识字阅读,从字母到单词,学到一定程度阅读《荷马史诗》等等,让儿童学习和效法英雄人物。写,是指在蜡板上描字,并用墨水在羊皮纸上练习。算,是用手指或类似算盘之类用具计数。美育教育,音乐学校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主要场所,雅典的儿童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在音乐学校里,儿童要学习唱歌、弹奏七弦琴和朗诵《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的史诗片断,其目的达到陶冶儿童的性格,增加美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音乐和体育相互配合,彼此和谐刚柔互济,使人的心灵和谐渐趋完美的境界。  

中等教育(13-18岁)雅典儿童在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达到12-13岁时,要进入高一级的体操学校,接受中等教育。体操学校一般设立在音乐学校附近,以体育教育为主,学习年限2-3年。学习内容以五项运动为主,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通过体育增强儿童体质、训练技能技巧、锻炼精神意志。大多数青少年在此学习二三年就去求业谋生。少数显贵子弟为担任国家工作,升入国立体育馆深造。学习内容除体操教育、军事技术外,还要学政治、哲学、文学等。雅典国家对国立体育馆的建设,从教师选择到学校设备条件都予以关心重视。  

高等教育(18-20岁)正式公民的后裔,年满18岁的青年在国立体育馆毕业后可升入埃弗比团。这是一种专业军事高等学校,培养军事领导人才。修业期限2年。20岁时通过规定的仪式,成为雅典的正式公民。

除埃弗比青年军训团外,高等教育还有著名哲学家办的一些哲学学校。在这种学校,教育内容大多根据学校创办者的个人哲学观点,对主要哲学问题展开研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创办的学园就属这类学校。从公元前5世纪起,一批批智者从外邦来到雅典。他们周游各地收费授徒,满足了青少年对更多更高的文化知识需要的追求。智者讲授修辞学、哲学、自然科学、天文学和法学,传播新的知识和思想,扩大了青年们的眼界,受到社会和青年们的欢迎。智者的讲学到了公元前4世纪,还由流动的短期讲学形式发展为比较固定的教育制度。  

雅典对于女子的教育,是远远不及斯巴达对妇女重视的那样的程度。雅典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较低下,妇女从属于男子,主要职责是在家中料理家务。女孩子和男孩子受的教育不同,女孩子只能在家庭接受母亲的教育,在家庭里学习点文化,如识字、阅读和唱歌,不可能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雅典妇女活动范围狭窄,一般都局限在家庭,很少和外界往来接触,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虽然如此,但在雅典妇女中也曾出现过富有知识和才华的女子。  

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实践集中地反映了希腊教育的状况。雅典和斯巴达教育比较有其共同之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以注重教育著称,这两个城邦国家都重视军事体育教育,把军事训练摆在了教育的重要位置。但和斯巴达单纯尚武的军事教育比较,雅典培养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更具有特色,适应了雅典民主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雅典人看来,一个最好的公民应该具备道德、智慧、健康和美诸方面品质的和谐发展。伯里克利在评价雅典教育时,谈到:我们爱好美的东西,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奢侈;我们爱好智慧,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柔弱。我们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可以自己夸耀的东西。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这番话表达了雅典教育追求的目标和教育的宗旨。  

雅典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不仅要求身强力壮的军人武士,还要求培养教育政治活动家和商人。在教育内容上扩大了范围,把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相结合,并要求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体育目标要求既身强力壮,又发育匀称。音乐教育注重培养人的节奏感,使其心灵纯洁举止文雅。知识教育是作为衡量人是否有教养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启迪智慧,从事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活动。道德教育重在智慧、勇敢、节制、公德四种道德品质教育青少年。在教育事业的办理形式上,雅典既有国家办学,也有私立学校,表现了办学的灵活性。雅典教育的这些内容,是斯巴达所无法比拟的,与斯巴达闭塞保守的政治环境和它的单纯的军事教育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雅典教育在古希腊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古代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古希腊的思想家从雅典的教育实践中汲取了营养,为他们论证的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后来,罗马共和时期,在教育目标、学科内容的很多方面都袭用了雅典教育的作法,特别是它的和谐教育,对亚里士多德以及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教育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伯里克利的改革使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伯里克利曾自豪地宣称:“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犹如人们所说,伯里克利统治时期为雅典的黄金时代。马克思认为:“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对于希腊的强盛与繁荣,伯里克利功不可没,伯里克利为雅典的兴盛而操劳奋斗的杰出政绩,他在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博得了雅典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希腊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美谈。据说,为了广泛接近民众,伯里克利经常到大庭广众之中和普通百姓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遇到反对他的人当面辱骂他,也从不动怒,更不随意抓人。一天晚上,在他步行回家的路上,一个贵族跟在身后辱骂他:“你这个疯子!真无耻!你出身贵族,却忘掉了自己的朋友,竟然去结交那些下贱的百姓!”这个人就这样一路尖声叫骂着,尾随他到了家门口。看看天已经黑了,伯里克利让仆人打起火把,把骂他的人送回家去。

在奴隶社会的统治者、当权者中,能这样对待反对派意见的,恐怕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雅典公民对他的民主作风交口称赞,并给予他极大的支持。有一个大贵族名叫西门,专门和伯利克利作对。凡是伯利克里主张的,他都反对;凡是伯里克利反对的,他都支持。雅典公民便通过投票把他放逐到国外去了。另一个大贵族福克奇利斯,也和伯里克利唱对台戏,反对伯里克利建设雅典城的计划,最后,他也被雅典公民赶下了台。

伯里克利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执政廉洁,他掌权十几年都没参加过别人举行的宴会。他唯一一次接受的邀请是参加侄子的婚礼,但还未开宴他就离开了。老百姓形象地说,伯里克利在雅典只熟悉一条路,那就是通向能和普通公民接触的广场和500人会议的路。

但他晚年却屡经坎坷、挫折,接连遭受严重的打击。由于他人的诽谤,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撤职。复职当大将军后,他的两个儿子先后死于鼠疫,不久,他也难逃厄运,死于这种可怕的病魔。临死前,他的遗言是:“我对雅典是问心无愧的。”确实,伯里克利的英名将和希腊“黄金时代”的美名永存后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