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人怕三长两短”,人为什么怕“三长两短”它们指的是啥

 zhangshoug 2019-10-07


侃爷聊历史2019-10-05 17:56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繁衍出了无数优秀的民族文化。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自身特有的民族特色,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发展都远远超过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欣欣向荣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着极强的包容性。

中国文化种类众多,大概可以分为两种,官方的正统文学和民间文化。前者有着很强的严谨性,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研究;后者则更加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我们今天在这里,就重点说说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来自于民间,有着极强的群众基础,通俗易懂是它的主要特点,这也是它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对于民间文化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民间文学内容简陋,难登大雅之堂。不可否认有一些民间文化却是如此,但这些文化大多不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也不是大众都喜闻乐见的文化,所以流传度不广无法流传到现在。

我们今天说的俗语,大多都来源于古代,是绝对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文化。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有人说“人怕三长两短”,这个“三长两短”指的到底是什么?“三长两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用来表示突发的意外,可以说是人们使用度很高的词语之一。其实,关于这个词语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下面我们就一一来看。

往前数20年,那时谁家要是死了人,就必须要定做一口棺材,人装进棺材之后才能安葬。凡事只要是跟死亡沾边,人们都是十分忌讳的棺材也一样。三长两短,恰恰就和制作棺材时所需要用到的木板数量一样。工匠制作棺材时,需要用到四块长木,两个木板。其中一块长木板是用来制作棺材的盖子,棺身只用三块长木板,两块短木板就可以制作完成。人去世之后被装进棺材,盖子是后来由活着的人为他盖上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三长两短”来寓意死亡。

接下来我们来说三长两短的另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和棺材的说法一样,也跟死亡有关。古时人们祭祀死去的人,会在他的牌位前插上三根长香以及两根香烛,香和蜡烛比较一长一短,插在排位前刚好就是三长两短。人只有在死后才会被祭拜,如果活着是绝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成语也就间接的寓意了死亡。

生命是珍贵的,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世人都想要将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尽量的延长,都惧怕死亡。“人怕三长两短”,其实说的是人对死亡的恐惧,这也是人之常情。古人将这样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用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演变成了这样一句俗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