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直以来,青少年心理健康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那么,在这个话题的背后,应引起社会怎样的思考? ![]()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愈来愈多,青少年甚至因心理问题做出自杀、他杀等违法犯罪的事情。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们,生理上急剧变化,心理上也十分动荡。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压力相当大,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朝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青少年们就像是含苞待放的花朵,心理不健康,便意味着花朵的枯萎和夭折。 首先,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从心理学上来看,指的是与他人的心理在身体、智能和情绪上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其次,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从内部因素来看,青少年自身的心态就是影响自我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这个阶段的他们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心理变化十分动荡。由于社会阅历、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他们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同一事物采取的认识和评价也会有所差异,不合理的认识和评价则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道。 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也颇多。 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市场竞争激烈,这就意味着社会对青少年的各方面要求有所提高,而这一提高则给青少年施加了不少压力。青少年的心理是脆弱而又敏感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将他们击垮,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朝向。 然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社会竞争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还是有些远的,目前他们所受的压力大部分来自于学校。学校是促进青少年发展和成熟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思想、校风学风等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一直以来,“校园暴力”问题便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会在青少年的成长阶段埋下可怕的黑暗种子。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主人公易遥和顾森湘的悲剧便是“校园暴力”的“得意之作”。可想而知,学校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何其重要。 ![]() 而学校对青少年而言也只是一个后天的培养皿,家庭环境对他们的教化作用更是深刻。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启蒙教育,更是伴随他们整个成长阶段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教育。家庭结构和父母的教育方式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很有可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他们性格孤僻、冷漠甚至是心理畸形,这就要求社会对这些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有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位母亲在超市对孩子进行“拳打脚踢式”教育,孩子哭着求母亲别打了 。”这则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人指出就算孩子有错,也应该采取“情理式”教育,而不应该在公共场合对孩子大打出手。是的,这一母亲的行为对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而言是极不适合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从而影响他的心理健康发展。 ![]() 最后,如何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一、对青少年给予关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走向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加以开导; 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学校内开设相关课程和心理咨询室,积极引导青少年心理朝向健康方向发展; 三、父母应积极建构健康的家庭氛围、采取健康的教育方式,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当今时代,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矛盾等方方面面都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防线。他们的心灵承受着各方面给予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诸多羁绊,只有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看完本篇文章你有何感受,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作者:罂粟(注: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或在下方留言。) |
|